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鷹農的城市
市長:鹰農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文學創作小說【鷹農的城市】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珍惜歷史,避免憾事重演。《近代史上震撼世界的照片集》
 瀏覽1,249|回應15推薦0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是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 

 

197268,越南戰爭已接近尾聲。

 

久戰不勝的美國軍隊已經變得歇斯底里,對著平民村莊和赤手空拳的百姓狂轟濫炸。

 


照片拍攝的是

 

一群孩子被從天而降的燃燒彈嚇壞了,而四處奔跑的情景,
特別是中間那個小女孩,
因為身上的衣服被燒著,不得不赤身露體地在路上奔跑。

 

 

 

這個景象十分鮮明地展示了皮肉的痛苦與精神上的極度恐懼,

 

它撕扯著每一個富有正義感、同情心的讀者的心。  

這幅照片很快就被刊登在美國《紐約時報》的頭版上,一下子成了轟動一時的話題。

 

它逼真地揭露了戰爭的殘酷性,顯示了戰爭對人類靈與肉的深重傷害。

 

 

 

美國人早已被這場遠離美國而無休止的戰爭弄得漠然麻木了,

 

但這幅照片重新又喚醒了他們的良知,於是一場反戰的浪潮再度興起。  

不久,越戰宣告結束,人們說,是這幅照片促使越戰提前半年結束。
1973
年,這幅照片榮獲美國普利茲獎,

 

同年,在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中又被評為年度最佳照片。  

照片中的小女孩名叫潘金淑,當年9歲。照片成名之後,她成了新聞攝影跟蹤的人物。

 

成年後,她移居美國,被聯合國任命為和平大使奔走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經歷講述和平的意義。

 

1996年,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但背部還留有當年燒傷的疤痕。  

作者黃功吾是一名戰地攝影記者,當年只有22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59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羅伯特‧杜瓦斯諾[法]巴黎 1953年
推薦0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羅伯特‧杜瓦斯諾[]巴黎 1953

 

前面求職的姑娘正接受“面試”。

 

巨大的失業數字令歌舞廳老闆有了挑三揀四的權利。  

1953
年,著名的攝影家羅伯特‧杜瓦斯諾受《攝影記者》雜誌之托,

 

拍攝了一組關於巴黎馬約爾歌舞廳的專題報導。

 

 

 

對於當時生活十分拮据的杜瓦斯諾來說,接受雜誌社這個合約意味著經濟困難的緩解。

 

但一向以拍攝嚴肅題材著稱的攝影家,卻在心理上很難接受以風月場為主題的報導任務。

 

 

 

然而,當他深入到馬約爾歌舞廳的生活中後,卻發現這裏也是整個社會的縮影,

 

生活在其中的人們也可能代表社會文化的一部分。  

當時的馬約爾歌舞廳規模很小,只有僅能容納400人的觀眾席,

 

它還沒有雄心去爭取在歌舞演出界名播全球的地位。

 

然而,靠著為換一片麵包的姑娘們大膽的裸露表演,馬約爾歌舞廳最終聲名遠揚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660
◆印尼暴亂駭人聽聞,圖中是6名被害者之一
推薦0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印尼暴亂駭人聽聞,圖中是6名被害者之一

 

他被24名暴徒追趕到一小巷的死角處,遭到眾人大砍,以刀、匕首、棍棒加石塊的攻擊。

 

在被折磨致死後,暴徒首領當眾割斷了他的喉管。

 

此事發生在印尼暴亂後期,警方對此採取的惟一行動,

 

是在私刑結束後,移走了受害者的屍體。  

印尼學生19985月中旬在雅加達議會大廈外集會,要求結束蘇哈托總統的統治。

 

 

 

5月初,因為參加示威遊行的學生被殺,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有著不同種族和不同宗教背景的數萬印尼年輕人聚集到一起,要求對腐敗政治進行清算。

 

 

 

521,執政長達32年之久的印尼總統蘇哈托辭職。

 

在此之前,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會屈服於抗議的壓力。  

蘇哈托的辭職並沒有結束該國動盪騷亂的畫面。

 

 

 

當各個團體在為填補權力真空而明爭暗鬥之際,無法無天引發的混亂在全國蔓延開來。

 

數千商人被搶、被殺。

 

其中華人的產業及人身安全受到首當其衝的侵犯,

 

許多華人婦女在騷亂中被有預謀地強暴,他們的家園被搶砸成了廢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659
◆倫納特‧尼爾森 瑞典 1975年 獲1968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大獎
推薦0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倫納特‧尼爾森 瑞典 1975 
1968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大獎

 

這個看上去彷彿從遙遠星系中漂過來的3個月大的小胎兒,正悠然地靠在子宮裏面。

 

1955年,“人類家族”的展覽中展出了描繪生長和童年時代的照片。

 

 

 

尼爾森的這些照片拍攝於60年代。

 

 

 

這張在群星中閃動著的小胎兒,喻示著人類應理性地思考自身在宇宙中的價值與命運。  

尼爾森一直對生物學很感興趣,於是在60年代前後,

 

他決定把人類胚胎發育的第一步過程都拍錄下來。

 

這項計畫得到了《生活》雜誌的支持,在4年的努力之後,尼爾森完成了任務,

 

作品發表在《生活》雜誌上,引起了世界性轟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658
◆卡拉哈裏沙漠(非洲西南部一高原及沙漠地帶)的牛蛙過著極為神秘的生活
推薦0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卡拉哈裏沙漠(非洲西南部一高原及沙漠地帶)

 

的牛蛙過著極為神秘的生活

 

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裏,它們都藏在地下,裹在一層薄膜中來保持所需的濕氣。

 

它們可以數月甚至數年保持冬眠狀態。直到第一場雨將它們喚醒,露出地面。

我在卡拉哈裏待了幾個月,正趕上沙漠的乾燥季節,

 

強烈的陽光恨不得要將大地炙烤成一片灰燼。

 

 

 

後來,下了一陣豪雨,一切都開始發生變化。

 

小草迅速探出了頭,各種動物們開始出來活動,空氣中充滿了勃勃生機。

 

我路過一片粘土地,這裏經過前夜的雨水,已經變成了一個水坑。

 

水坑邊蹲著一隻牛蛙,這對我真是一個拍攝的好機會。

雄性牛蛙的領土觀念非常強烈。當我悄悄地爬著接近這只牛蛙時,牠沒有移動。

 

為了保持皮膚的潮濕,這只牛蛙不時地沒入水中。

 

我就趁著牠入水的時候向牠靠近,等牠重新浮出水面時停止前進,紋絲不動。

 

在距離牠不到一個手臂遠的地方,我拿出了相機。

 


牠正對著正午的陽光,在這種情況下,最佳工具是l8mm 超廣角的鏡頭。

 

這一鏡頭能夠誇大牛蛙相對於周圍環境的尺寸。f/22 光圈也增加了從牛蛙的鼻子到無限遠的景深。

 

將相機置於水面高度,可以製造出頭部的幻影;用偏光鏡使水面變暗,從而增強空中的雲朵。

 

 

 

我一直等待著,一片浮雲為四周景色投下了一些陰影卻又沒有遮擋住太陽射在牛蛙身上的光線,

 

這時我按下了快門。牛蛙和攝影師之間、光和影之間的互動,

 

帶來了這幅最終的畫面~畫面中所展示的季節更替在超現實之境中展露無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654
◆(法國)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54年
推薦1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 JSK 320

(法國)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1954

 

 

這是都市生活中一個極平凡的場景。

 

星期天,學校的假日。

 

 

 

一個孩子~顯然平時很頑皮~被派到街上去為爸爸買啤酒。

 

 

 

可貴的是,作者捕捉了孩子十分自然真實的情緒:被委以重任而洋洋得意,

 

特別是在虛化街景和女孩子們稱讚他的眼光的烘托下,使他的神情更加突出。  

這種生活場景的瞬間,具有自然生動、令人玩味的情趣,顯示了抓拍的魅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652
◆(美國)羅伯特‧傑克遜1963年
推薦0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羅伯特‧傑克遜1963

 

1963

24日,被指控為兇手的奧斯維德在押解途中又被一家夜總會的老闆傑克‧魯比刺殺。

 

一時間,形勢變得極為錯綜複雜,至今也沒徹底偵破此案。

 

但珍貴的歷史鏡頭卻再現了刺客被刺的生動情景。  

作者傑克遜在得知甘迺迪被刺後,預感到事情僅僅是開始而並沒有結束。

 

因為有這種意識,他便十分關注事態的發展,

 

因而在魯比突然刺殺奧斯維德時,他才能不失時機地撳動快門,

 

在這偶然之中包含著必然發生的因素。

被刺而痛苦萬分的奧斯維德正處於畫面中心。

 

由於事出突然,押解人尚沒有反應過來,而我們的攝影師早已不失時機地撳動了快門。

 

 

 

1122,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在達拉斯被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638
◆(美國)羅伯特‧傑克遜1963年
推薦0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羅伯特‧傑克遜1963

 

19631122,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在達拉斯被刺,

 

24日,被指控為兇手的奧斯維德在押解途中又被一家夜總會的老闆傑克‧魯比刺殺。

 

一時間,形勢變得極為錯綜複雜,至今也沒徹底偵破此案。

 

但珍貴的歷史鏡頭卻再現了刺客被刺的生動情景。  

作者傑克遜在得知甘迺迪被刺後,預感到事情僅僅是開始而並沒有結束。

 

因為有這種意識,他便十分關注事態的發展,

 

因而在魯比突然刺殺奧斯維德時,他才能不失時機地撳動快門,

 

在這偶然之中包含著必然發生的因素。

被刺而痛苦萬分的奧斯維德正處於畫面中心。

 

由於事出突然,押解人尚沒有反應過來,而我們的攝影師早已不失時機地撳動了快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635
◆(美國)道格拉斯‧馬丁1957年
推薦0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道格拉斯‧馬丁1957

 

1955年,美國黑人為爭取種族平等的鬥爭從蒙哥馬利市開始。

 

 

 

當時的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成為運動的領袖,

 

他主張非暴力的鬥爭,在爭取種族平等運動中享有無可爭議的領袖地位。

 

鬥爭逐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1957年,美國政府廢除了許多不平等的種族歧視制度,

 

這幅在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榮獲年度大獎的照片,十分典型地記錄了當時生動的情景。  

1957年,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剛剛宣佈解除種族隔離,

 

 

 

黑人女學生多羅茜‧考茨和其他八名同學考入當地中學,但是遇到種種阻撓,

 

結果,美國總統艾森豪派1000名空降兵到該地護送這九名黑人學生入學。

 

但是,軍隊能壓服暴徒,卻壓服不了根深蒂固的腐朽觀念。

 

 

 

這幅作品中,一群男生在黑人學生後面出洋相,

 

校方的兩個護送人,神態也截然不同,一個是堅定神聖地履行職責,一個是很不情願地鄙視態度,

 

似乎代表了美國人中對廢除舊制度的不同態度。

 

 

 

令人起敬的是黑人學生臉上流露的莊重與自尊,

 

她勇敢地走進充滿敵意的校園,只是為了捍衛黑人受教育的神聖的權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630
◆(美國)菲力浦‧哈爾斯曼
推薦0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國)菲力浦‧哈爾斯曼

 

一系列超現實主義作品創作的成功,使哈爾斯曼堅信攝影創作的能動性。

 

如實的再現是一種,意念的具象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種,

 

於是,他接連不斷地創作出表現人的哲思與意念的作品。  

關於人生的苦與甜、哀與樂、生與死等等,

 

人們思考得很多,爭論得很多,這是人人面臨的一個難題,一個困惑。  

經過反復構思,作者請來了他的老朋友和九位人體模特兒,

 

經過反復設計描述,終於用七個美女構成了一個逼真的骷髏,

 

猛然看見,令人觸目驚心、恐怖萬分,仔細觀察,又會發現這是七位極為賞心悅目的女人體。

 

 

 

醜陋與美豔,可怕與可愛,誘惑與抵禦,種種矛盾融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何去何從?每位讀者都禁不住會像男主人公一樣深深的思考。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626
◆美國(尤金.史密斯)
推薦1


鹰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 JSK 320

美國(尤金.史密斯)

 

 

 

 

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本經濟逐步從廢墟上復蘇,發展迅猛。

 

然而,隨之而來的工業污染也日益嚴重。

由於一家名叫“奇索”的化學工廠,不斷向海裏排放含有大量水銀毒素的污水,

 

以致當地漁村許多人得了一種怪病:四肢萎縮,全身痙攣,導致死亡。  

史密斯得知這一情況,決定用照片揭露這種污染環境的罪惡,為受害的人們討回公道。

 

1971年在日本女友的幫助下,他開始到水俁村採訪。

 

 

 

在三年半的時間裏,他和漁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拍攝了許多真實的鏡頭。

 

廠方為了阻止他採訪,雇用了打手多次襲擊他,以致被打傷住進了醫院。

 

 

 

但他“九死不悔,永不妥協”,終於拍攝到了上千幅照片,完成了採訪。

 

他選出175幅出版了一本名叫《水俁》的畫冊,發行量達到三萬冊。

 

這個專題不僅轟動了日本,也轟動了全世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對環境保護問題的高度重視。

 

他的這些作品,有如喚起人們共同起來保護環境的警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451&aid=2280624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