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0-旺報/評論
馬英九回答CNN專訪提問時指出,絕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而戰,但需要美國武器,並且這是60年來對美國威脅最低的時刻。解讀此一表態,可以讀出這背後對美國、對大陸、對台灣三個聽眾的正負兩面的潛台詞。
現實主義的戰略思維
1.美國可卸責,台灣需強化自主防務:
卸責符合美國現實主義的國際安全戰略大方向,美國不願意對台灣承擔超過其收益的義務,也不希望台灣抱持不切實際的想法。馬英九表態,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他同時表示台灣依然需要美制武器,便於台灣採購美國軍火、達成新近的巨額合同。
2.大陸信賴和兩岸軍事互信:
大陸部署在東南沿海的軍力,有大陸自身防務的需要,相當程度是用於威懾和抵禦美國的介入。台灣表示沒有美軍介入的因素,肯定增強大陸對台灣的信任,同時也構成兩岸未來建立軍事互信的基礎。
3.島內和平信心與理性:
此一表態,很明顯建立在兩岸和平發展的現實認知上,馬總統通過言論將這種和平的信心展現出來,可以安定島內部分人士。
真正主體與自信台灣
1.對美國「二不二沒有」:
不要勒索台灣,為台灣而戰是出於美國自身利益。不要控制台灣,中華民國是主體,美國的角色是協助。兩岸目前情勢是和平,沒有重大對台和對美的威脅。沒有以小玩大,拉美國下水的問題。
2.對大陸「兩個不是」:
台灣不是放棄防務,是要努力發展自己的防務;台灣不是要放棄美國,只是以符合實際的期待要求美國協助。
3.對島內,不要曖昧的「主體未定意識」:
中華民國要做真正的「主體」,有對大陸開放的自信,同時也有不要美國「防禦」的自主。
不要美國為台灣而戰,將促使大陸更有耐心、增強大陸對台灣的信任,那麼大陸攻擊台灣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