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9-中國時報-言論
行政院為因應「金融海嘯」所掀起的經濟衰退浪潮,絞盡腦汁,希望能降低國內經濟所受的衝擊。
昨天上午,行政院劉院長邀集經建會等財金部會進行討論,並於下午隨即召開記者會,對外宣布「消費券」發放的政策內容:
以個人為對象,不分年齡,只要是中華民國國民,每個人可獲3千6百元額度,預計總預算需達829億元,將採編列「特別預算」方式進行,希望於農曆春節前實施。
面對經濟形勢的險峻,政府總算開出了第一帖良藥。
行政院發放「消費券」的政策,可以「決策過程」與「決策內容」兩方面來評述。
首先,就「決策過程」而言,在「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際,大多數國家均採取「貨幣政策」與「財務政策」並行的對策,方向就是要擴增總需求。因此,「降低利率」和「擴大支出」就成為共同的政策。
中國政府推出四兆人民幣的龐大方案,手筆可觀。同時,在國外著名機構預測:台灣明年GDP成長率,甚至可能出現不到2%的低水準下,政府終於體會到:需要採取更為積極性的作為來「保二」,於是有發放「消費券」的構想。
從政府放出政策風向球至今,各界對發放「消費券」的建議贊成者多、反對者少;但對「發放對象」,是否「排富」,以「戶口」或「人頭」作對象則有許多爭議。
其中,尤以「排富」與否的爭議最大,因其可能又會牽連到公平與否,以及許多人相當在意的「社會M型化」等分配議題。
眼看此一美意又將淪為空談,按照政府過去半年來的政策決定模式,很可能又因爭議而使原本政策意旨失焦。所幸,劉院長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面對並處理掉相關的異見,迅速提出完整的方案,這種劍及履及的決策態度與行動,這項政策得以快速落實。
其實,任何「公共政策」都有正反意見,但千萬別因有爭議,就延宕該有的決策,拖久就會影響民心。同時,有了結論立即宣布,而不受制於非要行政院院會才能定奪的制式框架,也應是正確的。
其次,再就「決策內容」言,「消費券」發放對象作兩項更動:
一是由戶改為人,
二是全民發放不訂排富條款。
以「人頭」發放是最簡單、最公平方式。因為:經由戶作為單位,往往會因每戶人口結構,而造成不公平,雖然每戶平均3.01人,但這是平均值,而非實際值。這幾天戶政單位多出很多「分戶」的民眾,就是以戶作單位的後遺症之一。
當初之所以以戶為發放對象,主要還是受到「排富」的考慮,由於要把高所得的人排除,不能以個人所得作比較,而須要以家戶作為單位。
不考慮「排富」,自然可以回歸個人作為發放對象,使發放的技術問題或行政困擾大大減輕。
這樣的決定是對的,因為在非常時期,採非常對策,應該儘量以單一目標作為考量;否則,可能付出龐大的行政成本,也容易形成不易決定的兩難。
「消費券」發放既然以刺激消費為目的,就不必把分配公不公平的難題帶進來。
劉院長說明:富人所分到的消費券,可捐給公益團體,就是富人自發性的重分配,使社會中的強弱族群可相互和諧、彼此尊重,要比制度性排除這、排除那更有意境。
當然,發放「消費券」絕不是振興經濟的唯一手段,也不足以對抗經濟的衰退。充其量只是減低傷害,這項829億元的特別預算,預估可支撐明年0.64個百分點的經濟成長而已。如果要「保二」,還須要各方努力。
我主張:
對正常還款繳息的房貸戶,可以視其資金狀況與需求,得要求銀行延長繳息或延緩還本時間,讓貸款戶保留更多資金,避免出現壞帳或增加消費能力等,均是政府各部門可多動腦筋,多提點子的地方。
更根本性的作法是:
明年預算要以有生產性、建設性的公共設施作為最優先的支出項目,如此,可兼顧長短期政策目標。
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往往也無法求全,但政府愈積極有作為,對民眾的信心恢復也有很大幫助。只要信心回來,經濟的反轉也可能會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反彈。
因此,對這次發放「消費券」的決策迅速,內容化繁為簡,應該給予鼓勵,也希望政府再接再厲。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