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1/3/美國之音/記者許波/華盛頓報導
在區域經濟整合不斷加強的形勢下,台灣經濟邊緣化的問題日益突出。
台灣政府和一些研究台灣問題的國際學者都在考慮:如何打破「一個中國」的僵局,讓台灣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台灣經濟邊緣化
當前台灣島內最熱門的經濟話題是:台灣經濟的邊緣化問題。
進入21世紀以來,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蓬勃發展,東盟10國內部的經濟融合,與東盟「10+1」、「10+3」、「10+6」框架下的自由貿易談判,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東亞、東北亞、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範圍內的雙邊自由貿易談判,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目前,中國大陸在全球範圍內正在商談的自由貿易區有9個,涉及27個國家和地區,涵蓋了中國大陸外貿總額的大約四分之一。
反觀台灣,由於兩岸關係對立和「一個中國」的主權因素,台灣被排除在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之外,未能和世界任何重要的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雖然,近年來台灣同一些弱小的邦交國進行的自由貿易談判取得進展,但是,這些國家與台灣的貿易總額,僅佔台灣對外貿易的0.159%,幾乎沒有任何經濟效益。
巴菲爾德:與台經貿地位不相稱
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研究員克勞德.巴菲爾德在華盛頓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說:
台灣日益邊緣化和孤立化,與它的經濟和貿易地位很不相稱。
巴菲爾德說:「台灣人口這樣少,卻是全球第16大經濟體,貿易額佔世界第10位,是美國第9大貿易夥伴,美國則是台灣第3大貿易夥伴…由此可見,台灣雖小,卻是一個重要的國際經濟體,並且攀登上了世界尖端的科技階梯。」
台灣經濟邊緣化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
雖然,台灣分別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和「中華台北」的名稱,加入了世貿組織和亞太經合組織,但是,台灣在尋求同經貿關係密切的美國、日本、歐盟和東盟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努力,卻因北京的反對而四處碰壁。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國際貿易專家巴菲爾德指出:
台灣位於當今經濟發展和區域整合最活躍的東亞地區,卻未能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
巴菲爾德說:「就在本世紀初,東亞地區還沒有任何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但是,到了2008年,自由貿易協定竟然數也數不清,肯定超過了100個,因為仿佛每天都能聽到某兩個國家宣佈:達成新的雙邊協定。」
「現在東亞地區有『東盟和中、日、韓的10+3』談判,後來日本擔心中國在這個框架裏勢力太大,又把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拉了進來,形成『東盟10+6』框架。但是,任何雙邊和多邊談判,都沒有台灣。」
周鉅原:加緊遊說美國政府
為了突破中國的封鎖,最近台灣政府打算直接與中國大陸談判,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
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表示:
在大陸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期間,雙方將就啟動這種類似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進程,進行磋商。
江丙坤說:只有兩岸先達成協定,台灣謀求同其他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的努力,才不會受到大陸的阻撓,台灣才有機會,否則,台灣就無法避免被邊緣化。
不過,紐約市立大學經濟係教授周鉅原強調:
突破孤立局面,不能受到大陸的矮化,與其同大陸簽署類似同香港那樣的經貿協定,不如加緊遊說美國帶頭同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周鉅原說:「雖然台灣需要打破中國因素的孤立局面,融入東亞經濟整合進程,但是,台灣不能尋求同中國簽署類似大陸與香港之間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那種協定。」
周鉅原認為:「台灣更重要的是,尋求美台自由貿易談判。因為:只要美國帶頭,許多亞洲國家就都會跟進。」
鼓勵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不過,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研究員巴菲爾德卻認為:
雖然「這種想法很有創意」,但是,他不認為「布希政府會在最後歲月,把與台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列入議事日程。」巴菲爾德也不認為「未來奧巴馬政府會這樣做」。
巴菲爾德同時強調:
從經濟意義上來看,「美台自由貿易協定」對於台灣來說,也不如同其他東亞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來得重要。
巴菲爾德鼓勵台灣突破「一個中國」問題上的僵局,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巴菲爾德說:「中國堅持認為:台灣同美國和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違反了『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完全是錯誤的。過去十多年來,中國一直表示:不反對台灣以『單獨關稅區』的名義加入世貿組織和亞太經合組織,這樣做不涉及主權問題。台灣同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或任何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沒有改變這項原則,並沒有主權含義。」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也表示:
台灣參與國際社會面臨獨特的挑戰,但是,經濟活動是台灣融入國際社會最容易、也最可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