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9-中國時報-言論
報載:台灣高鐵公司,目前每月虧損近2億元。
對此,交通部毛部長要求:
台灣高鐵公司五大原始股東,近日內務必出資,而航發會挹注之45億元,亦將於明年底到期收回。
大家或許記憶猶新,台灣高鐵公司日前公告新票價,以時刻表顏色標記區分票價,台北至左營,最低票價可達965元,幾近航空票價一半及台鐵自強號票價。
此舉看似利多全民,然而,卻隱含高鐵公司擾亂運輸經濟秩序,以及不顧自身財務問題之作為。
首先,過往只要高鐵資金籌措受挫,高鐵便開始指責政府輔導不力。
然若大家不健忘,當初台灣高鐵與中華高鐵競標高鐵BOT案時,一個讓政府「零出資」的計畫,現在看來,顯然只是純為拿到政府大型計畫,讓政府跟全民希望相隨的美夢。
日前,高鐵公司請求銀行團降息的動作,不也反應出內部財務吃緊的問題,同時,原始股東早已不願再出資,而票價大降價之動作,將僅會導致營收降低。
再者,依照當初BOT之精神,若是台灣高鐵因財務狀況無法繼續營運,政府將可採強制收買,難道政府與高鐵公司,都樂見此狀況之發生?
若此狀況發生,僅肥了高鐵公司,卻讓全民及政府權益盡失!
再看看國內運輸產業:
航空業不支倒地,除本身操作不爭氣外,內外大環境因素夾殺,導致台北至高雄航線,現今僅象徵性由華信航空「每周營運三班」,其便捷性及客源,根本就極為不穩定,繼續經營,顯然市場規模不具任何意義。
當然,高鐵票價操作方式,讓熟稔航空票價操作的筆者,不禁聯想起日前倒閉的遠東航空。
而台鐵及其他公路客運運輸業者,更是叫苦連天。
低到不能再低的鐵公路票價,讓航空鐵公路業者宣稱「讓大家一起辦公祭」。
台鐵及公路客運運輸業者之營運票價,須呈報交通部核可或是備查,然在,不同運具服務等級,應採不同票價水準觀念下,似乎交通部在審核不同運具票價時,忘了從此角度考量。
低票價、高油價的運輸產業,其衍生的「運輸安全」問題,似乎才是最重要的。
以國外的鐵路及航空的票價操作,其所採取的策略,皆為營收管理方式。
換言之,運輸產業公司絕非採單一低票價自殺式的經營方法,而是依照各班次載客量不同,隨載客量增高,在單一班次上逐漸提高票價。因此,即使在同班車上,每位乘客所持有之票券,也有不同之票價。
此外,現場購買之票價,一定為最高之票面價,優惠票價僅於網路上發售,而優惠票價之折扣幅度,通常都能讓人瞠目結舌。
舉例而言:
英國倫敦至諾丁漢(約2小時車程)鐵路票面價,單程約為46鎊,但筆者卻曾經於網路,購買約僅15鎊之來回票!
行政院及交通主管機關,應正視高鐵優惠票價一再下修問題。
財務健全的公司,既使提出免費票價,都是民眾之福;但是,還有借貸問題之公司,若以薄利多銷、以債養債手段經營,且原始股東撒手不管,則讓人感到害怕。
遠東航空之票價操作,可作為高鐵公司前車之鑑,高鐵公司應積極採取自省方式,且有效控管營收。
至於擾亂西部鐵公路航空運輸票價,其所產生的安全問題,更讓運輸界的學者們及業界擔憂,政府須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