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8-中國時報-言論
自台北捷運開通以來,政府投資捷運不遺餘力,地方咸表歡迎,縣市長莫不極力爭取,捷運建設頗獲共識。
高雄捷運紅橘2線完工通車,高雄人正興高采烈迎接捷運時代的來臨,卻傳出消息:
由於運量不足,可能面臨每年虧損30億元的窘況。
陳菊市長表示:
大眾運輸系統本來就需要長時間才可損益兩平,並表示將加速推動下一波環狀線。
所謂「環狀線」,需投資122億元,建設19.6公里輕軌,工期4年,完工後是否就能「損益兩平」,不得而知。
但是,高捷總經理已經表示:要連虧8年。
高捷原先規畫99年每日35萬乘客的目標,怎會一通車就要虧8年?
還是大家都同意陳市長的話:大眾運輸系統本當如此?
當前捷運政策規畫或執行,是否出問題?
主管機關若不能明察面對,後續的台中捷運,難保不重蹈覆轍。
現在的捷運政策,係延續92年「五年五千億新十大建設」的規畫。
當時,捷運投資約1,400億元,占整體交通建設的最大宗。
馬英九政見-「愛台十二項建設」,預期投入更多經費。
以目前規畫,未來8年,投資數千億,也只能增加約百公里的捷運路線,依然無法在中南部都會區形成路網,類似的虧損情形,仍將不斷上演,更無法滿足3大都會區外眾多城市的運輸需求。
多年來每逢經濟蕭條,為提振景氣、促進就業而擴大公共投資,捷運建設總是重點項目,經費只增不減。
回顧這些年,捷運建設從規畫開始,要靠大量的外籍顧問(北捷前6年,顧問費超過百億),土木建設僱用大量外勞,機電設備幾乎青一色從國外進口,有哪一部分對於本土的產業或就業有重大的貢獻?
這是捷運投資的盲點。
在國家財政極度困難的情形下,動輒千億的公共投資,若不能產生預期效益,影響至鉅,能不審慎?
捷運投資的另一個盲點,就是我們只認「軌道建設」才是捷運,完全無視於當前世界上大眾運輸發展的變化趨勢。
美國聯邦政府,已不再只專注軌道捷運。
大約10年前,美國就開始推展「公車捷運系統(BRT)」,是運用巴士結合捷運觀念 設計的新運輸型態。
2001年,美國國會的權威政策評估機關-「稽核總署(GAO)」,發布一分報告,評估結論顯示:
「公車捷運系統(BRT)」無論建造、營運的成本,均遠低於輕軌捷運,營建時程又短,其載運效能,與對城市經濟發展的效益,卻毫不遜色。
近幾年,美國聯邦政府對各大城市,補助公車捷運,投資高達66億美元。大都市如:洛杉磯、波士頓、匹茲堡、克里夫蘭、檀香山等,都有公車捷運系統的建設。
BRT風潮在全球展開,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印尼,都有大城市採用公車捷運。
近年,包括:上海、北京等超過20個大陸城市,規畫建設的公車捷運路網近千公里。
根據各國的經驗:
倘若以高捷輕軌經費,投入高市公車捷運,在短短3、5年間,即可增加上百公里的捷運路網,高市交通景況將徹底改觀,虧損一事已不足為慮矣。
總之,主管機關應立即檢討捷運政策,避免虧損再現,規畫引進公車捷運,讓所有急迫需要大眾運輸者,都能更快享有便捷的交通服務。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