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1-中時電子報-中央社
最新一期的美國《國防新聞週刊》報導: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一位軍事專家撰文主張:
台灣重新擬定防衛策略,建議台灣與其購買昂貴的「愛國者三型」,不如強化各種重要設施的防禦能力,讓台灣經得起中共1千枚飛彈的攻擊後,仍有反擊力。
今天上市的《國防新聞週刊》報導指出:美國《海軍戰爭學院院刊》今年7月發表一篇評論文章,題為〈台灣防衛戰略再思〉,對台灣現行的防衛策略多所批評。
這篇文章受到台灣國防圈子高度重視,但也相對引起批評。
撰寫這篇文章的馬瑞,是美國海軍潛艦中校退伍,現職是戰爭學院研究員。
馬瑞認為:
中共近年來的軍事現代化,己經「根本改變了台灣的安全選擇」,因為:中共以1千枚短程彈道飛彈瞄準台灣,一旦武力犯台,將以其中1百至2百枚摧毀台灣的軍用機場跑道,再以1百枚癱瘓台灣的軍港設施,使國軍的戰機、船艦無法補充燃料和彈藥。
馬瑞認為:
台灣向美國購買的12架P-3C反潛飛機,將在3年內陸續交貨,「在敵人發動攻擊之前,這些飛機在偵搜、監控方面很有價值;但是一旦跑道被摧毀,就喪失功能了」。
至於美國出售的「愛國者二型」防空飛彈,估計可以擊落1百至2百枚中共的飛彈,可是,中共仍然有其他的8百至9百枚,可以攻擊台灣。
馬瑞分析:
中共一定會使用「反幅射飛彈」攻擊台灣的防空雷達,因此,台灣必須投入很多「地對空飛彈」以保護「愛國者」的雷達,從而減少了保護機場、指揮中心、重要設施等地所需的飛彈。美國最近同意售台的「愛國者三型」防空飛彈,也將承受中共飛彈的壓倒性的攻擊。
馬瑞指出:
面對此種情勢,台灣的海、空軍勢必無法維繫原有的「對稱式防衛態勢」。因此,台灣必須改弦更張。
馬瑞建議:
台灣應採行「刺蝟戰略」,強化地面防禦,讓美國有多一點的時間評估及動作。這也就是由台灣自行負起防禦之責,將美國介入視為最後手段。
馬瑞主張:
與其購買昂貴的「愛國者三型」,台灣不如強化各種重要設施的防禦能力,讓台灣能夠經得起「長程精準攻擊」。
馬瑞認為:
一旦跑道遭到破壞,戰機不能起飛,預計由戰機發射的「對地」、「制海」等飛彈,也就毫無作用。因此,台灣與其購買機載的「對地」、「反艦」等飛彈,不如購買較便宜的、以陸地為基地的機動「反戰車」、「反艦」、「短程防空」等飛彈,在敵人發動第一擊後,台灣依然保有防禦力量。
馬瑞也主張:
台灣應放棄發展「短程彈道飛彈」及「雄二E巡弋飛彈」等「戰術性對地攻擊武器」,避免誘發中共攻擊在日本及關島的美軍基地。
基於上述理論,馬瑞讚許最近美國批准售台的30架AH-64D「阿帕契」攻擊直昇機。因為:這種裝備「在反制敵人入侵時,非常有用」。
馬瑞建議台灣:
購買由卡車運載的多管火箭,並強化戰車、火炮、反戰車武器等戰力。
同時,馬瑞也建議:布置水雷,以防止中共從海上進犯。
《國防新聞週刊》說:馬瑞的觀點,也受到其它國防專家的批評。
總部在紐約的「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指出:「強固化」不是萬靈丹;台灣不能單靠「強固化」及「隱藏指揮中心」,而是必須維持「空優」及「海優」才能生存。
報導也引述一位前美國國防官員則表示:
單就北京對台的「飛彈威脅」而論,馬瑞的文章論述沒錯。但是,馬瑞的假設是一個最糟的狀況:以大規模飛彈攻擊為前奏,然後是兩棲進犯,以美方目前的研判,「這是北京最不可能採行的動武方式」。
報導又引述一位台北國防官員的談話指出:
馬瑞的觀點沒什麼新鮮,台灣早就在辯論是否採行「刺蝟戰略」。
這位官員表示:馬瑞的論述過於保守,「我們應該擁有攻擊型飛彈,我們已經部署了反制武器」。
《國防新聞週刊》這篇報導指稱:不顧美國反對,台灣繼續生產「雄二E」對地攻擊巡弋飛彈,也計劃生產短程彈道飛彈。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