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1-呂紹煒/特稿
比中鋼「黃埔一期」資歷更深的中鋼「蔣校長」趙耀東走了。
趙耀東就如他那一輩優秀的專業官僚一樣-正派、敢言、敢作。
趙耀東被蔣經國派去籌劃中鋼時,他敢為還未誕生的中鋼力爭多項「例外」條款,讓中鋼建廠後就能在較專業、有效率及避免太多政治干擾的環境下運作。
「趙鐵頭」的遠見與敢言、敢爭,為中鋼立下成功的制度。
因為中鋼的成功經驗,趙耀東更上層樓,在蔣經國欽點下接任經濟部長。
那是台灣經濟正起飛躍前進的年代,也是趙耀東人生的最高點。
積極任事、恨不得一肩扛下全國經濟事務的趙耀東,上任經濟部長後,就是以「全國企業的董事長」自居,要帶領企業在全世界打出一片江山。
他看到台日貿易逆差嚴重,日本猛賺台灣錢,一氣之下,祭出禁止一千五百項日本產品進口的激烈手段,贏得社會與民間一片掌聲,也讓日本大為震驚;他為扶植國內積弱的汽車產業,由經濟部出面與外商洽談大汽車廠投資案。
但,台日逆差終是有其產業結構的因素,不是一紙「政治禁令」可解決,禁止日本產品進口最後虎頭蛇尾、不了了之,至今,台日貿易逆差如舊。而大汽車廠,則因政府終究不是企業,引進大汽車廠投資案也告吹了。
直言敢言的人,未必為當權者所喜,結果是在內閣變換之際「高升」為經建會主委。一向有「小內閣」之稱的經建會開始式微,就是在趙耀東接任之後。
雖然在經建會主委任內,積極的趙鐵頭仍想作出點成績,但已時不我予。
在政壇快速更替下,趙耀東官場的最後一站就是經建會,此後即屬社會清望之士,遠離權力。
趙耀東一生,對國家最大的貢獻,是為中鋼打下成功的基礎;雖然他對經濟與產業,抱持政府強力主導與涉入的想法,以現在來看,有其盲點與局限性。
然而,無論如何,作為一個時代政務官典範,趙耀東仍有許多值得懷念與效法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