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0 中時電子報 郭至楨/專訪 梁惠明/整理
曾幾何時,紀錄片成為台灣最有生命力、創造力的影像,幾乎也取代了岌岌可危的國片市場。
然而,紀錄片的興起,是否能夠幫助已經進入冬天的國片市場,打入一劑強心針,同時打造國片起死活生的可能性?
面對國片的未來,我們邀請到「無米樂」的知名導演顏蘭權、莊益增,來談談他們怎麼看國片應該如何走下去。
導演顏蘭權、莊益增:
紀錄觀點看台灣 等待展翅飛翔的氣旋
顏蘭權:
紀錄片在台灣現在看起來有比較好的票房成績,是不是會直接影響到紀錄片的觀看人口,我是比較質疑的,這可以回歸到觀察公視的「紀錄觀點」的收視率成長到多少。
比如說像「翻滾吧男孩」、「無米樂」的DVD賣得不錯,但是,後來有些紀錄片的DVD成績,可能就沒有這2部好。
我自己做了一個小小的觀察,在紀錄片風潮的後段,我認為國片倒是有一點起色,這是很有趣的現象。
去戲院看這些片子的人,並不是定位在「我是去看紀錄片」,而是去看一部「他覺得好看的影片」,所以他願意花錢去看這個影片。
這種情形到底是不是培養了台灣觀眾對紀錄片的信心,還是已經成就了忠實觀眾,這個問題有待確認,但至少觀眾會覺得:好像國片也滿好看的。
在紀錄片這個風潮之後,應該某種程度帶動了國片的觀看人口,但不代表看紀錄片的人口增加。
我們兩人都算是從公視「紀錄觀點」培養出來的。
我們入行很晚,三十幾歲才入行,剛開始也都不會拍,但公視對於新手導演的培養,以及對成熟導演的持續支持,這對紀錄片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像我們剛開始選擇以農民為主題,我朋友都說不可能,這個主題太邊緣,我們兩人是覺得,試試看吧,上面同意我們就去拍,不同意再說。
所以,我們就把企劃案提出去,那時候製作人是馮賢賢,她說農民的主題好哇,她想到她的一些回憶,決定讓我們放手試試看。
也就是這個「試試看」,就給了我們一個機會,才產生了「無米樂」。
當然「無米樂」的成功,包括了許多成功的關鍵,像是拍攝手法、對象以及後續的發行,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至少這個開頭非常重要,如果當時製作人跟我們說:「你不會覺得這個主題太邊緣了,要不要換個題目?」,或是當時我們就這樣放棄,可能就不會有「無米樂」了。
莊益增:
我要補充的是,我覺得公共電視裡的「紀錄觀點」,給年輕人機會是很重要的,因為台灣的文化界,不管是電影也好,小劇場也好,我是覺得老人太多了,資源集中在老人的手上,這是相對很不公平的。
資深的前輩只有5%而已,其他七、八成嗷嗷待哺,想要出來的,可是他沒有那麼多的經驗,我希望「紀錄觀點」是至少有一半的機會,給這些新手導演。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世代交替,或者是說傳承。
不然,我們常聽到前輩說:我們做這麼久、做這麼好,可是都沒有傳承。
但這時候,我就要問了:要怎麼傳承呢?
如果所有資源都掌握在你們手裡,你可以罵年輕一輩沒有傳承到你們的東西嗎?
相對來說,我們年輕這一輩也會抱怨。
所以就這點來說,「紀錄觀點」在資源分配方面做得比較好。
顏蘭權:
但是我認為,其他人所應該要注意要看到的,不是「紀錄觀點」今天的成長,而是「紀錄觀點」它曾經歷經多少失敗。
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可能10部作品,只有1、2部受到關注。
這樣的成本,其實對電視台來說,勢必要付出的代價,所以「紀錄觀點」的成功,絕對不是幸運而已。
莊益增:
首先我認為:一個文化要不要把它放在自由市場的淘汰機制裡面,讓它自生自滅?
我認為:文化是個很特殊的東西,它是不是商品或者它是個什麼樣的商品,這都是很有爭議的。
如果你把文化放任在自由市場裡,它可能很快就滅亡了,所以一定要有國家的資源介入。
就像當初政府扶植新竹科學園區,這一定會成功的,這只是資金投入的問題。
第二,我覺得很重要的是,當上級作主管,真的有能力和見識來分配資源嗎?
因為:台灣常常都是由非專業領導專業,所謂的專業領導者,講白一點,還是脫離不了作官的習性。
舉例來說:
以前我做過文建會的評審,我曾經跟文建會建議:你們要是提出某個計畫,在它的評審陣容中,學者專家的比例應該要減少。
由學者專家制定的文化政策,是死的,對我來說,大部分的評審專家評審的眼光,都是有問題的。
舉例來說:如果評影像方面的東西,我覺得你找個劇場導演也是OK的,或是找個畫家也可以,這些都是第一線的創作者。
不要老是6個、5個學者專家,然後第一線的作者只有1、2個,我覺得這樣的比例是有問題的。
顏蘭權:
我認為台灣電影的困境,其實是因為台灣電影工業已死。
我認為:這個困境,是政府一定要去面對的。
台灣電影工業裡沒有死的,只是一些影像工作者,是一些導演、攝影師、燈光師硬扛住,所以才能誕生幾部比較陽春的作品出來。
我們幾個大導演,拿的都是國外的資金,台灣只剩下導演的熱情打不死,但實際上,台灣整個電影工業體系是崩潰的。
以香港電影來說:
像張曼玉,以前張曼玉的電影,有些真是不能看,但是,現在的張曼玉,是國際名演員,這是培養出來的,她經過多少導演和劇本的淬鍊,她才能磨出一個自己的內在世界出來。
回來看台灣,當1部、2部比較生澀的作品出來以後,你會發現:光是演員就是一大問題。
台灣電影工業已死,真的是一個需要去面對的問題。
我相信:如果政府也像培養竹科一樣,培養電影工業,我不相信它活不起來。
你看法國的電影工業,你不要以為法國自己的電影工業很強,其實在法國,它也是被保護的工業,而且,他們比較高等級的電影學院,是不會開放給國外的學員進去的。
因為:他們要培養自己的人,除非你跟他做交換。
台灣的電影工業已死,這不是誰的錯的問題,而是一個必須去面對思考的結果。
第二個我要談的,是電影難道一定要依附在新聞局之下嗎?
早期的新聞局,是因為有檢查的制度,現在的新聞局,其實是化妝師,包括像電影,文化、藝術,能不能成立一個文化部門?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個想法,也喊了很久,但是就是沒有下文。
如果還是這樣,台灣的電影工業真的就是活不起來。
莊益增:
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就是給公共電視的「紀錄觀點」一個獨立的頻道,給它更多的資金,除了可以花錢請國內導演拍片之外,也可以買很多國外好的紀錄片,然後24小時播放,成為紀錄片的專屬頻道,也可以播出一些台灣的文化藝術像是小劇場的表演,就是一個類似藝術節目的頻道,是獨立的。
顏蘭權:
聽說:現在有幾個單位,想要共同來經營藝術頻道。
我比較憂心的是:「紀錄觀點」培養了這麼多好導演跟好作品,但是它的資源不斷縮減。
可是,問題在於:邀請一位比較成熟的導演,相對的要付出比較高的費用,要放手讓他去做他想做的東西,讓他自我碰撞,這樣才會成長。
可是,如此一來,就會壓縮到其他的人,我們把成績做得這麼亮麗,可是上面都看不到,我覺得這才是令人憂心的事情。
如果說:紀錄片會給人既費時又花錢的感覺,那多做一點紀錄報導也行。
透過紀錄報導的佈局,紀錄片就會慢慢長出來,這是一種需要培養的力量,只透過公視來培養,能有多大力量,我個人很質疑。
我認為:公共電視作為一個非營利的平台,我比較質疑的觀點是在收視率的問題。
用收視率檢驗一個節目是無可厚非,但是:台灣的觀眾,經得起這種收視率的考驗嗎?
台灣的觀眾太受日本影響,喜歡看綜藝節目。
其實,歐洲的綜藝節目都很難看。
用收視率作為一種檢驗,是需要拿到政治平台上去衡量,包括在立院評估預算的時候。
公視是不是能自己開發財源,這是可能的。而開發財源,很多是放在行銷部門上。
他應該要做更多的事情,比如說:跨媒體多媒體,而不只是單一的DVD販售或出租,相對的,可以和許多東西作結合,必須要走出去。
如果公共電視不斷用收視率去做評估,會造成公視買很多國外的影片進來,這樣就會減少國內人才練習的機會。
我會覺得像藝術台這樣,是一個好事,可是我還是要打上一個問號,這個藝術台會在台灣觀眾的程度還不夠的情形之下,這個藝術台變成一小撮人的舞台,但是真正有多少人看到?
我不知道公共電視或是國家有多少力量,可以影響並且成長茁壯這個市場,慢慢培養我們的觀眾,我想一定會有一段混亂期,但是不走過這段時間,台灣就會永遠這樣。
莊益增:
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失去公信力,不是藍就是綠,為了選舉,所有人都要討好人民,但是:台灣人民都對嗎?台灣人民不該罵嗎?
我覺得台灣的人民都該罵,為什麼要去看那些爛節目,各媒體的新聞部經理、節目部經理,為什麼都要預設觀眾的口味,每一個電視台的節目和新聞長得都一樣。
其實,台灣是個很自由的地方,應該多元發展,卻反而被制約,沒有人想要放手一搏,反而跟來跟去,這就是台灣媒體最大的問題。
顏蘭權:
我也認為,台灣其實消費力已經相對提高,當我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時,是不是同時也該注意精神的健康,我們的精神也需要有機的食物。
我們現在正在拍的一部片子「家後」,在其中我們也做了許多嘗試,像是動畫,我們做的是比較寫實的動畫,但其中也有很多問題,我想這半年會是個黑暗期,會遇到很多問題,我自己都不敢張開眼睛看,我們只是一步一步努力在做,我們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希望出資單位和公眾,給我們足夠的幫忙,至少給我們機會去嘗試。
「家後」這部片裡有一段很重要的台灣歷史,我們透過一對老夫妻,田爸爸跟田媽媽,經由他們的故事,包括愛情等等元素,慢慢導入他們所經歷的社會。
我們努力把這些歷史的影像生動起來,因為台灣不管在劇情片或紀錄片,接觸歷史議題的實在太少,相對於國外不遺餘力的傳承態度,台灣歷史被政治化了,產生很大問題。
我們希望讓台灣歷史用另外一種氛圍走出來,讓年輕人走進來。我們必須做很多的考究,這是很龐大的過程。
我們其實有點像家庭手工業,土法煉鋼,導演能扛的就自己扛,看看我們能做多少。
在有限的資源之下,我很希望能藉由這部片子,打開紀錄片的門,也幫台灣動畫也開一扇窗。
孫塋寊文史星曆事務所-史跡導覽、測字占卜
預約諮詢電話:0925-905-937、0935-643-238
LINE:dansun571008
個人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nsun1008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