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新黨聯網聯絡處
市長:孫塋寊  副市長: 魏徵先生阮大方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社會團體【新黨聯網聯絡處】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聯絡處報報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余英時:民主領袖要有人文素養
 瀏覽523|回應0推薦0

孫塋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7-01-中國時報高有智、朱立群/桃園報導

  研究中國思想史的中研院院士余英時,昨天在余紀忠講座發表專題演說。

  余英時強調:

  民主做為一種生活方式,必須要有文化當作背景。

  民主時代的領袖,必須比專制君主,有更高的人文素養。

  沒有很好文化修養的領袖,只會操作數量政治,出現多數人專制的情形,民主容易淪為暴民政治。

  余英時以「人文與民主」為題,發表演說。

  余英時認為:民主離不開文化,民主並非只是「量」的計算、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這樣太過於粗淺,民主也有「質」的問題。

  提倡人文精神,不僅可以避免台灣受到科技精神所主宰,對文化學術有所貢獻,也能強固民主的生活方式。

文化愈豐富 民主愈持久

  余英時昨天展現大師身段,一場50分鐘的演講,貫穿中西文化的對照,也著重分析中國人文思想傳統和現代民主關係,說到忘情處,連麥克風都忘記拿了,台下主辦單位工作人員急忙上前提醒。

  余英時一路分析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北大和中央大學前身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思想差異,尤其學衡派梅光迪、吳宓等人,受到哈佛大學教授白璧德(Irving Babbitt)新人文主義影響,對後續的中國民主思潮,有其重大影響。

  余英時也說:

  白璧德等人提倡「民主與領袖」的關係,過去不曾受到重視,如今卻更顯重要。

  民主時代,政治和社會的領袖,不具人文素養,不能以身作則,重視法治與人治結合的精神,就不配稱為民主時代的領袖,民主的內涵也無法得到保障。

  余英時反駁許多學者所主張:民主和儒家文化並不相容。

  余英時強調:儒家文化強調尊卑的倫理觀念,不利於民主建立,但儒家也有觀念,有利於民主。胡適在美國講演時,就曾提過這個部分。

  余英時也舉晚清時期的許多知識分子為例,包括:王韜、郭嵩燾等人。

  當時,他們崇尚英美的民主思潮,更比擬於中國的堯舜時代,儒家文化甚至是中國民主觀念傳播的重要動力。

  余英時也認為: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方式,文化愈豐富,民主就愈持久,品質愈高。

  美國能建立好的民主制度,就是源於美國移民受到歐陸民主思想的影響,尤其啟蒙時代以降,對於民主、自由與法治等精神的追求。

台灣民主成就 很不容易

  余英時格外肯定台灣的民主成就,因為:這是打破中國文化和民主不相容的重要例證。

  台灣經歷政黨輪替,以選舉選出自己的政府,不僅權威的政黨遭到推翻,新政黨可以執政。如今,舊政權又能回頭執政,這樣的民主成就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也是過去中國思想難以想像的。

  余英時指出:中國傳統思想,無法提出政權和平轉移的解決之道,過去的王朝興衰,都是要以武力決定,這是中國歷史的大悲劇。

  余英時也分析說:台灣和香港相較中國大陸,社會沒有經過激烈的暴力摧殘,例如:文化大革命,風俗習慣文化能夠具有延續性,更有條件可以推動民主。


孫塋寊文史星曆事務所-史跡導覽、測字占卜 
預約諮詢電話:0925-905-937、0935-643-238 
LINE:dansun571008 
個人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nsun1008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399&aid=292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