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0-中時電子報-郭至楨/專訪-梁惠明/整理
從工商時報編輯到公視新聞部經理,資深媒體人何國華接掌公視新聞部。
在目前商業媒體競爭的環境中,公視新聞部到底該如何創造出不一樣的新聞風貌呢?
新聞部經理何國華:
不一樣的角度 公視新聞走自己的路
這次公視新聞改版,比較特殊的地方,第一是「量」的增加,新聞時段增加,從早上、午間一直到晚上全線開播。
早上是手語新聞,主要服務聽障朋友,午間新聞則開二個時段,一是閩南語新聞,一是國語新聞。
閩南語新聞在公視過去從來沒有開過。可是,我們認為:
公共電視應該以多語的形式,來服務不同的社群與族群,讓每個族群都可以接收最新資訊。
18:30,也開了帶狀晚間新聞,也是閩南語的。
19點鐘的節目,則規劃星期一到星期五「有話好話」論壇型節目。
星期六的19點鐘「NGO觀點」,主要是跟不同的NGO組織作互動,報導NGO組織本身關切的議題,包括弱勢、各項環保議題。
星期日的19點鐘,則是「南方開講」,由南部人自己來談南部議題,包括:最近的大林電廠事件,是否要另外整建,整建過程減碳、增碳的問題。
另外,晚間20點到21點的晚間新聞時段中:
星期一「我們的島」,這個節目是公視長青樹的節目,口碑相當的好,收視率在改版之後也大幅成長,主要關心的議題都是在談台灣島內整個環境生態。
星期二「紀錄觀點」,像日前報導「河口人」,報導整個淡水河口的變遷,導致生態改變,雖然政府花鉅資作了淡水河流域的疏濬,可是成效不彰,導演透過鏡頭呈現不一樣面向,表達不一樣的關懷面。
星期三「獨立特派員」,深度調查採訪的節目。
我們希望公廣集團的整個力量,能夠更緊密的結合,所以,我們固定每個星期都會與原住民電視台、客家電視台,討論雙方新聞的規劃。
像我們也即將與原住民電視台共同出國採訪,透過多元的合作,我們希望在新聞節目時段中能夠有不同族群的內容可以呈現,而不只是單一頻道概念。
第二個是「質」的提升,在質的提升上,我們在這段時間裡也作了蠻多的新聞規劃,像四川地震的議題,我們除了派記者到四川去採訪,另外,在外電新聞的處理和國內的採訪,我們新聞總數也超過一百多則。
所以,在不同議題的規劃及關懷上,我們都希望儘力去達成。
我們希望除了整個量的增加,也希望提升整個新聞部的素質,相信這樣的努力,觀眾應該會慢慢的感受到。
商業電視台以收視率換算廣告盈收,這樣的競爭是很激烈的,很難避免煽色腥的新聞,主要是為了吸引閱聽人。
這會有很大的問題:有很多人,不敢讓小孩看這類新聞,原因是:這類型的新聞,不符合小孩子成長需要,甚至會誤導小孩。
公視新聞部沒有這樣的壓力,我會期待我的家人可以看我所負責製播的內容,因為,這樣的內容,是適合闔家觀賞的,不會有一些價值扭曲,或認知錯誤發生。
當公共電視在強調收視率時,公共電視所謂的「收視率」和商業電視台的收視率是不一樣,商業電視台在追逐收視率的過程,強調商業價值。
但是,公視則是強調影響力,改變台灣新聞收視上的認知。
這樣的堅持,過程是辛苦的,因為:觀眾的回饋並不是立即的,必須透過教育與養成。
過去,觀眾在商業邏輯的操作下,經常處於疲勞轟炸,不斷重覆的新聞,不斷重覆的商業邏輯,我們希望公視友善的新聞內容,能更真實、公平呈現事件內容。
收視率的確是很重要的要素之一,但是,我們的「堅持」也是必須的,所以在新聞規劃、採訪的過程中,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堅持下去,也希望觀眾給我們最好的回饋。
另外,「PeoPo 公民新聞」是由公民呵護養成的網路媒體,發展過程很辛苦,必須要去作教育,和一般綜合型的網路平台不一樣,我們將「PeoPo 公民新聞」定位為運動型平台,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教育使用者。
今年總統大選辯論,透過「PeoPo 公民新聞」平台,遴選公民提問人的過程裡,就顯示出一定的公共價值。
公民透過這樣的過程,可以跟候選人對話,這在過去是很不可思議的。
「PeoPo 公民新聞」最近在10所大專院校成立新聞部,包括:長榮大學、世新大學等,從南到北10所學校,每所學校都有新聞部,從總編輯到各路線都開始配備,更徹底向下紮根。
以往,「PeoPo 公民新聞」是與許多NGO、NPO的組織作連結,將多元的關心議題,變成全國性議題操作。
可是,現在則是更向下紮根,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去培養公民意識。
未來,他們就有可能性,把傳統媒體的架構與公民社會的架構連結。
我認為:
只要這樣運動型的平台,繼續靈活運用,相信它的發展應該會逐步成長。
孫塋寊文史星曆事務所-史跡導覽、測字占卜
預約諮詢電話:0925-905-937、0935-643-238
LINE:dansun571008
個人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nsun1008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