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新黨聯網聯絡處
市長:孫塋寊  副市長: 魏徵先生阮大方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社會團體【新黨聯網聯絡處】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市民意見箱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屋頂理論:「軟屋頂」取代「硬屋頂」? 新黨意見如何?
 瀏覽501|回應0推薦3

華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Hoper
孫塋寊
華碩

新屋頂理論:「軟屋頂」取代「硬屋頂」?

馬英九總統在就職演說中稱,「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與北京當局所主張的「大陸與台灣同屬中國的一部分」,兩相形成對比的概念,頗受矚目。

可從四月的博鰲論壇談起。當時在蕭萬長主持的座談中,北京方面的商務部長陳德銘幾次談及「在一家人的前提下,沒有什麼問題不可協商」等語;不料,會後商務部所發新聞稿卻稱,「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如何如何。後經雙方對證,在新華社的新聞稿中刪去了「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等語。這一段曲折,似乎顯示,北京當局如今的官方口徑是:以「在一家人的前提下」代換了「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卻意外地在商務部的新聞稿中出了錯。

此一論斷,亦可在當時胡錦濤會蕭萬長的談話中獲得佐證。胡對蕭說:「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是血脈相連的共同體。」如今可待觀察的發展是:北京當局倘不是以「一家人」取代了「一個中國」,或許是認為可將「一家人前提」或「中華民族前提」與「一個中國前提」相互替代使用。陳德銘就是用「一家人前提」替換了「一個中國前提」。昨天,陳雲林的對台談話,就未見「一個中國」,卻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及「讓中華民族精神煥發新的光彩」等句,或許又是一個例證。

兩岸是分治的政治實體,這是政治現實。北京當局原本所持的兩岸聯結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甚至稱「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此類論述已難維持;事實上,最近幾年北京已改口稱「大陸與台灣同屬中國的一部分」,此與原本的論述已有極大改變。因為,若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則「中國」即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但稱「大陸與台灣同屬中國的一部分」,則「中國」應指超越大陸與台灣的「第三概念」。

「第三概念」是「屋頂理論」的前提。意指在台灣與大陸之上有一「屋頂」,雖稱作「中國」,卻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中華民國;而「大陸/台灣」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就是靠這個「第三概念」的「屋頂」來聯結。若就程度而言,「屋頂理論」可能較「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有規範性;因為,「一中各表」是分立門戶,而「屋頂理論」則是在同一屋頂之下。

問題是:這個「屋頂」究竟是什麼?是「第三概念」的「中國」嗎?那麼,兩岸有否可能成為「邦聯」?否則,這個「屋頂」如何維持?反過來說,既然不可能出現一個「法制化的第三概念中國」為兩岸的「硬屋頂」,則「中華民族」或「一家人」是否可能成為兩岸共同接受並維護的「軟屋頂」?若朝此一方向思考,兩岸也許可有新出路。

因而,值此關鍵時刻,胡錦濤強調「兩岸同胞是一家人」,馬英九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陳雲林又稱「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恐怕未必只是巧合,而可能是雙方在「不(能)統/不(能)獨/不(能)武」的現狀之上,找到了可以共同接受的「軟屋頂」。

八年前,陳水扁首次當選總統,除了向孫中山、蔣介石獻花行禮,表示承繼了「中華民國」的法統外;尚且「遙祭黃陵」,意在宣示「認祖歸宗」,表示也承繼了「中華民族」的宗祧。可見,若欲聯結兩岸,政治體制固然是一工具,民族文化也是重要的憑藉;而且,民族文化的聯結,往往可在政治聯結闕如之時發生效應,且其效應更強於、大於、深於政治聯結。此次四川震災在兩岸之間產生的感應,即是鮮明的例證。

何況,就中國傳統言,政治法制的聯結是基於「霸道」,民族人心的聯結則是合於「王道」。兩岸若無使人心聯結的方法,豈可能出現以政治法制聯結的方法?準此以論,兩岸何妨先以「中華民族」的「軟屋頂」、「軟聯結」進行互勉互惠;而不應急於用「政治法制」的「硬屋頂」、「硬聯結」來強人所難。

以「軟屋頂」取代「硬屋頂」,這算不算「新屋頂理論」?

【2008/05/23 聯合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