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一席次兩票制」的新選舉制度之下,很多政治分析家都以為未來除了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黨之外,小黨已無生存空間;有些政治觀察家更認為,即使是民進黨的席次比例也會大幅下降。
單就當下的政治現實而言,或許如此;然而,如果仔細剖析兩大黨近年來的政治表現,就可發現包括新黨在內的改革力量,其實仍有許多可以著力與發揮的空間。這是因為新的選舉制度採取「一票選人、一票選黨」的德國式設計,在兩大黨往往忽略改革理想的情勢下,一個可以提出良好政見的政黨,絕對可以靠著不斷提出具有改革色彩的政策並且督促實踐的努力,獲得選民的青睞,因而在政黨選票上有所斬獲。比較起世界各民主國家常見的單一政見政黨,朝野兩大黨留給新黨等改革力量的舞台,其實相當遼闊。
舉例來說,筆者在十幾年前就曾經負責聯絡並邀請學者參與研擬各項政策,當時所提出的諸多政策,不少都已經逐步實踐,但是也有頗多政策到現在都還有推動的空間,以下為針對「傳播政策」提出一些觀察與分析以供佐證:
國民黨執政時期,由於延續對日抗戰與國共內戰以來因時制宜的權宜慣例,因此傳播政策與媒體生態都不太符合民主國家的應有樣貌,其中最常遭致批評的首推黨政軍介入媒體,亦即政黨、政府、軍隊都參與經營媒體。國民黨執政時期允許黨政軍介入媒體,從學理來看自有不當,但是如果客觀的從前述的歷史背景來觀察,尚難苛責,畢竟即使被奉為民主老大哥的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也採取了許多權宜且不民主的傳播政策。
如果國民黨在解嚴後能及早改革,當可無過,可惜蔣經國總統不久後即逝世,而李登輝總統接棒後又忽略此一面向,終於錯失改革的契機。
一度高喊「黨政軍退出媒體」主張的民進黨,在兩千年意外獲得政權之後,對其原有的改革政策多未實踐。
首先,「黨政軍退出媒體」的立法工作,遲至2003年才局部實現,但至今仍未真正完成。民進黨可能辯稱立法工作本非執政黨能獨力完成,因此,不宜全然怪罪民進黨。事實上,如果審視行政部門所主導的一些媒體作為,更能發現民進黨的沈淪。舉例來說,民進黨執政之初,就完全違背其主張,積極安排人員進入台視與華視董事會,許多當初協助民進黨起草傳播政策的學者,因而大感失望。除此之外,民進黨政府更以照顧多元族群之名,行政策賄選之實,陸續開辦了客家電視台與原住民電視台,這難道不是政府介入媒體嗎?這難道不違背黨政軍推出媒體的主張嗎?當然,客家電視台與原住民電視台確實有成立的必要,但是早就應該採取公共媒體的方式來成立,豈容民進黨政府如此赤裸裸的介入與主導?所幸民進黨政府迷途知返,願意將兩家電視台納入正在成形中的公共媒體集團。
國民黨與民進黨這兩大黨對傳播政策的輕忽,從最近火爆上演的行政院新聞局大戰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更可看出。兩個政府部門掀起戰端的近因是中廣案,遠因則是NCC的組成方式。
NCC的組成方式被大法官釋憲文認定為違憲,但必須指出的是,當時這種政黨比例的立法,其實為的是防止民進黨政府「綠化」應該超然中立的NCC。前者為「形式」的違憲,後者為「實質」的違憲,兩者皆不可取。民進黨政府有意遙控的企圖,從後來民進黨政府與其推薦的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石世豪教授之間的針鋒相對,不難窺見一二。
至於中廣股權變更案,民進黨政府強烈批判NCC放水,甚至連瀆職與圖利的重話都已說出。民進黨政府聲稱中廣頻率當年是為了「防制匪波」,更有意將中廣股權變更扯上資金來源與黨產,進而把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拉下水,這一點可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問題是,這次中廣股權變更據報載只涉電波經營權而未及不動產,依法,電波屬於國有,中廣所擁有的只是經營權,至於中廣的價值,則與其數十年來的經營成果之間具有密切關係,就此而論,中廣案根本無關黨產。可惜的是,民進黨政府固然亂打一通,國民黨卻也反擊無方。
事實上,如果要依照行政院新聞局的標準,則在「防制匪波」部分,全體32家老字號的公民營電台都以此名義成立,必須一起收回;至於資金來源,民視的資金來源也是先透過兩家公司,其中之一已傳出糾紛,另一則是持股超出法規要求單一公司的五成上限甚多,接近七成五,卻不聞民進黨政府以同等標準加以批判,也不見國民黨的認真監督。
由上可知,國民黨與民進黨雖然在當前的政治現實上掌握多數席次,但在傳播等諸多政策的建構與落實上,都為新黨等改革力量留下可以揮灑的遼闊空間!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
孫塋寊文史星曆事務所-史跡導覽、測字占卜
預約諮詢電話:0925-905-937、0935-643-238
LINE:dansun571008
個人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nsun1008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