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生平
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文學家和哲學家;現被視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家。
出身猶太望族。早年研讀哲學;1920年定居柏林,從事文學評論及翻譯工作。在博士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被法蘭克福大學拒絕後,他終止了對學院生涯的追求。
1933年納粹上台,本雅明離開德國,定居巴黎;繼續為文學期刊撰寫文章和評論。1940年,法蘭西淪陷;本雅明南逃,在法西邊境自殺。他的大量著作於身後出版,為他贏得越來越高的聲譽。
瓦爾特‧本雅明的思想根植在猶太教卡巴拉神學道統中,後來接受馬克思主義,並受超現實主義等思潮影響,形成獨特的文風,行文凝練,意象交疊,稱為「意象的辯證法」。
(二)關於「意象的辯證法」
本雅明強調的意象的辯證法,其意象是指夢的意象,即是你要從夢中醒來看自己的夢。人生活在假象中是很幸福的,而生活中、現實中卻必須承受醜惡、痛苦和殘酷。現在首要的問題是要告知他們,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將我們從物質的假象中剝離出來,重新審視這個物慾的現實。
(三)瓦爾特‧本雅明的行文風格
本雅明的行文風格是游移不定的,充滿詩意,因而呈現夢幻般的狀態。
形成文風的背景:瓦爾特‧本雅明所面對的是一個夢幻世界。他必須用夢幻世界本身的語言來說話,他不是醫生來診斷病人,而是病人自己想從夢中醒過來,這個病人被麻醉了,但還是有可能幫助他以本雅明的方式來思考。
(四)關於「超現實主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在法國興起的社會思潮和藝術運動,影響遍及歐洲各國,涉及文學、美術、戲劇、音樂等各個領域。他從達達主義中吸收了反傳統和自動性創作的觀念,但克服了達達主義否定一切的致命弱點,有比較肯定的信念和綱領,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流行最廣。
深受弗洛伊德潛意識理論的影響,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和夢的經驗相揉合,以達到一種絕對的和超現實的情境。這種不受理性和道德觀念束縛的美學觀念,促使藝術家們用不同手法來表現原始的衝動和自由意象的釋放。
(五)關於「達達主義」
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是達達主義(Dadaism)的延伸.達達藝術的特質是擺脫理性的枷鎖,追求完全的解放,表現出一種隨機,偶發式的創作方式與實驗,而超現實主義在精神裡也蘊含了其特質,主張關心人的內部真實,融入了心理學並且闡揚弗若依德(Sigmund Freud) 對性,夢與潛意識的理論,企圖將實際的外觀與內在世界相揉合,達到更深刻的真實。
中文四 石家瑜 B930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