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轉變-評吳晟《稻作記事》
壹、 主旨:
作者一開始從自己的母親開始敘述,點出農村生活的辛勞以及母親的感慨。然後他寫出台灣農業的進步,從以人力、畜力為主的久遠時代到機器當道的現今,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最後再寫到國際化的衝擊將會帶來的影響,說出台灣農業的憂慮。
貳、 賞析與脈絡:
1. 第一段敘述母親工作的辛勞以及內心的感慨,然後稍微說出台灣農業的變遷。
2. 第二段則開始敘述早期農業種稻插秧的情景。從浸稻種、育秧苗、犁田整地開始,再說到牛隻照料,最後是插秧、播田,每一項工作都逐漸改由冷冰冰的機器代替。
3. 第三段開始講稻穗成熟的收成期。收割、打穀、晒榖,從原來的人力逐漸改成機器來做,不但使得這種勞動美學成為「絶響」,更讓這一大批的農村人力提供成工業區的廉價勞工。
4. 最後一段先說台灣研究、改良稻作的用心良苦,再說出「農業政策」對農民的牽制、影響。不懂得農業政策的多數農民,不知糧食只需仰賴進口,付出昂貴代價的的各種稻作機械,也將會廢棄不用。
5. 嘉句:
(1)而這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日,農民卻透早就要出門下田,不驚田水冷霜霜。
(2)人牽畜、畜拉物,在泥田一腳高一腳低的景象,一步一步踩出稻米的來源。
(3)農家的晒穀場,尤其是夏季,有如競技場,只因天色變換不定,常有帶來驚惶的西北雨。
參、 結語:
傳統農業的作息雖然忙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人與人之間卻有著機器無法去取代的感情連結,機器雖然方便,卻也冷漠了。作者最後用問句結束,問的不只是自己,也在問所有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