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屏東縣潮州鎮上,不論銀樓店或賣農藥、種子、金紙,店名都叫「伯奇」,這幾家的老闆是兄弟姊妹,他們用父親戴伯奇的名字做店名,但各做各的生意,絕不同行。
「相搶沒得吃,相讓吃有剩」,在潮州鎮忠孝路「伯奇銀樓」幫忙生意的戴珮芳是戴伯奇的孫女,她說,爺爺生前一再告誡子女不要做相同的生意,兄弟避免同行,否則會因為商業競爭,傷了兄弟感情。
戴伯奇民國前廿五年出生,白手起家,經營種子店,事業有成,在潮州聲譽佳,「伯奇」幾乎是品牌保證。他育有六子三女,最多時六名兒女同時在潮州開店當老闆,經營不同事業。
二子戴仲清經營農藥行,他說,父親常告訴他們「做生意寧可吃虧,也不能賺別人一個秤頭。」童叟無欺,貨真價實,生意才能長長久久。他今年七十二歲,每天仍努力工作,「這樣才對得起父親」。
戴伯奇的三女戴素菊經營金紙行,她記得小時候父親常說三國演義的故事給他們聽,當時家中經營種子行,生活富裕,屋裡到處掛著「烏魚子」,在學校吃午餐時配烏魚子,老師都看傻了眼。
四子戴仲達繼承父親的「伯奇種子行」,已有百年歷史,「父親不只生意做得好,也寫得一手好字」,他接手父親的店,也學得一手好毛筆字。
戴仲達說,大哥戴明成也開過種子店,但離開屏東到台東做生意,「我們兄弟沒人敢違背父親的意思」。老三戴仲傳在潮州開租車店,老五戴仲來開錄影帶出租店,這幾年因健康因素先後歇業。
「魚靠好水、人靠好嘴」,戴仲清說,父親告訴他們做生意一定要誠信,「有錢只是一時,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情」,戴伯奇傳承給子女的不只是生意頭腦,更是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