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暮鼔晨鐘集
市長:
時季常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
|
推薦本城市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udn
/
城市
/
政治社會
/
其他
/
【暮鼔晨鐘集】城市
/討論區/
你還沒有登入喔(
馬上登入
/
加入會員
)
本城市首頁
討論區
精華區
投票區
影像館
推薦連結
公告區
訪客簿
市政中心
(0)
討論區
/
經濟發展策略
字體:
小
中
大
美國經濟問題
2008/01/26 06:52 瀏覽
258
|回應
0
|
推薦
0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
|
加入好友
看對病因,卻下錯藥方
【經濟日報╱社論】 2008.01.26 03:04 am
前些日子,花旗集團和美林證券宣布去年第四季度虧損均超過98億美元,創下歷史最差紀錄;花旗、美林及摩根大通也宣布分別減資181億、115億及13億美元。又加上,恰巧英特爾(Intel)宣布調降今年獲利估計,使得美國股市重挫,一瀉千里,全球股市一片慘綠。
一時間挽救美國股市及景氣藥方紛紛出籠;1月19日布希總統提出了1,400至1,50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主要的方法,還是希望透過減稅以刺激商業投資與消費。不過,似乎美國股市投資人並不領情,股市還是跌。1月22日美國聯準會(Fed)忽然提前宣布降息3碼,才止住美股及全球股市的狂瀉。不過,這一連串的財政及貨幣政策,也遭到許多質疑,到底這是挽救景氣的良方?還是飲鴆止渴,埋下更大危機的種子?
在布希總統提出經濟振興方案後,紐約市長彭博23日便不以為然指出,經濟振興方案「目光短淺」;他說,在最近十年的大多數時間裏,美國政府開支毫無節制,積累了大量財政赤字,當經濟開始走向低谷的時候,政府希望通過減稅挽救經濟,實際上是「吃掉玉米種子而不去擔心下一年的收成」。
彭博認為,政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包括通過建立預算對長期基礎建設開支進行監督;向那些還貸有困難的家庭提供金融諮詢服務以及貸款補貼等幫助;修改移民法以引入更多勞動力等。但這些主張是否就是美國經濟問題的特效藥?也不盡然。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利茲(Joseph E.Stiglitz)教授說得很清楚,布希政府長期以來迷信減稅萬能,而其減稅措施往往是造福富人,對刺激經濟作用不大,為維持經濟成長,聯準會把利率降低到空前程度,並放任美國人漫無顧忌地借錢,形成整個經濟靠借來的錢和借來的時間來維持,如今報應到來。
史迪格利茲雖然明白點出美國問題的肇因來自長期的信用擴張,但卻也沒針對信用擴張的弊病提出積極處理的呼籲。我們知道,此次美國景氣下挫的近因便是次級房貸呆帳,造成美國及歐洲金融業的虧損,進一步引發股災。次級房貸所謂「次級」,便是因為借款人信用資格不能達到一般銀行借款標準,以致只能向非銀行體系之貸款公司借款;之所以規定一般銀行不能借款給次級借款者,便是擔心風險過高,以致金融體系發生連鎖性風險。
不過,也正因為次級房貸風險性過高,對於貸款公司而言,也必須想盡辦法將此風險分散出去,因此便將這些高風險貸款包裹或分割出售;而購買這些包裹或分割後高風險貸款的銀行或投資機構,也為了避險會再包裹或分割出售,如此,風險像老鼠會一般地不斷擴散出去。
先前台灣的雙卡風暴,之所以可以獲得解決,其中很大的關鍵,便在於政府聽從本報社論及許多學者呼籲,必須切斷金融體系雙卡壞帳任意轉售給討債公司下,規範了金融機構壞帳轉售的嚴格規定;這樣的規定也促使金融機構在貸放款或購買不良資產時,必須善盡承擔風險之責,因而會更謹慎處理高風險貸放業務,使其風險不會向外不斷擴散出去。這樣的作法,雖然短期間會對壞帳業務比例已高的金融機構,產生更大流動性短缺的壓力,但卻可以保住整體金融體系的安全;再者,如此政府也可集中全力處理有問題的金融機構。
美國次級房貸頗類似台灣雙卡風暴,均是對於高風險者擴張信用,以致產生呆帳,引發金融業虧損,股市下挫。台灣發生雙卡風暴時,倘若政府的解決方案,不是重新規範金融規定,反是動用國家財政及貨幣政策,擴張信用去刺激景氣,豈不怪哉!
雖然許多人認為,此次美國股災反映經濟可能衰退,甚至有人將此與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恐慌相比擬;但昨日本報社論已分析得很清楚,現在美國景氣也許不佳,但若看成恐慌則不必。況且,過度的政策也可能反將成為未來更大風暴的因子。美國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老大哥,既然是金融監理與治理出了問題,包括金融監督單位及問題金融機構,便應認錯,認真處理,重新規範,而不是牽東拉西,以全國甚至全球之力,來掩蓋此次的核心問題。
【2008/01/26 經濟日報】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6051&aid=269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