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聽
至於言志詩,也是深受世人喜愛的
特搜集資料整理如下:
相傳這本是日本幕府末期月性和尚之《將東遊題壁》: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無成不復還;
埋骨何期墳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
月性生於日本幕府末期,主張「尊皇攘夷」的和尚。在日本山口縣,「月性遺品展示館」,有此詩的刻碑。
在日本德川幕府時代被西鄉隆盛引用改寫為: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死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西鄉隆盛,其與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被日人合稱為「維新三傑」。西鄉自幼家貧,但好學不輟,弱冠之年,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探求強國之策,準備做一番大事。大概就在此時引用改寫這一首詩。西鄉隆盛曾對那些反對德川退位、退還領地的藩主,揚眉厲聲說:「在必要時短刀一把就足夠了。」 一句狠話讓政敵們,張皇失措、肝膽俱碎。書生志氣加武士鋼刀,終於鼓動風潮、造成時勢,成就了「明治維新」的勝利。
後來朝鮮人安重根也引用改些為《言志詩》:
「男兒有志出鄉關,生不成功死不還。
埋骨豈肯先墓下,人間到處是青山。」
安重根 出身官宦之家,1907年3月,辭別老母妻子,去國外組織反日義軍。離國前夕,他寫了一封信給弟弟,並附了此首《言志詩》。此首詩顯然是引用改寫的詩。1909年7月,日本內閣決定最終吞併朝鮮,安重根看到報紙上有「日樞相伊籐公到滿視察」的消息。安重根對同道說:伊籐是侵犯我國的元兇,若不剪除老賊,國亡有日。他要冒險,做一次鐵血殺手。他想看看個人的力量是否可以改變歷史。
1909年10月26日晨,伊籐博文檢閱了俄軍儀隊,又與列隊相迎的清朝外交官和各國駐哈爾濱領事見了面。安重根站在儀隊後,瞄準伊籐博文開了三槍,伊籐博文倒地痛苦掙扎,安重根又從容開了三槍,擊斃其他三個日本人。安重根被捕後,經過數月審理,關東都督府高等法院於1910年2月10日判處安重根死刑。1910年3月26日9時4分,安重根身穿韓國傳統的純白綢韓服,從容走上絞刑架,卒年31歲。
中國的毛澤東年少離家求學時也曾改寫此詩: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