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塔延燒了兩天兩夜,幸好天公作美,沒下點雨來擾人興致。火熄後,還要讓它燜燒,再自然冷卻,看來要看到成品至少也要五六天了。只是後院的磚牆已經乾透了,李隆基好奇的跟著甄發來驗收成果。
牆直直的,條紋看起來有一種整齊質樸的美。李隆基用手推,牆不動。再把肩頭抵在牆上,牆還是紋風不動。甄發令人潑上一大桶的水,水順著牆根兒流下,而另一邊半點也沒被滲透。
看著這薄薄的一道牆,李隆基贊嘆不已。
『以後新城中的房子都用這種磚來蓋,牢固又不怕失火。這種磚屋至少都可以蓋兩三樓呢,佔地面積少,使用密度高。』
『我大唐地大物博,不在意房子蓋大點啦。』
『也是,不過若是多些地多種些稻米,豈不更好。』
『喔,有理。那城牆也用這嗎?』
『我的想法是城牆用連續五道磚牆緊密靠在一起,在外部再築從前一般厚實的土牆,這城就一定堅固難攻了。』
『好主意!可不可以在土牆上方也砌上磚牆一道?』
『三郎的意思是?』
『在原來基本的高度之上,再加一道牆,士兵們可以在牆後巡邏,也可射擊作戰。』
『妙阿,還是三郎想得周到。那乾脆把這牆的寬度也再擴展,上面建成迴廊一般好了,還可遮風擋雨,平常時間也可供人上去看風景。』
『呵,竟有點皇城的味道,不過皇城上是可以跑馬的。』
在甄發的圖紙中,三座新城將只有前後兩道城門,也就是說東西角並不設門。三座城都是面向漠北,背臨黃河。這時候的黃河水並不黃,也不叫黃河,一般人直稱大河。甄發開始並不知道,直呼黃河,眾人不解,問為何如此命名。甄發就笑道,『黃帝之河。』雖勉強點,大家也居然接受了黃河之名。說到這,又有點跑題了,甄發建議李隆基開始治水,在黃河沿岸植草種樹,並循著黃河水一路推廣上去,力圖提早做好環保,也許,千年之後黃河真的不再黃。
當初這圖紙出來,帥帳中上下官員都吃了一驚,居然不是四道城門?且圖紙中,前後兩道門是遙遙相對的,一條大道直接貫通。這設計有些怪。
『我們這城,目前主要目的是備戰。在戰爭中時間就是性命,越快到達就越掌握主動權。一條大道直通,就不怕被路線阻礙。』
『那東西角為何不設門?』
『戰爭時守一道門輕鬆還是守四道門輕鬆?』
『一道門?敵人會只攻一道門嗎?東西向雖無門,並不等於他們就不攻打!甄大人,戰爭時不是只有門才可進的。』那個副將語帶譏諷。
『莫急莫急。請看下一張圖紙。』
原來甄發的構思是,東西兩面地上將遍佈壕溝,矮牆,甚至陷井。從護誠河往外一百米內,根本是無法讓馬匹車輛通行,大型攻城器械就更不用說了,就算是步兵要從東西門來,也是殊為不易,唐軍只要有弓箭手在此就可。南門是面向黃河,也是援軍要來的方向,敵軍若是攻南門,很容易就腹背受敵,所以敵軍來襲只能從北門進攻。
將官們聽完詳細介紹,都覺得這計謀真是匪夷所思卻又奇妙無比,顛覆了大家對城的想法,以及對戰爭手段的運用。
對於護城河的設計,也是頗有新意。一道大水溝深度寬度都如一道真正的小河了,甄發希望能引來黃河活水,到時候非戰爭時期,可以在河上泛舟垂釣。李隆基初次聽到時,撫掌稱善,『要不要植些楊柳呢?』
『不不,不種樹,種些草就好。』
『種草?』
『是的,也些綠意就好,樹太高會擋住視線,太密更會隱藏危機。』
城內的設計是統一的,事先規劃好道路,甄發認為道路一定要通行,交通發達才有利經濟發展,雖然目前還不求建立一座商業城,要有前瞻性嘛,為未來著想,事先規劃設計是很重要的。
城內將按地域分成四大區:軍隊營區、居民區、商業區、工業區。
『這將是三座偉大的城,不僅因為在軍事國防上的偉大,他們的城市建設也將是前所未有的。但凡在這裡流過血出過汗的人,必將和這座城一起垂名青史!』奠基那天,李隆基面對數十萬軍民如此說,歡呼聲響徹雲霄,甚至傳到了正向新城預定地進軍的突厥將士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