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二時,第一次接觸咖啡,往後的歲月,就斷斷續續的聞著、喝著,有時逃避,有時擁抱,有時不理不睬的。
這種藕斷絲連的日子,一直到了服兵役時,一個人在營外,像個遊魂似的,不知該往何處落腳,就買了本小說【西線無戰事】,在台中的三角窗咖啡廳點了一杯咖啡,聽著店家放的音樂,慢慢的把一本小說看完。
爾後,只要是星期天,吃完早飯,一整個連的人都往家中跑時,我就到書店買一本小說,獨自在市區巷弄尋找精巧的咖啡屋,一坐就到下午,整本書都看完了才走人。
一年十個月,除了回家探望雙親,其他放假的時間,都在一個人在咖啡廳喝咖啡、聽音樂、讀小說中度過,十分愜意。
那時,喝咖啡應該是配角吧,因為,進了營區只有酒,沒有咖啡。一個星期才喝一次,不但沒有癮頭,更不知道如何分辨咖啡。只曉得藍山、曼特寧。
出了社會之後,時常為了打發時間及約會,年輕人多會選擇咖啡廳,那時還沒有現今那麼多的酒吧,要不,可能要往酒吧跑了。
有時,與咖啡廳的小姐投緣,就會三不五時的往那家咖啡廳去坐坐,喝盃咖啡,聊聊天。時間久了,人也熟了,順便買了套煮咖啡器具,學習如何煮咖啡。
剛開始的時候,學習使用虹吸壺煮咖啡,咖啡汁隨著熱氣上上下下的那種情形覺得好好玩,就每天抱著手磨咖啡機磨咖啡豆,然後用酒精燈把水煮滾之後,欣賞著滾滾熱流往上竄升。再用攪拌棒輕輕的挑逗,柔柔的喚醒咖啡的香氣與溫柔,放著德布希的鋼琴,整個書房與客廳都瀰漫著濃濃的香氣與令人沈醉個琴聲。引的我喝了一輩子茶的老父親,拋棄了整日不離手的茶杯,直奔而來。
也不管白天晚上,想到了,就現磨現煮,到底是喜歡看熱氣形成的虹吸,還是喜歡喝自己煮的咖啡,自己都弄不清楚。
只知道,那陣子時常精神亢奮,晚上睡不著覺,都是咖啡因在作怪啦。
之後,愈喝愈挑剔。不再以藍山、曼特寧為主了。
從中美洲帶著水果的酸與香的咖啡豆下手,慢慢學習品嚐。時常與小敏留戀在咖啡廳,兩人手中各拿著一本小說,帶著一本筆記本,記下讀書心得與喝咖啡的感受。(下回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