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讀「公勿渡河」時,很年輕;
但是人生經驗中已有了某種虛無,在知識的理路與人生的無奈中‧‧‧
左鄰右舍的、街頭巷尾的現實事態中耳聞與目見著‧‧‧
生命彼此的碰撞或激盪
雖然他們滿口粗礪
顯然沒有文化 然而開口卻往往那麼真實
有時走過就
很深刻地記下一些斷在風中的
他們的言語
以這句詩言,可能我有記錯;謝謝大家糾正‧‧‧我也忘了自己讀的是哪個版本的‧‧‧
不過,我對於它的體會是那斷在風中的、飄搖的句子──
「老傢伙啊 不要去
老傢伙啊 不要去
你這一去可好了
留我一人該幹什麼啊」
是否也算我前面提的「以詩的悲哀,克服生命的悲哀」的一個例子呢
它觸動了我的虛無感,很早我就在尋找面對虛無的方式‧‧‧我遇到了這首古詩‧‧‧我不由自主地誦讀‧‧‧
想起,為何我會不由自主地誦讀,上面的古人的遭遇,是否當它被寫下來,幫助我們共同面對生命的虛無時,它就不那麼虛無了‧‧‧有一種意義流動在我們後人之間‧‧‧由此它有點像哲學家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在理性世界的肯定,讓人們在感性的虛無裡,竟然也能摸索到了一點意義,點燃了我們靈明的微光‧‧‧
以上泥人胡想‧‧‧市長說靈魂嘛,我不知是什麼,所以胡想些傻傻的往事囉‧‧‧
泥土敬白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