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起於五代與唐,流行於宋的一種文學體裁,後人常以宋詞統稱。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史上,詞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詞原是了隋唐以來配合燕樂而創作的歌辭,後來逐漸成為一種長短的詩體。它最初民間流傳,晚唐時期,文人開始創作,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詞的藝術水平。到宋代,詞達到了其藝術頂峰,和唐詩並列對舉,各極其美各臻其盛。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餘,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係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徵。詞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或者說詞本是一種依照一定曲調配樂演唱的詩。
詞不稱“作”而稱“填”,因為它要受聲律的嚴格約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寫。它的每一曲調都有固定形式,而這種特殊形式,是經過音樂的陶冶,在句讀和韻位上都得和樂曲的節拍恰相諧會,有它整體的結構,不容任意破壞的。每一曲調的構成,它的輕重緩急和節奏關係,必得和作者所要表達的起伏變化的感情相應。原指合樂歌唱的歌詞,故亦稱為曲或曲子詞。後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稱“倚聲”。再後,則依前人作品的字數,句數,聲律,韻律而填寫。自此,方與音樂分離,成為一種句長長短不齊的格律詩。
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倚聲”。詞在宋代的別稱有“曲”,“雜曲”,“曲子詞”,“樂府”,“琴趣“,”樂章“等,均與音樂有關。另一個後世比較通行的別名”長短句“,從表面上看著眼點是文字表現上與傳統五七齊言的詩不同,其實詞句子的長短參差,還是因為曲調節拍的需要。
詞依音樂體段和節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別。令,也叫“小令”。慢詞,古人從字數著眼,也稱為“長調”。不同的詞調,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格。填詞時要求嚴格遵守。
按句數,字數的多少,詞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
小令:一般指字數較少的詞。前人以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雖無根據,亦多沿用。
中調:一般指介於小令和長調之間的詞。前人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後多沿用。
長調:一般指字數較多的詞。前人以九十一字以上為長調,後多沿用。詞的分段叫“分片”,除單調外,一首詞多由上,下兩片組成,慢詞有多至三四片者。
詞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間創作的基礎上引進教坊和詩壇,但所作仍以小令為主,齊言,雜言並存。慢詞的大量出現,則是北宋中期的創造。從此宋詞曲調大盛,兼備眾體,蔚為中國詩歌史上與唐詩並峙的另一個高峰。
詞是中國古代最美的文學,最動人的文學,最擅長抒情的文字,最讓人沉醉心迷的文字。它和美,渾融蘊借。它深微隱幽,意味淵永,美到極處,又豪放到極處。它最擅抒情,寫艷情而不纖佻,寫富貴而不卑俗,如行雲流水,老松柔樹,臨風伴月,情調閒雅,懷抱曠懷,美輪美奐,使人心馳神往,無限沉迷。
婉約一派,香軟艷麗,柔到極處,最善娛賓遣興,寫男女幽怨,曲折隱微。詩文之不可道者,皆以詞出之,“天光雲影,搖盪綠波,撫玩無,追尋已遠。“豪放一派,則詞如詩文,舉凡傷情離別,弔古懷今,社會生活,政治風雲,無不人詞。雄放慷慨,動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