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的四聯,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一般而言,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絕句的兩聯也是可對可不對。排律的首聯可對可不對,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最後一聯不對,以便結束。
對仗的第一個特點:是句法要相同。
如“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
危檣獨夜舟。
==第一句沒有謂語,第二句也用無謂語句式相對。
又如“月夜憶舍弟”: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上句的寫法是把“白露”一詞拆散,下句的寫法也相同,是把“明月”一詞拆散。
對仗的第二個特點: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對。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對仗,在詞,曲中是允許的,在近體詩中則絕不允許。實際上,除非是修辭的需要,在近體詩中必須避免出現相同的字。
對仗的第三個特點,是詞性要相對,也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代詞對代詞,虛詞對虛詞。
對仗的種類
一 工對
如果要對得工整,還必須用詞義上屬於同一類型的詞(主要是名詞)來相對,比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數目對數目,方位對方位,顏色對顏色
,時令對時令,器物對器物,人事對人事,生物對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義詞。如“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星”對“月”是天文對,“野”對“江”是
地理對,而“垂”對“湧”,“平”對“大”,“闊”對“流”,也都是在詞義上屬於相同類型的動詞,形容詞的相對。象這樣的對仗,叫做工對。
二 借對
(一)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對,叫做借對。
如“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萬里橋。
==“西”對“南”是方位對,“山”對“浦”是地理對,“三”對“萬”是數目對,而“白”對“清”,則是借用“清”的同音字“青”,而構成了顏色對。這樣的借對,也
屬工對。
這種諧音的借對,多見於顏色對。比如“秦州雜詩”其三:
馬驕珠汗落,
胡舞白蹄斜。
==以“珠”諧音“朱”,與“白”相對。
又如“獨坐”:
滄溟恨衰謝,
朱紱負平生。
==以“滄”諧音“蒼”而與“朱”相對。
(二)一聯之中,如果大部分字都對得很工整,其它字就可以對得馬虎一點。比如“春望”: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時”和“別”算不上是相對,但其它各字都對得非常工整,合起來也還算是工對。
(三)別義借對
對於七言來說,第五字可以不拘。比如杜詩“蜀相”:
三顧頻繁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第五字“天”和“老”未對。有一些對仗,表面上看起來不對,實際上是用了別義相對,象這一聯,“朝”對“顧”
用的是“朝”的別義來相對,“下”對“臣”,用的是“下”的別義來相對,而不是用它們在句中的意思。
(四)典故借對
另外有一些對仗,要明白其出處才知道是相對。
比如“曲江二首”之二:
酒債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以“尋常”對“七十”似乎不對,其實“八尺曰尋,倍尋曰常”,“尋常”兩字也可當成數目字,與“七十”對得相當工整。象這樣用了別義,典故,要拐一
下彎才對上,出人意料的,也屬借對,而且往往被認為是不俗的佳對,與燈謎的“求凰格”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 流水對
一聯之中對仗的上下兩句,一般內容不同或相反。如果兩句完全同義或基本同義,叫作“合掌”,是作詩的大忌。但有時上下句有相承關係,講的是同
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來,兩句實際是一句,這稱為“流水對”
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下句描述的是緊接上句的行程,就是一流水對。
又如“秋興”其二:
請看石上藤蘿月,
已映洲前蘆荻花。
尾聯也是一流水對。流水對一般也被認為是不俗的佳對,如果尾聯要用對仗,經常就用流水對收住全詩。
四 當句自對
有時候一句之中也有對仗。如“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一首詩四聯全都用了對仗,而句之中又有對仗,第一句“風急”對“天高”,第二句“渚清”(“清”諧音“青”)對“沙白“,第七句”艱難“對”苦恨“,第八句”
潦倒“對”新停“,都是先在本句自對,再跟對句相對。有趣的是,第一句因為押韻,跟第二句在平仄上就無法完全相對,而在字義上卻對得天衣無縫。
這首詩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即使僅從形式上看,也當得起此美稱。
==============
詳細對仗知識
請參考
https://city.udn.com/55869/forum?cate_no=68290&pno=0&f_ORDER_BY=&perpage=20
https://city.udn.com/55869/3606345?tpno=0&cate_no=88009 對仗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