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元代流行於北方的「歌曲」,所以不用「中州古韻」,當然也沒有「入聲字」。
元曲,按照性質可分為兩類,一是類似詩歌性質的「散曲」,可以用來清唱,有抒情、有描景,是元朝興起的新詩體;另一是用來劇唱表演,有曲文、科、白,即為「雜劇」。
雖然元曲比唐朝近體詩平仄「自由」多了,也不像宋詞一樣須按詞牌填字,但元曲仍有其自己的「格律」,於「平聲」、「上聲」、「仄聲」之間平仄的劃分沒那麼嚴謹;例如部份曲牌中,可平可仄之處很多,在唐詩宋詞裡歸劃為「仄聲字」的「上聲」,於部份曲牌中,與「平聲字」的界限,或與「去聲字」的界限,沒那麼嚴格不可跨越,所以就有了部份曲牌是「宜平可上」、「宜上可平」,或是「宜上可去」、「宜去可上」。但絕不會該用平聲字時,可與「上聲」、「去聲」混搭,或該用去聲字時,與「平聲」、「上聲」混淆。
.
【曲牌符號說明】
+:可平可仄
○:平聲
●:仄聲
△:宜平可上
▲:宜上可平
▽:宜上可去
▼:宜去可上
上:必用「上聲字」(音律曲唱之故)
去:必用「去聲字」(音律曲唱之故)
□:襯字
.
王和卿〈一半兒〉題情
+○+●☉○○,+●○○△去△,+●□+○△去△,
別來寬褪縷金衣,粉悴煙憔減玉肌,淚點兒只除衫袖知;
▼○○,一半兒○○、一半兒▲。
盼佳期,一半兒才乾、一半兒濕。
.
再看另一元曲名家查德卿:
查德卿〈一半兒〉春妝
+○+●▽○○,+●○○△去△,+●+○△去△,
自將楊柳品題人,笑撚花枝比較春,輸與海棠三四分;
▼○○,一半兒○○、一半兒▲。
再偷勻,一半兒胭脂、一半兒粉。
.
查德卿〈一半兒〉春夢
+○+●▽○○,+●○○△去△,+●+○△去△,
梨花雲繞錦香亭,蝴蝶春融輭玉屏,花外啼鳥三四聲;
▼○○,一半兒○○、一半兒▲。
夢初驚,一半兒昏迷、一半兒醒。
.
查德卿〈一半兒〉春情
+○+●▽○○,+●○○△去△,+●+○△去△,
自調花露染霜毫,一種春心無處托,欲寫寫殘三四遭;
▼○○,一半兒○○、一半兒▲。
絮叨刀,一半兒連真、一半兒草。
.
【格律】
此調與宋詞《憶王孫》近似,差別只在末句須嵌入兩個「一半兒」的字樣,曲中一般多用此體,用《憶王孫》者反甚少。第二、三兩句之第六字按格均應「去聲」。其調式為「七、七、七、三、九」,五句五韻,入仙呂宮。
.
笨喵.〈一半兒〉俏冤家
+○+●▽○○韻+●○○△去△韻+●+○△去△韻
高高城內俏冤家,我在牆外偷摘花,修長身影夕陽下;
▼○○韻一半兒○○、一半兒▲韻。
隔窗紗,一半兒真真、一半兒假。
笨喵.〈一半兒〉俏冤家,與元曲〈一半兒〉格律,依據鄭騫《北曲新譜》及唐圭璋《元人小令格律》二書所載,有幾處「小謬」標示為「紅字」。
如第二句第四字,格律作「○平聲」,卻寫作「外」去聲字;
第三句錯脫之處較多,格律作「+●+○△去△韻」,或按另一調做「○○●++去△韻」,第二字應作「去聲字」寫做「長」平聲字;第四字應作「平聲字」寫作「影」上聲字;第五字應作「宜平可上」卻寫做「夕」去聲字;第六字必作「去聲字」卻寫作「陽」平聲字;第三句第七字用韻處,格律為「宜平可上」用韻,卻用韻為「下」去聲字。
.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