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為詩畫──簡介《自然札記──大自然小逗點》
黃海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活在自然裡,卻不斷的改變自然,科技帶我們越來越遠離自然,唯天性純真之人親炙自然,以自然為師,也以自然為詩。老友張之傑,學的是生物,人文交融科學趣味,於是有了篇篇珠玉串連而成的《自然札記》。
張之傑於民國七十三年為警察廣播電台開闢科普節目「自然的奧秘」,八十三年應警廣之邀,撰寫短文做為路況報導間的過門,以「張之傑札記」名義播出。《自然札記》就是由「張之傑札記」中的自然部份衍生而成的。
《自然札記》共100篇,每篇約300字,配以100-200字的延伸性邊欄,和一幅圖片。內容寫人生歷程中可見的自然界的動植物,融入作者的生活感思和回憶。讀這本書,處處皆是作者自然觀察和體會的點點滴滴。老一輩的人應該可以深刻的體會,年輕一輩可以當作是台灣的自然史的見證。
筆者之所以說《自然札記》是以自然為詩畫,是因為其中蘊涵雋永的哲思,錘鍊文意,令人喜悅感動。讓我們舉些片斷,從中略窺其大概吧。
「變形的神像」(第3篇),寫從西藏帶回的小神像不知何故變形了,經仔細觀察,原來是蟑螂卵莢在作祟;邊欄「擦擦」(泥塑小神像藏語名),簡介這種小神像在宗教上的意義;配圖為擦擦照片。
「蜉蝣幼蟲」(第27篇),寫小時候以扁蜉蝣幼蟲釣溪哥的往事;邊欄「環境指標生物」,說明某些生物可作為水質的指標,扁蜉蝣幼蟲只能在清澈的水中生存;配圖為蘇軾〈赤壁賦〉真跡,內有名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百香果」(第53篇),寫小時候山上到處攀著百香果藤,和同學去採摘,扔進麵粉布袋,很快就拿不動了;邊欄「熱情果」,說明百香原產南美,傳教士曾誤認就是亞當、夏娃所吃的果實,故取名「熱情果」;配圖為杜勒名畫〈亞當‧夏娃〉。
「猴子肉」(第61篇),寫數十年前,市場上公開賣猴子肉的情景;邊欄「恆河猴」,介紹分佈最廣的獼猴──恆河猴的分佈及其在中國的名稱;配圖為英國外交官兼博物學家郇合原始論文中的台灣獼猴素描。
「圓蚌」(第79篇),記述作者一九七一年冬,公證結婚那天上午帶普通生物實驗課時,學生發現一枚圓蚌裡有兩顆珍珠,高高興興地送他做禮物;邊欄「珍珠」,說明珍珠的成因及養珠的種類;配圖就是文中所說的那扇圓蚌。…
作者以生活回憶的感思,附麗於自然界動植物的百態,將人文、科學相融合。你讀到的是一幅幅以大自然為底色的詩畫,以大自然為琴,彈奏出的美妙樂章。帶給我們另一個觀察的眼,體會的心,原來我們生於斯,長於斯,卻都忽略了這麼多珍貴的自然小逗點。
黃海:名作家
(此文刊科學月刊2008年3月號)
持續挖坑中,也持續補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