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個種族之間有差異呢?
為什麼歷史告訴我們非洲總是落在亞洲及歐洲後面呢?為什麼許多特徵,白人總介在東方人及黑人之間呢?為什麼腦部較大的族群生雙胞胎的機率較低呢?如要知道答案,應該先看表一所記載的特徵。
表一顯示一個模式:沒有任何環境因素可以解釋所有特徵,只有基因。這模式構成“生命歷史”(life-history),演化過程符合生命的考驗──生存,成長,及生殖。
稍後將對以“生命歷史理論”為基礎的基因問題加以討論,解釋腦部大小、智力及其他特徵的種族模式。演化論的生物學家稱這為生殖策略的r到K範圍(r-K scale of reproductive strategies),範圍的一端是r策略,代表高生殖率;範圍的另一端是K策略,代表的是花較多精力照顧小孩。這常用來比較不同動物的生命歷史;在這裡,我用它來解釋人類之間的不同與微妙關係。
在這範圍裡,東方人的K值比白人多,而白人比黑人多。與傾向r值的女人比較,高K值的女人產生的卵子比較少,同時,有較大的頭腦;傾向K值的男人花較多時間與精力在他們的小孩身上,不是追求性的刺激,所以他們是“有責任感的爸爸”(dads),不是“拈花惹草風流人”(cads)。
我們也將談到種族生殖策略與人類進化的關聯。現代人類大約從二十萬年前開始在非洲演化,非洲人與其他種人約十萬年前散居開來;東方人和白人約四萬年前散開來的。人遠離非洲後,越北,生活越堅苦、獲取食物、尋找居所、製作衣服和撫養小孩各種問題必需面對,這群人是今天的白人和東亞人,腦部較大、家庭較穩定、壽命也較長,成長率低、性荷爾蒙低、性格溫和、性活動少,因此幫助腦部發展需要的時間及能量。
為什麼呢?因為非洲、歐洲、與亞洲的氣溫與地理環境相差很大,需要不同的技巧、資源及生活型態。黑人在熱帶地區演化;白人在較冷的歐洲地區演化;東亞人則在寒冷的北極區演化(4萬年前歐洲白人從北極進入東亞,逐漸演化成東亞人)。
智力可以幫助人在寒冬裡求生存的機會,遠離非洲的族群發展更高的智力與更穩定的家庭生活。這都得依賴大腦、緩慢的人口成長率、低荷爾蒙素、性能力低、攻擊性小及能控制情緒種種因素。這些人於是逐漸有完善計劃、自我控制、遵守規則及增長壽命。
結論。種族比“皮膚層面”更深。以文化為基礎的理論無法解釋表一的訊息,“東亞人-白人-黑人”的模式是橫越歷史、地理、政治與經濟的界限,也證明種族生物的事實。以下將詳述針對種族不同做的科學調查結果(表一裡做了摘要),之後將解讀為什麼種族總是排列成三特性模式。
身體發育
種族差異在媽媽子宮裡就形成了,與白人和東方人比較起來,黑人出生較早,身體發展也快。性的成熟度、家庭穩定性、犯罪率及人口成長等重要個人與社會事件都呈現種族相異三特性模式。
黑嬰兒比白嬰兒發育更快,東方嬰兒比白嬰兒發育更慢。非洲嬰兒出生沒多久,坐下來時,他們的頭比較能往上仰,背部也挺得較直;白人嬰兒經常需要六到八星期的時間。這樣的差異不是社會因素造成的,生物基本法告訴我們較長的嬰兒期與腦部成長較大有關。
這些成長速度不同意味:種族差異影響到成長的關鍵年齡也不同,例如:嬰兒期結束、青春期、成人和老年的開始;除此之外,犯罪率、撫養小孩方式、甚至人口成長等等都與種族息息相關。
黑人小孩待在媽媽子宮時間最短。在美國,百分之五十一的黑人小孩在媽媽子宮裏待不到三十九週就出生了;這種情形,只佔白人小孩百分之三十三。在歐洲,甚至有一技之長的女黑人的寶寶比白人寶寶出生更早。
這些黑人寶寶不是未成熟的早產兒。他們出生比較早,以生物學來說,他們身體發育是更成熟。基因可以決定懷孕期的長短。
從孩童時代開始,黑人成長速度較快。黑人寶寶有強壯的肌肉,也較能伸手拿到他們要的東西;他們頸部肌肉發展如此好,因此在他們在出生後九小時就能把頭抬高,再幾天,他們就可以轉身。黑人嬰孩身體發展速度比其他種族嬰孩來得快,才出生九小時,頭部就能挺直 (白人嬰孩則需花上六星期);黑人嬰孩才出生兩天,就能挺住頭看著審查員 (白人嬰孩則需花上八星期)。
黑人小孩無論是坐、爬、走或穿衣服能力比白人或東方人還快,這些都是專業測量的結果,包括貝利精神的與運動肌的發展測定及劍橋新生兒測定。
另一方面,東亞小孩比其他種族小孩發育還慢: 東亞小孩常常長到十三個月大才能走;白人小孩是十二個月大的時候;黑人小孩是十一個月大。
X光顯示黑人小孩的骨頭比白人小孩發展得更快;白人小孩的骨頭比東方小孩長得更快。新生兒腦波測試,黑人發展的比白人快得多。
黑人牙齒長得比白人快;白人的牙齒長得比東方人快:黑人平均大約5.8歲長第一顆永久齒,7.6歲結束長牙;白人開始在6.1歲,7.7歲結束;東亞人開始在6.1歲,結束在7.8歲。除此之外,黑人的顎和牙齒比較大,牙齒也較多,常有第三和第四顆臼齒。比起東亞人,白人的顎和牙齒較大,牙齒也較多。
黑人達到完全性發育(像初次月經、性經驗、和懷孕)比白人還早;東亞人的性發育比白人晚些。
1997年出版的《小兒科》一書,針對一萬七千多位美國女孩作的調查,發現黑人青春期的開始比白人早一年;白人比東方人早一年。八歲之前,百分之四十八的黑人女孩胸部與腋毛已開始發育(白人僅有百分之十五),對白人女孩來說,需要等到十歲左右。黑人女孩的月經大都開始在十一歲與十二歲之間;白人女孩則晚一歲。
男孩的性發育依種族不同也有差異。百分之六十黑人男孩十一歲之前已達到快速陰莖成長的青春期階段,百分之二已有性行為;白人男孩到十二歲半都還未達到這個階段;比起白人,無論是性發展,還是對性感興趣,東亞人還得延後一兩年。
犯罪行為
美國黑人佔美國人口不到百分之十三,造成的傷害與謀殺罪嫌被逮捕的黑人卻達百分之五十之多,搶劫被逮捕的黑人佔百分之六十七,百分之五十受害者聲稱攻擊者是黑人,這些統計數字絕對不是警察的偏見。
黑人同樣在白領階級犯罪圈被逮捕:大約百分之三十三犯欺詐罪、偽造文書及接受來路不明的贓物被逮捕的人是黑人;大約百分之二十五因挪用公款被逮捕的人是黑人。
美國犯罪統計表裡未沒有東方人。亞洲的“聚集區”保護他們遠離外來影響或傷害;然而,另一方面對黑人來說,他們的聚集區已被認為是養虎為患的溫床。單純的文化的刻板印象是不足夠解釋這樣的現象。
女性殺人犯也是如此。一項研究顯示,被逮捕的女性,其中百分之七十五是黑人;只有百分之十三是白人;未有亞洲女性被捕。從來沒有人用“歹徒”的文化刻板印像解釋女性黑人,若真有人執意用文化刻板印像解釋男性黑人犯罪率的話,奇怪的是,又如果解讀女性黑人的犯罪率呢?
相同模式也發生在其它國家。黑人佔英國倫敦人口的百分之十三,他們卻佔百分之五十的犯罪率。1996年加拿大的歐達里歐政府委員會有一份報告顯示:監獄裏的黑人數目比白人多五倍,比東方人多十倍之餘。十九世紀,一群東亞人移居到巴西,他們辛勤工作為生,現在巴西已有一百五十萬東亞人,他們大多是日本人,他們犯罪率相當低。
取自國際警察年鑑的圖表指出全球性的持續種族相異三特性模式。非洲與加勒比海國家的謀殺、強暴、及嚴重的侵襲率高出亞洲與太平洋邊緣國家四倍,歐洲國家介於中間。1996年國際警察年鑑顯示暴力犯罪每十萬人口之中有三十五位亞洲人,四十二位歐洲人,一百四十九位非洲人。
研究發現黑人的性格比白人外向,具侵犯性;白人其次;東亞人較內向,溫和。比起白人,黑人精神比較不穩定,譬如黑人嗑藥及酗酒的比率高;相反情況在東亞人身上相當罕見,他們精神非常健康。
個性.侵犯性及自負
一項針對法語區魁北克作的研究,五十位老師對八百二十五位(來自世界六十六個不同國家)四到六歲小孩作評鑑,發現東亞小孩比白人小孩更能適應環境,也比較沒敵意;比起白人小孩,黑人小孩比較無法適應環境,也比較有敵意。
愛森克個性問卷調查(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及卡太爾十六項個性因素問卷調查(Cattell’s 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的測驗結果發現種族差異影響個性傾向。散居世界各地的東亞人比起白人(或白人比起黑人)較無侵略性,較無控制野心,情緒也比較不容易衝動;處事的態度,東亞人比白人(或黑人)更小心。
對事情的動機及短視和遠見與否都與種族不同也有所差異。一項研究調查情形是這樣:或者現在就給小糖果棒,或者一星期後才給大糖果棒, 請他們在小糖果棒與大糖果棒之間作選擇。絕大多數加勒比海的黑人小孩選擇眼前的小糖果棒,很明顯的是注意眼前的小利,不關心未來優渥利益,這是研究黑人心理狀態很重要的發現。東亞兒童最有遠見,為了長遠的利益寧可犧牲眼前的利益。
實驗中也驚奇的發現:黑人比白人或東方人較多自負的表現。黑人較貧窮,受教育也少,是不爭的事實,但一項針對十一歲到十六歲小孩作的研究,黑人認為自己比白人有魅力,也認為他們自己在閱讀、科學及社會學習程度上比較高。當然,他們誠實的表達他們數學能力及學術表現比白人小孩弱。
撫育小孩及婚外生子
遵守規律與否,離婚率、婚外生子、虐待小孩及青少年種種問題,不同種族,程度也不相同。東亞人離婚、婚外生子及虐待小孩例子比白人或黑人少的多,因此在這方面,東亞人是相當成功。
大多數的黑人缺乏穩定的家庭生活,這樣的議題是許多人所關心的。1965年莫尼漢報導指出婚姻破裂、單親媽媽及婚外生子在黑人圈比率最高,直到現在,數字已攀升三倍之多。大約百分之七十五未婚的黑人青少年已有小孩;這情況,白人佔百分之二十五。
在美國,單親媽媽並不罕見。在非洲黑人國家大部份地區有許多單親媽媽,因此這不是奴隸制度或城市內部腐敗產物造成的結果。
在非洲,單親媽媽家庭是整個社會模式的一部分。性行為發生的早,配偶之間性關係及與許多性伴侶生的小孩間的感情凝聚力薄弱;此外,持續很多年,母親仍維持性的吸引力,父親則是配合,將撫育小孩的責任交給別人。
比較其他貧窮國家,非洲女人比較早停止餵母奶的習慣,這促使她們繼續排卵,然後再懷孕,因此,他們出生率非常高。小孩一歲左右,其他兄姐及祖父母得作照顧小孩的工作;當小孩長大一點,依個人需求尋找其他比他們年長的孩子幫忙。非洲和加勒比海的黑人國家以及美國黑人聚集區裡,小孩和青少年很早就脫離大人的管教。
壽命長度及人口成長
死亡率符合種族相異三特性的模式。不同年齡,黑人疾病與死亡率偏高;平均而言,白人比黑人多活兩年;東亞人比白人多活兩年。相形之下,東亞人的死亡率最低。
美國黑人寶寶在嬰兒期死亡率比白人寶寶多兩倍。單親、貧窮或缺乏教育不是造成死亡率的原因,根據大學研究生的調查,研究完善醫療照顧與死亡率的關係時,發現缺乏醫療照顧不是造成死亡率的真正因素,黑人寶寶在嬰兒期死亡率真的比白人寶寶多兩倍。
寶寶如此,成年人也如此。美國海軍的一項研究顯示:黑人的失事與暴力死亡率比其他種族還高;其他研究也同樣指出:黑人的車禍肇事死亡率比其他種族還高。
這特性模式是全球性。比起歐洲國家,東亞國家(例如日本和新加坡)死亡率較低;比起非洲與加勒比海國家的黑人,歐洲白人死亡率較低。但是,自殺率剛好與這特性模式相反,東亞國家自殺率偏高,大約每十萬人之中有十五位;歐洲有十二位;非洲與加勒比海國家是四位。
僅管黑人壽命短,他們的出生率之高足以彌補缺憾。黑人成長率是世界之最,每年百分之三點二的人口成長速度已成為大家注意的焦點。百分之二點一及百分之二點五的南亞及拉丁美洲的成長率早已在1960年開始下降。在美國,一個女人平均有十四個後代(包括小孩、孫子及曾孫);一個非洲女人平均有兩百五十八個後代。非洲人在1950年佔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九,僅管愛滋病、戰爭、疾病、乾旱及饑荒的侵害,現今的非洲人已經達到百分之十二。
結論
種族相異三特性模式的確與成長率壽命長短、個性、家庭功能、犯罪行為及社會組織的成功與否有關。黑人寶寶比白人寶寶發育快,東亞寶寶比白人寶寶發育慢。相同模式也可運用在性發育的成熟、婚外生子、甚至虐待小孩,黑人犯罪率最高;東亞人最低;白人介於中間。個性也符合種族相異三特性模式,黑人最外向,也最自負;東亞人最有遠見;白人介於中間。假如所有種族受同等的完善醫藥照顧,黑人死的最早;白人次之;東亞人活最長。種族相異三特性模式從出生到死亡都受用。
在從猿進化到人的過程中,顎和牙齒越來越小(因為不需要強有力的嘴撕咬食物);性發育越來越遲(因為小孩需要更長的時間學習和發展智力);性格越來越平和及自律(離獸性越來越遠);壽命越來越長;社會越來越文明;越來越重視對兒童的教育和培養。
從前面所列舉種族間的差異來看,黑人最接近動物,東亞人(中日韓)進化的水平最高,白人在二者之間。
生命就是一場奇妙的旅程,有歡笑有淚水,要把最美的人事物盡收眼底,豐富飢渴的深邃靈魂.
旅遊達人
https://city.udn.com/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