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旅遊達人
市長:愛玩的孩子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生活時尚旅遊【旅遊達人】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體育場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NBA 身高趣聞
2008/02/25 16:16 瀏覽1,487|回應0推薦0

愛玩的孩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身高故事1:2001年的9月,姚明在他的生日聚會上許下了一個在他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願望——“比現在的2.23米更高”,當時被引為笑談。

但在參加2002年的NBA選秀大會之前,姚明的身高突然變成了2.26米,而在2002-03賽季開始之前,休斯敦火箭隊提供的球員資料中,姚明的身高又變成了2.29米,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連升三級”。

這不能不讓人感歎:NBA真是一個讓人實現夢想的地方啊!姚明多年的願望在這裏竟然輕易地達成了。

身高故事2:2002-03賽季的總冠軍在馬刺隊和網隊之間産生,這不是一場同一級別的比賽——尤其是雙方的內線,Duncan VS Jason Collins,他們惟一的相同點似乎只有身高——2.13米,但事實上,在這一點上,他們也有相當大的差距。據當時同在網隊效力的穆托姆博“揭發”:“他們多給他(科林斯)報了4英寸,他踮起腳也不能和我平視。

”聽了穆大叔的話,再仔細看看科林斯,果然,他看上去只有2.03米,“嗯,我的身高……我穿兩雙襪子,襯上墊子,再穿上鞋,我差不多有6英尺11英寸半(2.12米)。”科林斯終于道出了真相。而那邊的鄧肯,在幾年以後,身高也“縮水”到了2.11米。


身高故事3:艾弗森的官方身高為1.83米,但在香港和一位1.82米的球迷合影的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AI明顯要矮一些。在2001年總決賽的時候,央視的解說屢屢把艾弗森的身高報成1.85米,這導致了很多中國球迷至今都不知道他們的偶像到底有多高……

一、“逆勢上揚”
有人要問了,在“故事2”裏,科林斯的身高是如何一下子就長了10厘米呢?聽聽科林斯自己是怎樣說的吧:“在我大學三年級那會兒,有一次記者采訪日,我告訴我們管體育資料的人說,把我寫成7英尺(2.13米)吧,所以從那時開始我就成7英尺了。”
就這麽簡單?是的,就這麽簡單。
同樣的事例還出現在當時馬刺隊的替補大前鋒Malik Rose身上,他的官方身高為2.01米,而據他自己說,他最多只有1.98米,和科林斯一樣,他的身高也是在大學的時候“篡改”的,當時是為了“騙”球探。“

沒有人會到一所排名很低的甲級學校來考察一名沒有身高的中鋒——不管你多優秀,所以你不要小看這一兩英寸的身高,它的作用太大了。”

在虛報身高方面膽子最大的當屬尼克斯隊退役球星“大媽”Larry Johnson,他的“公開”身高為2.01米,以這樣的身高打大前鋒已經非常勉強了,但誰能想到,當年在芝加哥選秀考察期間,Larry Johnson 在NBA手冊上的身高只有1.96米!

就像NBA球探總監馬蒂·布萊克說的那樣:“這些孩子們在芝加哥量身高時候,沒有誰是百分之百准確的。”幾乎所有不足2.10米的NBA內線球員們都不同程度地給自己“長了個”。

不過這種帶有欺騙性的“長個”確實也成就了不少球星,這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巴克利、羅德曼和 Ben Wallace。


巴克利自爆只有1.93米,但在1984年選秀之前他的體重就已經達到了115公斤,而巴克利又缺少特別突出的外線能力,如果不把身高自提5厘米,他肯定不會在第五順位被76人隊選中,NBA中也就少了一名偉大的大前鋒。

其實巴克利並不是一個虛僞的人,但身高上的劣勢確實讓他碰了不少壁,在初進高中的時候,他的教練就這樣對他說:“你太矮了,你要麽去打得分後衛,要麽就滾回去練橄榄球吧!”巴克利當時的回答是:“去你媽的!”那次經曆讓巴克利意識到了那個寫在紙上的假身高的重要。

不過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巴克利每場比賽都要面對對手的譏諷和質疑,就像“嘿!小胖子,你真的有1.98米嗎?”之類的話。

巴克利自己也承認:“把這免費贈送的耐克鞋子脫掉我只有1.93米,的確很矮,我經常是場上十名球員裏最矮的(當然不算裁判)。”但這又怎麽樣呢,那並不妨礙巴克利統治籃下。
羅德曼和 Ben Wallace 的經曆差不多,因為他們都是低順位新秀(羅德曼是1986年第二輪第27位,Ben Wallace更是沒有經過選秀),如果沒有一個體面的身高,就不會有球隊願意給他們一份工作的。

“大蟲”初進NBA的時候,經紀人為他虛報的身高是2.06米,沒想到,這個假身高一騙就是12年,此後不論是馬刺隊,還是公牛隊,由于體檢都不是很細致,所以羅德曼幾乎整個職業生涯的身高都是2.06米。

沒想到這個謊言會在羅德曼的最後幾場NBA比賽中被“揭穿”,1999-2000賽季的中期,小牛隊冒險簽下了無家可歸的“大蟲”,在體檢過後,羅德曼的真實身高被爆了出來:1.98米。

而大本為了掩飾自己的身高,一直把頭發弄得非常蓬松,這讓他看起來有點接近他提供給聯盟的2.06米的身高了。

後場球員中也不乏這種現象,艾弗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一些二三流球員更是不得不把身高增加一些,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想失去在NBA打球的工作。而矮個子球員虛報身高還具有非常好的隱蔽性,不過無論怎樣虛報,他們仍然是場上比較矮的那類人,虛長的那些數字似乎只能增強一些他們的信心,其實就連1.60米的博格斯也虛報了身高,也許他認為1.60米比起1.58米來,能讓他看起來更像個男人?

二、“縮水”有因
不是所有的球員都在給自己“增高”,還有很多球員,他們想方設法地讓自己“看上去”矮一些——當然只能是數據上的身高。


著名的例子莫過于1961年的選秀狀元“大鍾”沃爾特·貝拉米,他的身高本應該是2.13米,而他執意改為2.11米,雖然僅兩厘米之差,但這兩個數據在NBA意義大有不同,前者是7尺,後者是6尺11寸,貝拉米認為實話實說會讓他看上去高得離譜。
貝拉米代表了早期NBA球員們對身高的看法,他們認為籃球應該完全憑技術取勝,過分地依靠身高是不道德的行為,扣籃就更是對對手的不尊重。所以,即使在當時擁有絕對身高優勢的麥肯和張伯倫,也都掌握了比較細膩的中鋒動作,他們都不希望被看成是“只會扣籃的愚蠢大個子”。
八十年代以後,隨著高度在籃球場上的作用越來越大,很少有球員主動給自己的身高“縮水”了——除了一個叫WBL的職業籃球聯賽。很多人認為,虛報身高的劣根來自這個聯賽,WBL聯賽的最大特點就是他們規定所有球員的身高都不得超過1.96米,所以很多在兩米左右的球員在NBA找不著工作,只好去WBL打球,“于是他們在6個月時間內都縮了4英寸。”史蒂夫·科爾說,他當年也是這些球員中的一員,不過他強調自己1.91米的身高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在當時他為此而感到慶幸呢。

從九十年代中後期,NBA球員中才又出現了主動給自己縮減身高的情況,這批看著喬丹和“魔術師”長大的球員們不願意去內線與尤因、奧尼爾“死抗”,他們希望像喬丹一樣在外線優雅地控球、組織進攻,所以他們極力控制自己的身高,2.03米已經是個上限,因為超過2.06米的球員就會被派往內線。

這種觀點至今還在NBA廣泛流行,這也直接導致了“鋒衛搖擺人”的“泛濫”,從1.91米到2.08米,甚至更高的球員,都把自己標榜成為“鋒衛搖擺人”,這其中的始作俑者是凱文·加內特。
1995年,高中生加內特在首輪第五順位被選中,當時只有2.08米,雖然年輕的狼王”初進NBA就讓很多明星球員吃盡苦頭,可他還是很怕面對奧尼爾那樣的內線球員。

當時在森林狼隊總經理辦公室的牆上畫有兩條線,一條與地面的距離是2.10米,另一條是2.13米。這兩條線的作用就是量加內特的身高,森林狼隊當時的想法是,當加內特的身高超過第一條線的時候,就把他從小前鋒調到大前鋒的位置上,而如果超過第二條線的話就讓他打中鋒。

不出意料,KG的身高超過了第一條線,不過在此後每周一次量身高的時候,“狼王”就從未挺直過身體。上個賽季,不知為什麽,加內特的身高被改為2.13米,不過這個代表他真正高度的數據在本賽季又被改了回來,現在的加內特當然不用擔心改打中鋒,他大概只是“習慣”了2.11米的身高了吧。


晚于加內特的很多球員都存在類似的問題,科比的官方身高是1.98米,而麥迪則是2.03米,但事實上,那只是他們1996年和1997年初進聯盟時的身高,而一個18歲的高中生很顯然是會“長個”的。

科比現在的真實身高應該是2.01米。而麥迪的身高則高達2.06米,科比不願意改變身高的原因可能是那讓他感覺離邁克爾·喬丹更近,而麥迪則是為了避免被大家和“魔術師”做比較。

王治郅在CBA報名冊上的身高是2.14米,成為亞洲第一人後,為了在小牛不打中鋒,他把自己的身高改為了2.11米。實際上,在他轉到邁阿密後,我們從熱隊全家福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站在後排的他與奧尼爾的個頭絕對是不相上下。


克裏斯·波什官方的身高是2.08米,但他至少有2.11米,和加內特一樣,他降低身高的原因也是害怕去打中鋒——在優秀的長人日漸稀少的NBA,2.11米的身高已經足以勝任中鋒的位置了。像波什這樣的情況在NBA還有很多,不過身高問題並沒有給NBA減色,反而平添了許多神秘感,所以大衛·斯特恩也就聽之任之了,“身高是各支球隊最重要的秘密。”斯特恩說


生命就是一場奇妙的旅程,有歡笑有淚水,要把最美的人事物盡收眼底,豐富飢渴的深邃靈魂.
旅遊達人
https://city.udn.com/5368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5568&aid=273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