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美女與中國男人
和服清國藝妓
漢口之花
滿洲之花
1874年,14歲的吳仰曾。回國後又到英國學習采礦工程,後在南京、浙江、直隸等地工作,清末任歐美歸國留學生副主考,被清政府授予科學博士,充學部顧問,晚年在開灤煤礦工作,退休後居北平。
1872年8月11日,這30名幼童由容闳率領,從上海坐船赴美。這些在大輪船上蹦蹦跳跳的孩子此刻也許不會想到,他們稚嫩的肩上擔負著為國尋求富國強兵之路的使命。在這些幼童之中,不少人成為了近代中國曆史上的佼佼者,如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礦冶工程師吳仰曾,民國政府第一任國務總理、複旦大學創辦人唐紹儀,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
當時,國人多視出國留學為畏途,尤其是美國,距離中國萬裏之遙。在當時的中國人心目中,都認為那裏是“蠻夷之邦”,甚至有謠言說美國人會把中國人的皮剝下,“安在狗身上”。況且把這些十來歲的幼童送出國,一別15年,還要家長簽字畫押,這讓父母們難以接受。留美幼童詹天佑的父親詹作屏出具的保證書寫道:“茲有子天佑,情願送赴憲局帶往花旗國肄業學習技藝,回來之日聽從差遣,不得在國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俨然一紙賣身文書。盡管容闳使出了全身解數,還是招不齊。無奈之下,容闳只好返回老家動員鄉親們報名,同時在附近縣市活動,結果還是沒招滿。後來他到香港招了幾名,才勉強湊夠數。
按照計劃,首期留美幼童名額為120名。從1872年起每年派30名,至1875年派完,預計留學時間15年,經費一律由清廷支付。
1872年,清政府向美國派遣了第一批官派留學生。根據洋務運動的切實需要,第一批留學生主要學習科技、工程等辦洋務急需的學科。考慮到語言問題,最終決定選10歲到16歲的幼童出國。
因為是大清國派出的學生,孩子們要品行端正、聰明,長相端正,姓名粗陋者,清政府也責令家長盡快更換,所以這些留學幼童的名字,個個都風雅大氣。
按照現代人的想法,官費留學十五年,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在一百多年前,大部分人還把美國看作蠻夷之地,父母把自己孩子送出洋,還是需要一定的勇氣和眼光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70%的孩子來自廣東省,18%的孩子是江蘇人,剩下的為浙江、安徽、福建、山東人,八旗子弟沒有一個人報名。
圖片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拉法吉(Thomas Lafargue)博士的《中國最早的一百人》(China’s First Hundred)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