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性—愛—婚姻—家庭”,這是永恆的主題。
在美國,也許更是如此。
聖人智者也罷,惡人罪犯也罷,在這二者之間的芸芸眾生也罷,沒有一個人最終能避開這個主題。隻要是人,隻要是有靈性、有情感、有欲求、還有著一息生命活力的人,就必定
思考和探索這個主題。
上至大總統,下至流浪漢,沒有一個人不為它所困惑、所煩惱。
報紙、雜志、電視、電台、電腦網絡以及其他各種媒體,天天都在炒作這個老舊而又常新的焦點。
政治家、思想家、工業家、金融家、商業家、教育家、宗教家、藝術家以及所有各行各業的權威們最終都以此為主線,展開他們的全部專業活動。
涉及這個主題的所有理念和行為,對社會的發展,或是正面,或是負面,或是正負面相雜。
許多數千年來人們習以為常的“金科玉律”,現在被全然拋棄;而眼下不少人們視作當然的,卻在數千年裡被當成“離經叛道”。同樣,今天的“離經叛道”也許就是明日的“金科玉律”。
就像我們常常感嘆過去“老祖父老祖母輩”的倫理規范如此愚蠢一樣,我們的“小孫子小孫女輩”也會對我們嘲笑不已。
性是什麼?
愛是什麼?
婚姻是什麼?
家庭是什麼?
你在大街上隨機問一千個人,可能會得到一千種不同的回答。
有的人理性一點,有的人感性一點,有的人共性一點,有的人個性一點。
你是人,我是人,他或她是人。既然大家都是人,碰到一起,就會在構成某種特定的關系中,產生情感的碰撞、欲求的碰撞、價值的碰撞或利益的碰撞。這種碰撞的結果,或帶來消融,或帶來妥協,甚或帶來更大的沖突。
不管人類如何“群分”,最終隻有兩種:男人和女人。
不論宗教“創生論”中的“亞當和夏娃”,還是科學“進化論”中的“公猿和母猿”,都是將人類最初分為兩性的始祖。
男人想要什麼?在干什麼?
女人想要什麼?在干什麼?
男人和女人加起來,想要什麼?在干什麼?
這就是全部生活的所在。
沒有這個“所在”,一切輝煌都會黯然失色,人類既沒有過去和現在,更不會有將來。
最起碼你得承認,沒有男人和女人以及他與她的相加,無論什麼理想的政治、絕佳的經濟、美妙的宗教都將在人類綿延的中斷之際而徹底消失。不過,你同時也得承認,在男人和女人以及他與她的相加中,有“真善美”,有“假惡丑”,但更多有的是在這兩種“極端”之間的那些“平平常常”。
眼下的這個世界越來越小,小得就像一個“村庄”,有人稱它為“地球村”。從星球的這一頭到另一頭,可以說,打個長一點的“盹”就到了。男女“村民”們雖膚色不同,但擠在一起,熱鬧非凡。有喜事,也有喪事;有舞會,也有械斗;有愛心,也有恨意。
筆者所旅居的大都市洛杉磯,就是這個“地球村”內的一條“小街”。在這裡,你可以碰到來自幾乎世界各個角落的男男女女。
筆者每天任教的那所州立大學,又是這條“小街”上的一個“小院落”。在這裡,兩萬多成員中有60%以上是非白人的各種“有色人種”,而華裔為主的亞裔又佔了“有色人種”的一半以上。
為了多元文化相互溝通的需要,筆者在大學裡開了一門課,叫做“東西方性愛哲學比較”。
這門以討論為主的課,從東西方比較的角度,廣泛涉及到“性”與“愛”的以下一些理論與實踐的問題。
關於“性”的方面有:(1)東西方“性”觀念的形成;(2)“正常的”性與“反常的”性;(3)婚姻、婚外戀和婚前性行為;(4)家庭暴力與“丈夫強暴”;(5)墮胎與節育;(6)賣淫與性疾病;(7)性教育與色情文學;(8)性騷擾與約會強暴;(9)同性戀。
關於“愛”的方面有:(1)東西方“愛”觀念的形成;(2)博愛;(3)友愛;(4)父愛與母愛;(5)自愛;(6)浪漫愛;(7)偽愛。
在討論中,跨族裔的婚戀與性愛關系,自然成了人們最感興趣的論題之一,而且它幾乎涉及到以上所有層面的問題,如跨族裔的浪漫愛、友愛、婚外戀、同性戀、賣淫、性騷擾、約會強暴和家庭暴力等等。
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和個人價值觀的不同,人們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往往帶有強烈的爭議。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不管怎麼樣,今天的年輕一代總比老一代對很多問題要寬容得多,更注重個人的權益和選擇。換句話說,隻要個人覺得可以接受,又不影響其他個人的權益,就是合情合理的。例如,大多數人本身並非同性戀者,卻認為同性戀和同性婚姻是個人的選擇,因而應該為社會所認可和接受。
對待跨族裔婚戀,年輕人也比老一代人要包容得多。在校園裡,跨族裔的學生們似乎沒有絲毫心理障礙,到處展示甜情蜜意、男歡女愛。
筆者曾經對選修“東西方性愛哲學比較”這門課程的182名學生(共4期,其中:白人86名、亞裔47名、拉丁裔38名、黑人11名),作了有關跨族婚戀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肯定 否定 無確切回答
本人可以理解 97.3% 0 2.7%
家長可以理解 52.2% 22.5% 25.3%
本人願意約會異族異性 86.8% 2.2% 11%
本人曾約會異族異性 58.8% 28% 13.2%
約會中無交流困難 34.6% 24.2% 41.2%
約會中交流困難可解決 53% 0 47%
根據1997年12月5日《今日美國》刊載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57%以上的美國年輕人約會過異族對象,其中包括白人、黑人、拉丁裔和亞裔。
有叁個原因使然:(1)由於多族裔社會結構的日益發展。例如:過去20年來,中學少數族裔的學生數目猛增,從1976年的24%上升到1997年的 35%,因此年輕人有了更多相遇的客觀環境。(2)由於家長們的某種寬容。例如:有62%的受訪家長表示完全接受兒女的跨族裔戀情。(3)由於性需求的多元化。例如:對600名13~19歲年輕人的調查,有97%的被訪者覺得異族對象有性吸引力,故使自己不由自主地提出約會。此外“好奇”、“標新立異”,甚至“滿足對家長的叛逆心態”等等,也是與異族對象約會的理由。
從教室和校園,再向整個美國掃瞄,跨族裔的婚戀和性愛關系更是滲透到整個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和每一個角落。
這種現象當然會帶來新的思考和挑戰,同時也帶來正面效應的進步與發展和“負面效應”的“困擾與危機”。
隨著中國大陸史無前例的社會大轉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卷入了中美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是全方位,包攬萬事萬物的,不僅在宏觀上,而且在微觀上,不僅是總體的,而且是個體的,可以說涉及了人類所應有的一切理念、情感、欲求、價值和行為。
其中自然而然牽扯到性愛、婚戀與家庭。
不少作為黃種人的中國人同其他種族的美國人,其中主要是白種人,產生了性愛、婚戀,以致組成了家庭。
像其他一切社會現象一樣,這種新組合的生活中有喜劇,有悲劇,有鬧劇,還有更多的是悲喜鬧一應俱全的正劇。
筆者根據自己在美國多年教學、研究與日常生活的經歷,以及對祖國社會歷史文化的熟知,力圖揭示出中美婚戀和性愛關系的外在現象中一些帶內在規律性的東西。
任何社會現象從整體上看絕非是孤立的,或多或少有其歷史的、文化的、經濟的、宗教的、地緣的、甚或心理的原因。例如一個中國男人或女人到美國來,可能從純粹個人意義上說,是由於各種偶然的因素,但從總體大環境來說,卻是中美互相開放的結果。
本書盡量嘗試用較客觀、理性、全面和科學的態度來進行觀察和總結、分析和綜合。大致包括以下七個方面:(1)中美婚戀的歷史緣由;(2)中美性文化的差異;(3)中美婚戀關系中的性心理基礎;(4)中美婚戀關系中的某些困惑與問題;(5)中美婚戀關系中的一些實際案例分析;(6)中美婚戀關系中的文學再現;(7)中美婚戀關系的趨勢展望。
本書雖遠非鴻篇巨制,卻是在參閱了大量有關專業書籍、收集了大批有關資料、訪談了眾多有關人士的基礎上形成的。
因材料和篇幅的限制,筆者需要申明兩點:(1)本書主要討論中國人與美國白人的婚戀和性愛關系;(2)本書主要討論中美異性之間的婚戀和性愛關系。
不論褒貶如何,有一點也許可以不太自謙地說,在中美婚戀這個領域,本書是第一部較系統、較翔實、也較有自己一定原創特點的專著。
筆者本意不想把此作寫成枯燥無味的純學術論著,也不想無原則地追求“市場效應”。因此,希望本書能“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或“雅者見雅,俗者見俗”。但倘若“道者見道,淫者見淫”,那也是無奈之事,並非所願。
讀者可以跳過某些相對“過於理論”的章節,例如關於“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那幾頁,而挑閱另外一些較具體、形象的篇幅。不過,假如能稍微耐著性子試著讀完那些“抽象”,也許會覺得也不一定是全然乏味,因為它們代表西方思潮的某種走向。也許是強人所難,作者還是斗膽建議,除了第十四章“東西方性文化的撞擊與消融”之外,其余十叁章還是很有可讀性的。
對中美婚戀這個社會問題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讀一下筆者的另一部紀實文學集《哈羅,洋情場》(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作為姐妹篇,該書收集了中美婚戀或性愛關系中的28個詳細生動的“案例”,從中也許可得到更為感性、形象、立體的認識。
丁子
2000年12月於洛杉
“天使城”的華人
北美洲大陸的西南角有一個大都市。
這就是聞名全球的洛杉磯,它是美國第二大城。
以洛杉磯市為中心的所謂大洛杉磯地區,背靠聖加布裡埃爾山,面對太平洋,有4080多平方英裡,由近百個衛星城和1000多萬人口組成。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就連在這裡住過幾十年的華人都不知道,洛杉磯在西班牙語裡意思為“天使”。
洛杉磯就是“天使城”。
天使城乎?天使城兮!使人幸福的天使難找,給人帶來磨難的魔鬼卻不少。
大暴亂,大槍戰,大罪案,光怪陸離……
大地震,大火災,大污染,此起彼伏……
但洛杉磯人卻深深地依戀這個並非天使城的“天使城”。
她畢竟半是魔鬼,半是天使。
她還有宜爽的氣候,迷人的色彩,歡快的節奏,融洽的人群……
洛杉磯是流行文化或大眾消費文化的發源地,風靡整個世界的好萊塢和迪斯尼的總根就在這裡。
洛杉磯又是多族裔文化的薈萃地。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小台北、小東京、小漢城、小西貢、小孟買、小曼谷……你還可以看到各種膚色的人們混處雜居。
華人習慣把自己叫作老中,把白人叫老美,把黑人叫老黑,把墨西哥人叫老墨,把韓國人叫老韓……其實,在這一地區,白人已經成為少數族裔。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白人恐怕也會成為少數族裔。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新加坡之外,恐怕美國的洛杉磯可稱華人最大的聚集區了。有人說有80萬,也有人說有90萬,甚至還有人說有 100多萬。到底有多少,誰也說不清,連美國政府也是一筆糊涂賬。據官方所謂有關統計,有65萬。不過這個數字顯然極不准確,它並沒有包括許許多多非法偷渡的人蛇、短期訪美滯留不歸的人員以及變動不居的盲流人口。
這裡的華人有第一代、第二代、第叁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甚至第七第八代……一直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中葉其先祖來北美淘金、修鐵路、做苦力的廣東台山人。這裡的華人有從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來的,也有從越南來的、日本來的、韓國來的、東南亞來的以及世界各國轉道來的;其中大陸客,主要是改革開放以後來的。這裡的華人有合法的、非法的、半合法半非法的;有來留學的、做正當生意的、隱居當寓公的、搞政治避難的、鋌而走險作奸犯科的以及一心追逐美國之夢的。
華人人口中至少有一半為女性。
中華女性向來具有柔弱勝剛強的特性,在這塊充滿挑戰性的新大陸,她們充分顯示了自己堅韌的適應力,使異性同胞大有望塵莫及之嘆。在異國他鄉,她們所創造的陰盛陽衰效應比在故土更可觀。
仙蒂角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度,洛杉磯在美國又是一個年輕的城市。
年輕的城市不斷創造著年輕的名勝。
從洛杉磯市中心駕車沿101高速公路,往北大約開20多分鐘,就到了衛星小城伯班克。
這裡有一家叫仙蒂角的餐館,經營一些中西合璧,說白了,就是中不中、洋不洋的飯菜。它賣的各種漢堡包、叁明治,從外觀上看,與別處賣的沒什麼兩樣,可裡面的內容卻很有創意——蘑菇火腿夾心、牛肉洋蔥夾心、蛋腸雞肉夾心等,它同時也賣改良的中式快餐——炒面、炒飯、春卷等,其中最出色的是煎蛋卷。然而,真正吊老美胃口的卻並非是這裡的飲食。
到底是什麼?
餐館的老板娘是一名華人女子,英文名字就叫仙蒂。仙蒂這個名字很漂亮,但仙蒂這個人卻離漂亮相去甚遠。乍看見她,就像遇到一個鄉下開騾馬店的大嫂,甚至大媽,但決不像
電影《日光峽谷》裡那個迷人的老板娘。仙蒂胖乎乎的臉上挂著憨實的笑容,別看她貌不驚人,知名度卻頗高,常常在各種媒體上曝光,不僅《世界日報》等不少中文報紙和當地英文報紙,就連《洛杉磯時報》這樣的影響美國主流社會、甚至有全球影響的英文大報都對她有專訪和人物特寫。當地的主要電視台也播過有關她的專題節目。就連遠在英國的一家著名雜志也津津樂道地大談她的業績。
究竟是什麼使她聲名大噪呢?
有一天,一對夫婦偶然經過這裡,由於肚子的呼喚,便不假思索隨手推開仙蒂角餐館的門。他倆點了一些快餐,隨即狼吞虎咽地嚼了起來,起初並不覺得異樣,當手中的叁明治消失之後,才有余暇東張西望起來……
咦?這裡,怎麼不是美國白種男人,就是中國女人?相比之下,他們兩個顯得很扎眼。
一切都很簡單,美國男人到這裡是為了中國女人,而中國女人到這裡則是為了美國男人。
正如《洛杉磯時報》指出的,仙蒂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她是餐館老板娘,更重要的是因為她是東西方異性之間的“媒婆”(Match-Maker)。也許中文“媒婆”一詞在現代用法上過於帶有貶義,譯為“紅娘”可能更易於被人接受。
仙蒂的功勞就在於把旅美的現代中國“鶯鶯”們和美國的洋“張生”們拉在一塊。
人們私下並不把這裡叫仙蒂角,而叫它“黃白角”,一個“黃”與“白”交合的角落,一個黃色的“陰”與白色的“陽”交合的角落。
就像它的飯菜,也是“黃白交合”。
這裡做的什麼交易,還得從老板娘仙蒂談起。
仙蒂的故事
本來,名字就是名字,聽起來順耳、叫起來順嘴、看起來順眼、寫起來順手就成。
仙蒂(Sindy)就是這種什麼都順,因而十分流行的名字。而我們這個“仙蒂”,卻因取它為名的那個女子,變得大有內涵、有聲有色、熱熱鬧鬧。
仙蒂有一個稀少而含義豪邁的中文姓,還有一個本來很普通,但由於一個中國偉大人物
的緣故而十分響亮的中文名字。
仙蒂早年從台灣移民來美,和她的丈夫一起開了這家餐館。後來,丈夫離她而去,她就獨自苟延殘喘地支撐這個店面,並撫養兩個孩子。
一天傍晚,快打烊的時候,來了一個中年白人,個子挺高,舉止文雅。當時店內沒有其他顧客,仙蒂便有充足的時間照顧他,還跟他聊起了家常。幾天後,這個男人又來了,這就是生意人最喜歡的回頭客。後來,他光顧得越來越勤,兩個人也就交談得越來越多。
仙蒂了解到這個男人叫約翰,是好萊塢的音樂師,離過婚。這個男人也對她的身世很關注。
不久,一切都發展得順理成章,有情人終成眷屬。
對自己人生的這次重大轉折,仙蒂有了一個構想,倘若能協助華人姐妹像自己那樣找到像約翰一類的男人豈不功德無量?!
最初,仙蒂隻是把自己的女朋友、女熟人或女朋友女熟人的女朋友女熟人,介紹給約翰的男朋友、男熟人或男朋友男熟人的男朋友男熟人。撮成了一些婚配之後,本來就很有生意頭腦的仙蒂突然開竅,如果加上經濟效益,豈不又能一舉兩得,使自己的生意富於特色而會更加興隆發達?!
從此仙蒂角變成了餐館加婚姻介紹所的雙重買賣。
不同於其他婚姻介紹所,仙蒂角有其得天獨厚的先天優越條件。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邊緣化”。這種邊緣化表現為叁個方面:其一,仙蒂角的男女主人本身結合的成功以及特定的族裔背景,有效地架起了黃白之間的鵲橋。男主人為男性白人中產白領的典型代表,與其所屬的社會階層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並與主流媒體能保持溝通,從而得到許多正面的宣傳報導,產生了單純廣告所無法達到的“轟動效應”。女主人則為女性華人移民的典型代表,本人的遭遇和不甘沉淪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很容易為人們認同,與來自不同地區的華人社團以及華人媒體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和溝通。雙方特有的社會資本使黃白交合的後備儲存源源不斷。其二,仙蒂角本身不是一個純粹公事公辦、令人乏味的辦公室,而是一個充滿輕鬆、浪漫情調,將吃喝玩樂談集於一處的快樂場所。如果男女雙方同意,就可以在仙蒂角見第一次面,點一些吃的喝的,而後盡情交談,這種接觸開銷不大,也可避免不易找約會地點的麻煩。除此之外,仙蒂角每星期五都有中美交友卡拉OK,每兩周的周末以及中美的節假日都租用豪華舞場舉行交友自助餐舞會。其叁,富有開拓精神的仙蒂,一方面試圖把這種買賣高度專業化、效率化和信譽化,建立了主要以年齡層為劃分的會員檔案制度和較為合理的收費標准;另一方面,仙蒂很注意人情味,讓人感到她就是你的大姐、大嫂,她總是與會員,尤其是新來的人娓娓而談,盡量摸透她或他的真正需要,而來個“正點鴛鴦譜”。
仙蒂旋風
“風起於青萍之末”,很快,在大洛杉磯地區,甚至包括聖迭戈在內的南加利福尼亞地區也掀起了一股仙蒂旋風。
多年來,仙蒂角的男顧客成分並沒有怎麼變,因為美國人的地域感、意識形態感及社會政治背景等因素並不強烈。
與此相反,它的女顧客的成分卻有改變,開始以港台及越華女性為主,近十年來漸漸轉為以中國大陸女性為主,這大概是拜改革開放之賜。據有關統計,在多數美國大學,尤其是研究院中,中國大陸留學生的人數在外國學生所佔的比例中大都名列前茅,甚至排名第一。中國大陸人士持L1-跨國公司簽証和B1-短期訪問簽証以及以各種身份來美所佔的比例也數目驚人。別的地區且不說,根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大洛杉磯有中國大陸背景的中資公司至少就有上千家之多,而同樣,有中國大陸背景的新移民社團也達數百個。甚至有人估計大洛杉磯地區65萬華人中,至少有一半是近十年來從中國大陸來的,而且至少這一半的一半又是女性。
“黃白角”各顯神通
其實,這種“黃白角”的行當早就不是一件新鮮事,隻不過沒有一個像仙蒂角那麼洋洋洒洒、轟轟烈烈。
如今,經營“黃白角”更成了熱門買賣。在全美各華人聚集地幾乎都可以見到這種生意。在美國,隨便打開一份中文報紙,就可以看到“黃白角”式的分類廣告。
各種“黃白角”貴賤優劣參差不齊。貴至豪華氣派,賤至寒酸簡陋;優至信譽卓著,劣至坑蒙拐騙。
洛杉磯最富的地區是比華利山庄,這裡影星、歌星、球星和各種財星雲集,一所普通的宅居動輒上百萬美元。20世紀90年代初,一位從台灣來的華裔婦人,其貌不揚,像仙蒂一樣也離過婚,有兩個孩子,不知怎麼竟嫁了個老美大闊佬,住進了比華利山庄。婚後,這個大闊佬不但給了這位婦人榮華富貴,還給了她一大筆錢 “玩”一個中文電視台,一時傳為美談。這下子,弄得世人垂羨不已。後來經過世人的不斷想象加工,將那婦人之遇渲染得迷離扑朔,竟跟天方夜譚差不多。
成為社會名流的此婦人利用世人的攀高心態,成立了高檔黃白婚友介紹所,想要得到服務,每人最低收費1萬多美元,並許諾幫助交費的華人女子找美國白人上流人士為夫。一時間,不少女子為圓美夢,下本投資,有的居然將辛辛苦苦打工的血汗錢下了賭注。這其中,究竟有多少人中了彩或翻了本,恐怕無人而知。在商場上,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那種摳搜、小家子氣的人是做不出大手筆的。可真做成大手筆的又有幾個人?
在大洛杉磯的一個美麗海濱小城聖莫尼卡,有一個叫詹妮佛的華人女子,在自己租的房子和庭院中,每周舉辦黃白交友晚會,每人每次收費30美元,供簡單自助餐飲,如有男女相中想要幽會方便,可按小時計算,另收租金使用單獨臥房。詹妮佛的庭院相當大,很有一點曲徑通幽的情調,極容易使一見鐘情的戀人很快進入角色。她在報紙上還不斷用各種名稱打廣告,有時冠冕堂皇,有時詭秘賣關,有時文含色情,有時聳人聽聞,有時則溫馨可親。據說沒幾年,她還真小發了一筆,買了一棟比自己租的那棟更好的房子。
一個叫雷蒙德的美國小伙子。經常在華人聚集區一帶的成人學校,給華人和亞裔新移民教英文。每期英文班裡的學員大都是女性,而且對他崇拜得很,其中有不少甚至黏黏糊糊。前前後後不到一年,大有艷福的他,竟然與班上的好幾個女郎關系曖昧。不久,他的一些朋友熟人們聽了分外眼紅,紛紛要求他穿針引線。這一招相當靈,他發現自己一類的白種男人很受華人女子的青睞。有人對他談了仙蒂角的故事,聽後他頓開茅塞,便在自己家中每周定期舉辦黃白交友晚會,收取招待費。英文班的女生以及她們的熟人朋友們成了他做買賣的取之不竭的顧客源,結果其收入遠遠超過了教書所得。
俗稱“小台北”的蒙特雷是洛杉磯郡最大的華人聚集區,華人人口佔70%以上,甚至連好幾任市長都是華人。在這裡,幾個生意油子做起了跨洋黃白角的買賣,美其名為國際交友公司,觸角探到了中國大陸的許多大城市,將滬妹子、京妹子、粵妹子、川妹子……通過各種途徑,甚至模仿菲律賓的“郵購新娘”,與美國國內找不到老婆的洋老光棍兒們拉上線。聽說此種服務收費相當可觀。
在一家最大的中文報紙上有這樣醒目的廣告:你想找一位英俊而成功的白人男士嗎?請到中美婚友介紹所!不少華人女性頗為動心,而趨之若鹜,往往花上數百美元,想找上一個如意郎君。局外人一直不知這其中的操作到底是怎麼回事。直到某日某女投訴某報,才真相大白。原來這個所謂介紹所總共隻擁有叁四個寶貝“白種男士”,而且又老又丑,既無財產,又無正當職業。輪了一圈後,不管滿意不滿意,便宣布服務完畢,大功告成。受騙的女士們通常保持吃啞巴虧的東方美德,而使陷阱繼續誘惑的功效不斷。
“黃白角效應”
在美國,宏觀有形的“黃白角生意”比比皆是,而微觀或無形的“黃白角效應”更是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一層面,甚至心靈的最深處。
有人說得可能武斷了一點,但也不無道理:生活在美國,不管一個人的價值觀、處事態度、行為方式和境況機遇如何不同,她甚至他,或遲或早、或多或少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黃白角效應”的影響。
“樹欲靜而風不止”,有時並非你去找“黃白角效應”,而是它來找你。對於一個華人男性,你的妻子、情人、追慕者、姐妹或女親戚,在這樣一個異國他鄉會卷入“黃白角效應”,因此給你帶來困惑、迷惘、痛苦,甚至絕望。這種悲情故事每日每時都可能發生。也許間或也有喜劇出現,那故事的女主角,一定是離你較遠的,如姐妹親戚,而絕非妻子、情人、追慕者一類。不少華人男性對“黃陰”對“白陽”一類的交合一概排斥,認為中國女人找“老外”,就是有損“國格”和中國人的“尊嚴”。
在中國大陸,就有這樣的說法,即:中國男人找外國女人長國格,中國女人找外國男人則丟國格。
對於一個華人女性,當她登上新大陸,陷入完全不同的文化環境和精神物質條件時,便面臨新的選擇、挑戰甚至誘惑。經濟的拮據、婚姻的破裂、生活的寂寞、感情的失落、語言的障礙、前景的茫然、居留身份的不定,這一切,都迫使她必須加以改善。而她的男同胞們大多數也處於疲於奔命、自顧不暇的境地,甚至比她還不如,更不用說幫助她。
在這塊陌生的土地上,她的男同胞,甚至丈夫、情人以及她從前愛慕崇拜的對象,往往失去舊日的“雄風”,而暴露出種種缺陷,甚至成為無能之輩。此時,若將他們與這塊土地的男主人們相比,更會感到之間的差距。就在這種境遇下,當她遇到一個白人男子的追求,他英俊高大,體格健壯,說著一口本為母語的純正美式英語,熟諳討女人歡心的技巧,身為白領雅皮士,已相對事業有成,難道她會毫不動心?
要找就找“強男人”
有人說,不管正面還是負面的意義,與西方女性不同,華人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她所找的理想伴侶必須比她自己強,以求終身有托,當然這種“強”是多方面的,不同口味注重不同的“強”,如才能強、成就強、學歷強、家境強、地位強、相貌強、經濟實力強等等。
因此,有人武斷地說,在華人女性中,很難找到像俄羅斯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中
的那個女主角,那個才貌雙全的女強人廠長,竟與一個地位卑微的體力工人墮入愛河、結為連理。
例如,通常港台的女影星歌星們本來就已名利俱有,但她們的最大希望就是找一個至少身價千萬的小K或老K。一位最著名的台灣女影星嫁了一個成衣大王,盡管此公其貌極為不揚;而一位最著名的台灣女歌星則因沒有嫁給糖業大王的公子,從此心灰意懶,一蹶不振。
另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曾任美國交通部副部長的華裔趙小蘭女士,本人已是上帝極厚愛的寵女,有名、有貌、有錢、有家世、有地位,真乃“一覽眾山小”,一般男人早就看不在眼裡,挑來挑去,最後嫁了個美國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一個大20多歲的父輩,甚至他的兒女們都比她年長。有人評論說這大概也是今後政治生涯的需要。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女影星、歌星們,也大興起找老外之風。有社會心理學家分析,這種現象有若干原因。過去,這一類女星們多半找高干子弟或文化名人,但如今隨著社會的轉型,人們開始覺曉,權力雖誘人也很有效,但此一時彼一時,所謂“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另外,隨著流行文化或大眾消費文化的興起,原屬高雅文化的名氣也大為貶值。而暴發的“土大款們”,盡管有幾個臭錢,但毫無情調,且大都聲名狼藉,不像港台或海外的世家闊佬們有著長期的在教養上的精心“包裝”。在這種特定的狀況下,老外們,尤其是歐美的白種老外們最受女星們的青睞
丁子江 2000年12月于洛杉矶
生命就是一場奇妙的旅程,有歡笑有淚水,要把最美的人事物盡收眼底,豐富飢渴的深邃靈魂.
旅遊達人
https://city.udn.com/5368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