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鐘書把婚姻比喻為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那麼,娶一個異國太太,應該算是走進了“國際圍城”,截然不同的語言、生活習慣、行動思維,甚至餐桌上時常發生叉子碰筷子的趣事,小到晚飯該做中式還是西式,大到孩子該哄還是該罵,文化的碰撞濃縮在小小一個家,各中滋味如何?國際圍城中的人們有話要說。
他的收入全部交公
我的老公就是法國人。我們是先做同學兼朋友,畢業後才發展成戀人,所以雙方在戀愛結婚之前都對對方都有了客觀的解。怎麼說呢,生活這麼久,我還真挑不出他什麼大毛病,浪漫,體貼,寬容,負責,出去社交一定和我一起去,下班回家總是幫我做家務,週末做飯他就全包了,所有的收入也都上交,然後每月向我領零花錢。小毛病就是有時有點一根筋,還蠻倔的,但絕對講道理,只要是自己錯就馬上承認。總之我覺得我的婚姻生活很幸福。
點評: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之處。雙方通過長時間了解,達到默契。雖然談到跨國婚姻,我們第一個疑問往往是兩個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如何溝通理解,但請不要忘記,愛是一種共通的語言。
他陪她看《看了又看》
的上司一家是跨國婚姻。女主人來自北京,還帶著個八歲的女孩。男主人來自英國,是名工程師。我們項目組常去做客,女主人為了讓孩子多說中文,和我們一直使用中文交談,男主人不插話,默默地為我們準備水果,或是切菜。一個老外用中國大菜刀切蒜末、切蔥、切姜,怎麼看都覺得怪異,可他切得比我都好。男主人還有一個大優點,說明瞭他是個真正的好丈夫,居然肯陪著夫人和中國女兒看中文版的《看了又看》,儘管他根本看不懂,也不喜歡看,但還是默默地陪著家人,當妻子的沙發靠墊。看他們的樣子,覺得很溫馨。
點評:努力融入對方的文化,學習對方的語言,認識對方的朋友,才能更好地維持跨國婚姻,愛一個人如果不是愛她的全部就等於零。
他催她信教
何小姐在工作期間認識了一名澳大利亞男子。結婚後,梅小姐不顧家人的竭力反對,辦好簽證同他一起到了澳州。但何小姐在此居住了一段時間後,覺得非常孤獨和寂寞。澳州地廣人稀,雖然居住條件很好,周圍卻沒有鄰居,沒有朋友可以交流,何小姐喜歡吃中國菜,到了澳洲卻很難吃到可口的飯菜。令她尤為煩惱的是,先生是基督教徒,不僅耗用大量時間作禮拜,而且還勸促她信教。結婚之前何小姐認為是無足輕重的“小節”現在卻變成影響夫妻感情之間揮之不散的陰影。
點評:西方國家很多人信教,對於虔誠的教徒來說,信仰問題是否一致也有可能影響夫妻關係。
麵包抹鹽的日子
我和老婆也很幸福啊。家裏來朋友玩,雖然大家都會說英文,但是國人在一起,說中文的時候還是多。老婆也不說什麼,反而偷學了不少普通話,而且老婆跟我同甘苦,共患難,沒錢的時候,麵包抹鹽的日子也跟我挺過來了,並且沒有跟我吵鬧,感動啊。雖然老婆是外國友人,但是真有點“嫁什麼隨什麼”的意思。
點評:外國人中同樣有許多對愛情堅貞不渝的人,千萬不要因為他們的膚色,就草率斷定他們對感情隨便,容易朝三暮四。
他不說“我愛你”
剛開始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我不太喜歡去見他的朋友,雖然英語不錯,但是和他們用母語的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他和朋友們在一起聊天語速很快,我不可能去打斷他們,然後讓他們重復一遍,所以很多時候我就覺得孤單。外國人在一起的時候很開放,看到他們男男女女之間很親密的樣子我還真有點不習慣。後來想想,入鄉隨俗吧,嫁給他就要信任他。
點評:消除孤獨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熟練掌握對方的語言,如果天天過著“雞同鴨講”的日子,雙方都快樂不起來。對他的一些文化習慣表示理解和包容,不過這可不代表著讓他放任自流,有的時候還是需要有“該出手時就出手”的精神。
心理專家說:跨國婚姻要小心三大地雷
兩地分居。國外一方往往返回國內或被派駐他國,而另一方因不願離開國內或因簽證不能及時辦理而導致兩地分居。雖然現代科技使得通信聯繫變得十分便捷,但暫時語言的傾訴時常不能慰藉心靈的孤獨,情隨境改,再牢固的婚姻基礎也難以面對長期大洋兩岸的分居生活。
功利心。不少人把與外國人結婚作為一種改變生活狀態的手段,而並非追究幸福美滿的婚姻。有很多人沒有在國外親身生活的體會,又追求汽車、洋房的生活方式,嚮往國外生活。但一旦到了國外,卻發現一切並非自己想像,造成心理上較大的落差,如果加之配偶與自己年齡、興趣愛好差距較大,就有可能使得感情基礎不夠牢固的婚姻生活很快在痛苦中結束。
國籍、習慣、觀念、風俗、語言的差異導致沒有認同感和歸宿感。事實上,跨國婚姻與國內婚姻相比是有較高風險的,它的不確定性因素更高。從傳統上講,中國人更講究門當戶對,而對跨國婚姻來說,缺乏共同的文化圈,雙方在語言、風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異,而這些都是雙方必須要跨越的障礙,一旦不能逾越,只能導致分手。
跨國婚姻,像世間所有男女關係一樣,有幸福的,有不幸福的。歸根結底,看你自己是什麼人,你的愛人是什麼人,這與中國人和中國人結婚其實沒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