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西元前372年-西元前289年)字子輿,鄒(今山東省鄒縣)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後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在政治上提倡法先王,行仁政,反對舊貴族的殘暴統治,主張“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在學說上推崇孔子,攻擊楊朱、墨翟。 孟子曾週游列國,不為諸侯所用,退而與弟子萬章等發揮孔子的學說,撰有《孟子》七篇。《孟子》亦列為十三經之一,宋代朱熹還把它收入所編的《四書集注》之中。此書語言流暢,立意深刻,設譬引喻,說理透徹,對中國散文的影響很大。孟子非常注重養生保健,對男女之欲尤有精闢論述,很值得重視。 告子曰: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告子,名不詳,曾與孟子討論人性善惡問題。他所說的“食,色,性也”,這句話孟子並沒有反駁,可見孟子是認可的。這就說明,孟子同樣認為,食欲和性慾都是人體的生理本能需要。(齊宣)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孟子·梁惠天下》) 齊宣王說,他自己有一個毛病,那就是愛好女色。孟子回答說,愛好女色並非什麼過錯,以往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甫就很好色,十分寵愛其后妃。但他非常勤政,那個時候,男女都能適時締結婚姻,內無大齡未嫁的怨女,外無大齡未婚的曠夫,老百姓都能過上正常的夫妻生活。你齊宣王在自己好色的同時,只要能夠認真考慮並滿足老百姓的色慾需要,又有誰會指責你呢? 孟子在此強調要讓男女適時婚配,應當力求做到“內無怨女,外無曠夫”。認為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安定。這一見解無疑是很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