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分崩離析
元朝末期,統治者對下層人民進行殘酷的統治和剝削。1351年,劉福通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征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組織「紅巾軍」對抗元軍,開始了元末農民運動。1368年,朱元璋推翻大元帝國,建立明朝,蒙古人退出中原,回到塞外,元朝滅亡。塞外的蒙古政權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至15世紀初去國號。
四大汗國中,窩闊臺汗國在1309年滅於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經多次分裂,最終均在1388年被帖木兒征服。
欽察汗國到15世紀分裂成了幾個小汗國,最終在16世紀中被沙皇伊凡四世治下的羅斯公國全部佔領。
西察合台汗國突厥化的蒙古貴族的後裔帖木兒是成吉思汗的七世孫。
他在1369年自立蘇丹,征服察合台汗國和伊利汗國之後,進攻欽察汗國、印度(攻陷德里)、小亞細亞(擊敗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
建立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6年),他1370年-1405年在位,開創的一個大帝國,帖木兒帝國不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但它是蒙古後裔所創,疆域大部分在四大汗國的地方。以今天的烏茲別克為中心。在其鼎盛時期東起印度河,西到小亞細亞,北自裡海,南達波斯灣。首都為一百多年前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鐵騎屠城的前花剌子模首都撒馬爾罕,後遷都到今阿富汗西部的希拉特(Herat)。1506年亡於突厥的烏茲別克部落。其後裔巴布爾轉而去印度開創了莫卧兒王朝。
莫臥兒帝國
「莫臥兒」即是「蒙古」的意思。 又名蒙兀兒帝國(1526年-1857年), 是巴卑爾建立的印度朝代。該帝國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但是統治者是有蒙古族血統的突厥人,巴卑爾逝世後,其子胡馬雍在1540年為蘇里王朝的舍爾沙戰敗,被逐出度但是他隨即重整兵力,於1555年乘蘇里王朝內亂之機卷土重來,恢復了帝國。自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六任奧朗則布統治時期是莫臥兒帝國的鼎盛時期,疆域達到頂峰,經濟繁榮。奧朗則布皇帝駕崩後,莫臥兒帝國開始衰退。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爆發之後英國擊敗西帕衣團,並徹底毀滅已經衰弱的帝國,在印度獨霸一方。
巴卑爾 (1483年—1530年),綽號「老虎」,印度莫臥爾帝國的開國君主。
巴卑爾是成吉思汗(母系)和帖木兒(父系)的後裔,信奉伊斯蘭教。是蒙古化的突厥人。
莫臥兒帝國的上層建築是穆斯林的,而基礎則是印度教的。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