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支持宋先生之親民論壇
市長:宋楚瑜  副市長: 人性關懷天將大任於橘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支持宋先生之親民論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正向思考』專區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從挫折中培養勇氣 --- 與親民黨共勉
 瀏覽1,993|回應1推薦8

Tjustic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

Xuser
林家安(林小安)
風雨政論評
YesYouGotIt
小鈴鐺
Rebec
離弦
Tjustice

謹以此文 與親民黨共勉!

願親民黨 他日將如浴血鳳凰 展翅高飛

-----------------------------------------------------------

 

從挫折中培養勇氣

作者:陳木村

  一個受挫折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這次的輸,就不是真輸,而是「沒有贏」。

  人類因為不斷活在追求目標的「理由」當中,成功的喜悅和挫折的掙扎,才會不停地隨「追求目標」的理由而來。因此,自有人類開始,挫折就不曾停歇地環伺在我們的各類活動中,也因為挫折緊密伴隨在這個多樣的世界,又每天層出不窮地變化,人們更加需要學會順應這些改變,並從挫折或意外的困厄,轉化精神勇氣去支撐愈挫愈勇的意志,培養更優的環境適應性。

  輸一次不算輸

  的確,人生是由不完全的生活構築而成,促使每個人同心協力,朝向追求完整人格目標邁進的旅程。也就是說,挫敗是人生的附屬品,沒有人能逃離挫折的打擊。碰到挫折,與其畏首畏尾悲觀地逃避,還不如果敢地正視面對它,以挫折為師,正面學習設法從失敗中獲益,是一個智慧者應該採取的態度,更是進步的原動力。因為,我門要征服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記得服役時教導「博擊」的教官,說過一段我永遠不會忘記的話:「當戰鬥中你的右眼被打到時,左眼還得瞪得大大的,這樣才能看清敵人,也才能有機會還手;如果左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左眼也要挨拳,只怕命都難保!」這個「睜大左眼」,就如同從挫折中鍛鑄更大的勇氣,那麼他這次只是沒有贏,而不是輸了一切。一個受挫折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這次的輸,就不是真輸,而是「沒有贏」。相反地,如果他失去奮起的鬥志,忘了學習挫折帶來的創新,從中培養勇氣去克服,那就真的輸了

  從頭來愈燒愈發

  小時候,我讀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裡面說:「英雄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擊敗。」當時只覺得那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卻不太了解其中的意思。後來又讀尼采的作品,其中有一句名言:「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我也不太懂,心想,已經受苦了,為什麼還要被剝奪悲觀的權利呢?上了國中那年,叔叔家裡工廠失火夷為平地,甚至有三位資深員工也葬身火窟,多次叔叔佇立火場原址,許多人都安慰叔叔說:「從頭來,愈燒愈發!」其後,我總是想到這句話,不懂為什麼燒光了財產,反而能愈發達?難道重起的爐灶,能勝過那薪火不斷的老爐老灶嗎?但隨著年歲的增長,自己歷經從不斷的跌倒、再爬起來;也一次次見到這種從挫敗中培養勇氣、收拾殘局、重建江山的人,才漸漸體會那幾句話的道理。英雄的肉體可以被毀滅,但是精神和鬥志不能被擊敗。受苦的人,因為要克服困境,所以不但不能悲觀,而且要比別人更積極!

  失敗所摧毀的往往只是表面的東西,如同烽火擊垮的往往只是建築的土方,那失敗者堅強的意志、建築物地下的基礎,積極的理念和技術,是很難被摧毀的。於是,當那些老工廠眷戀舊技術、舊設備而遲滯不前的時候,重起爐灶的人,卻能推平廢墟,做了全新計劃。他們是很艱苦,但是挫折的艱苦卻培養出更強的意志,激發更大的潛能。他們是面對一片空白,但這也是能讓他們任意揮灑的機會;他們的昨日,是有許多失敗痛苦的記憶,但是那挫折正可以使他們免於重蹈覆轍。

  掉進井裡的驢子

  有一隻驢子,不慎失足掉進了一座很深的枯井。 農夫聽到驢子在井裡的哀鳴聲,心裡很難過,也很捨不得,但他也沒辦法將驢子救上來,只好請鄰居幫忙,把泥土不斷地往枯井鏟,打算把驢子「埋了」,使牠早日脫離不死不活、慘叫哀鳴的痛苦絕境。當人們開始用力把泥土往井裡鏟時,驢子嚇得驚恐萬分,但井口的土,仍然不斷地往牠身上扔下。

  此時,驢子突然靈光一現,知道了當井口的一大鏟土再次丟落在牠背上時,牠就用力地抖掉這些土,然後踏著土堆往上站一步,牠一次次地抖落身上的土,再站上土堆,也不停地鼓勵自己,「抖下去,站起來」,不管泥土打在身上有多痛,也不管孤站枯井有多麼無助和絕望,這匹筋疲力竭的驢子,始終不灰心、不放棄,不停的「抖下去,站起來」,最後,這傷痕累累的驢子,終於跳出井牆,順利地回到地面上。而原來會毀掉牠的「泥土堆」,最後竟成為牠的拯救!

  挫折都有新出口

  可不是嗎?「火,考驗著黃金;厄運挫敗,造就堅強的人」。 生命中能獲得「真正的奇蹟」的機會,並不多;奇蹟是偶然的,並不是常常的! 可是,自己生命的奇蹟,必須靠自己去扭轉、去拯救!同理,天下沒有「絕望之境」,所有的悲慟、挫折都有「出口」,只要懂得「心念轉、觀念轉、自我突破」,每個出口都是「新的路口」,也都是「新的起點」。

  人生中,有許多「挫折」和「打擊」,就像驢子一樣,跌入黑暗的枯井深淵,也有許多泥土無情地痛打在身上。然而,人不能一直企盼「奇蹟出現」。放棄,只要隨便一句話;失敗,不要灰心;挫折,不要絕望。只要「蹲好馬步」,心存陽光態度,從挫折中培養勇氣,克服憂患,承受磨練,苦難絕不會是永久的名詞,你我仍可做個「生命的神射手」!

-------------------------------------------------------------

From:  人性關懷 部落格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5544&aid=2431199
 回應文章
培養求知心、終身學習與獨立思考 ( 作者:張忠謀 )
推薦3


Tjustic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林家安(林小安)
YesYouGotIt
Tjustice

 

求知心、終身學習與獨立思考

作者:張忠謀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十六日表示,台灣以升學為目標的教育制度必須要改,如果學校的教育,是能培養出求知心、終身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就像他在哈佛的那一年,則教育,就會像是海明威形容巴黎的生活一樣,是一個「永遠可以帶走的盛宴」。他認為,教育程度不代表什麼,但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的終身學習態度,則將是終身智慧累積的關鍵。

以下是張忠謀昨日受邀往新竹西北扶輪杜演講的摘要:

  二年前,我在寫自傳時發現,三十幾年寫的博士論文以及工程教科書,現在能看得懂的部分不多了。學校裡學的東西,只有花開始工作的頭五年,能用得到二○至三○%,可能還更少。但以找的經驗,如果學校的教育能像是我在哈佛的那一年,培養出一個人的求知心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或許學校的教育,會像是作家海明威形容巴黎一樣,它是一個「永遠可以帶走的盛宴」。

  培養求知欲終身學習的習慣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連這兩項都沒有培養完成,則考試考得再好,也沒有用,完全浪費了學生的生涯。如果能更進一步可以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人未來才有能力發揮出與眾不同的潛力。

  普通人認為終生學習是老生常談,好像認為活到老學到老就是終生學習,其實不然。終身學習必須是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

  在目標方面,有的是長期、終生的,也要有短期的。長期目標必須是跟上自己專業的進步,不論是醫生、工程師、教師都必須如此三十年前的銀行與現在的銀行完全不同了。網際網路更將推動更新的發展。如果跟不上時代,即使在最好學校畢業,所學習到的工作能力,最多只夠你用十年,很快就會有失業的危機。

  短期目標可以分為興趣工作。工作的職位是流動的,如果你升官,迎接新的挑戰,技術人員轉換為行銷人員、財務人員,就必須立即建立短期目標,迎接挑戰。

  如果能建立培養興趣的短期目標,人生將會豐富起來。法國蹈易十四與康熙是同時代的,他倆不知對方存在;但同樣創造了當代的盛世。我對他兩人的差異充滿興趣,就花了幾個月時間看他倆的書,非常引人入勝。

  我聽了馬勒的交響樂,非常喜歡,我就開始研究幾個月。業餘的興趣,如果有計畫的學習,也可變成業餘的專家。

  我在美國住了三十幾年,回到台灣後,非常專心看中文報紙,想接觸中國社會,於是我訂定了二年的短期目標,決定了解台灣的政治、經濟。但我發覺認識不夠,又將目標延長了三年,但三年後是我發現野心太大,台灣實在太難了解(全場笑聲),於是認識台灣的短期目標就變成終身目標了。

  終身學習第二個要素是紀律,一定要決定花多少時間,投入多少。學習永遠必須抱持嚴肅的態度才能真確的學到東西。我在交大上課,單單教學生如何聽懂別人的話,就講了一個小時。我認為,聽的能力比講的能力更重要,但大部份只訓練自己說話的能力,各種能力都必須有系統的訓練。

  如果能有紀律的學習,訊息就容易「內化」成知識。我對客戶的財務報表非常注意,如果你看了一遍,不做出綜合歸納,看了等於沒有看。我會對重要客戶,的資料一個月看一次,或是兩遇看一次,記下重點,並溫習,誰成長很快、快垮台、平穩成長,重點都容易追蹤。

  最後一個要素就是要有計畫,否則事倍功半。不論是長期或短期目標,都必須是有計畫的。我一直對經濟、趨勢有興趣,所交的朋友,多是在學術界或是經濟方面的專才。為了交這種能協助我學習的朋友,我也有計畫執行。這些人會往哪裡出現,我就去參與。所以媒體上一知半解的刊登哪一個國際經濟學家講的話,可能我老早就聽過了而且知道媒體哪裡說錯了。

  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比你唸什麼名校都重要。過去許多人喜歡說,我唸的是什麼名校。這種態度很可笑,通常會自誇自己唸過什麼名校的人,通常顯示出,從那所名校畢業就是他生命的顛峰,未來就在走下坡了。因此,當許多人告訴我他唸了什麼名校,我就勸他把這個習慣戒掉。

  我唸遇哈佛、麻省、史丹佛,哈佛讓我覺得,那就純像巴黎一樣,是一個可帶走的盛宴,但後兩個學校,我只是在學技術,是很單調、無趣的,同樣是名校,對我的意義就很有限。

88、11、17 中國時報

------------------------------------------------------------------

From:  人性關懷 部落格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5544&aid=243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