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1 05:00 聯合報 記者邱莞仁/台北報導
美國MIT 與台灣資策會合作的首台輕量無人智慧車,昨天中午在空總創新基地亮相。 中央社
分享
無人智慧車PEV研發團隊靈魂人物林家樑說,PEV以輕量化自行車體為概念,除黑色的車架來自美國,車體九成都與台灣本地團隊合作。 中央社
分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與台灣資策會合作的首台輕量無人智慧車PEV(Persuasive Electric Vehicle),昨天亮相,最快年底民眾就可試乘。
這也是台北空總創新基地第一個示範計畫。資策會表示,PEV是台灣向車聯網邁進的一大步,透過感測器技術、雲端數據處理,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精準掌控附近有幾台車、路況等資訊,提供客製化精準服務,打造智慧交通服務網絡。
有別現有無人車多以「汽車」概念出發,研發團隊靈魂人物MIT媒體實驗室研究助理林家樑說,台灣自行車產業傲視全球,PEV以輕量化自行車體為概念,除黑色的車架來自美國,車體九成如車罩等,都與台灣本地團隊合作,每台造價約廿萬元。
PEV外型類似三輪加蓋的自動車,借助雷達偵測、照相機與GPS定位,除可載人、載貨,林家樑表示,透過對應的App,就能計算出最短路徑,把車叫到指定地點,並在行駛過程中減少繞道,將蒐集環境數據與使用者的資訊上傳至雲端。
PEV也可以電取代化石燃料。林家樑說,PEV曾模擬在紐約送貨兩小時的情境,與其他無人車相比,行車距離少百分之四十,減碳百分之六十。
不過,昨天發表會上PEV卻不太給面子,除一早馬達臨時故障更換,駛進會場時,還偏離正常路徑,撞到區分街廓的鞋盒,靠著工作人員手動引導,所幸沒有「翻車」。
儘管PEV首亮相有點「落漆」,但林家樑坦言,PEV系統為人工智慧設計,就像小朋友一樣,需一步步教導修正,再透過影像處理、偵測距離,逐步認識外界環境的各種物體,如斑馬線、紅綠燈等。
林家樑表示,今年底MIT媒體實驗室將製造五十台車,並在台北、新加坡、德國漢堡和美國等五座城市實地測試,再借助雲端大數據蒐集各城市使用情況。他也邀國內大專院校、企業與民眾一同到空總測試、試騎,為PEV累積參考數據,計算出最適合台北市的運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