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1 14:30 聯合晚報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台灣知名陶瓷大師許朝宗。 記者侯永全/攝影
分享
圖為「甜蜜豐收」。 記者侯永全/攝影
分享
在學校任教十多年,台灣知名工藝師許朝宗看著國內陶瓷工藝沒落,很希望能將自學的陶瓷工藝技巧,傳承給年輕人發揚光大;但每每上課時,看到大學生上課頻滑手機、打瞌睡,讓他憂心工藝難傳承,他認為國內技職教育應提早分流,不能追求學位。
許朝宗說,台灣的陶瓷工藝承襲自中國大陸,歷史長達數千年,即使在台灣也有400年,但現在台灣品牌打入國際市場的少之又少,並不是技不如人,而是傳承和教育出問題。
他感慨,國內的技職教育出了很大的問題,讓很多傳統工藝無法傳承,當國、高中學生都專注在補習、拚升學,就無法專心學技術,等到上了大學或大學畢業,想要再回頭學技藝,為時已晚。
陶瓷技藝完全靠自學的許朝宗,在中小學、大學兼課任教前後長達19年。他說,在大學任教的八年裡,經常看到學生在滑手機、打瞌睡,有時看不下去,忍不住訓誡學生。
「看到這種情形真的會氣餒!」他說,時下大部分年輕人的成長過程很少吃苦,不像他們這輩工藝家願意花時間不眠不休、苦學苦練,要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自然比較困難。他說,中國大陸官方非常重視技術傳承,著力比台灣多;這次到德國駐廠創作,也發現麥森廠內就設有學校,每年甄選50名年輕學生學彩繪、教授瓷器技藝,但台灣卻看不到官方在這方面的努力。
「蛻變」被麥森博物館收為館藏。 許朝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