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3 01:10 工商時報 記者袁顥庭/新聞分析
政府公開談鼓勵面板產業整併,面板雙虎也鬆口表達「開放的態度」,台灣面板產業整併似乎有譜?不過從現實面來看,面板雙虎供應鏈、客戶的重疊性高,不僅合併綜效不夠,合作也難找到利基點。
要協助台灣面板業者,還是得由政府出錢作莊,應從「技術」、「市場」入手,抓住這個難得的「最壞時刻」,幫台灣面板產業長期發展鋪路。
台灣面板業發展以來,已經過了3次重大合併,從最早的聯友和達碁、友達和廣輝,當時因為規模比較小、而且由其中一家主導,因此合併的速度比較快。上一次的群創、奇美電、統寶三合一,不僅合併規模大增,難度也大大提高,再加上景氣反轉,不僅合併綜效遲遲未見,虧損有增無減。
面板雙虎現在也有同樣的問題,兩家公司市值都達近千億元的規模,誰併誰?怎麼併?都是大工程,友達現在負債總額2,183億元、奇美電負債總額更高達3,443億元,其中本國銀行聯貸總額就超過3,500億元,合併的財務體質恐怕會更虛弱,因此,面板雙虎的合併,絕非是最佳的綜效模式。
不同於南韓雙雄是從上游零組件到下游品牌高度垂直整合,台灣面板業幾乎是純粹代工,客戶群高度重疊,合併、合作幾乎沒有擴大市場效益。同時,面板廠過去十年來推動垂直整合,兩大集團早已經是航空母艦,周邊配合的零組件成串、壁壘分明,合併之後不僅沒有垂直整合的綜效,供應鏈的調整和取捨都牽涉各自集團背後的利益分配,恐怕會是最難下手的環節。
以日本為借鏡,在日政府強力主導,透過「技術、市場」整合產業,此在企業門戶之見甚深的日本企業都可以做到,台灣政府總不能一直說「我們不能」!只要政府有決心,端出牛肉來,打造產業合作的平台、拿出資金給予企業援助,才能讓產業安心,也才有合作的機會。
從現在產業的困境來看,台灣面板產業面臨的問題不是經營效率,更不是產能規模,而是市場需求成長趨緩;如何拓展市場、擴大出海口才是業者現在最關切的問題!
從幾大市場來看,目前台灣最有機會的莫過於大陸市場,現階段大陸面板產業還未深度紮根,但是大陸官方積極推動面板產業、供應鏈本土化,假以時日一旦對岸的供應鏈成熟,直接衝擊到的就是以代工為主的台灣面板業,和大陸結盟的籌碼隨著時間正在流失當中。而大陸保護主義強,近期提高面板關稅議題受到關注,政府是不是能夠出面把面板納入ECFA早收清單當中,更直接影響台灣面板業長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