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11.08.26 03:38 am
專利權大戰商戰化,HTC與APPLE的戰線已從商品延長到專利權領域,經濟部將研定「智財戰略綱領」,協助廠商迎戰專利訴訟。
圖/HTC提供
經濟部昨天宣布,將在十一月提出首部「國家智財戰略綱領」,除凸顯政府對智財權非常重視,也宣示官方協助廠商迎戰專利時代的決心。
經濟部官員說,專利權之爭已成新型態商戰,許多跨國企業利用漫長的專利權訴訟,來消耗或消滅競爭對手實力,「台灣廠商(產業)一冒出頭,就變成侵權控訴的商戰目標」,訂定國家級的「智財戰略綱領」,就是將智財(專利)權提升為國家政策。
經濟部說,政策綱領頒布之前,九月開始兩階段啟動「智財銀行(IP Bank)」機制,第一階段組成「智財權管理公司」,由工研院百分之百控股、並主導所有業務。
第二階段成立「智財基金公司」,規劃向企業界或政府募集資金,成立「反訴與布局基金」,以協助廠商打國際專利訴訟,基金規模初估三到五億元。
官員說,我國成立「智財銀行」已經比日本與韓國晚了三至五年;南韓去年成立類似IP Bank的機制,基金規模五千億韓元,目的在於鞏固韓國關鍵的智財權強項,不被國外競爭對手買走。
官員說,各國產業型態不同,如以「國家」涉入IP Bank運作,可能發生「聯合壟斷」問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所以台灣的IP Bank不會比照韓國的方式成立。
根據經濟部規劃,「國家智財戰略綱領」包括三大方向:一是抓準專利商機,協助廠商創造有效智財,並擴大智財運用價值;二是建構智慧財產保護制度;第三是建立智財權相關問題(交易或流通等)國際平台,與國際市場同步發展。
官員說,經濟部將先盤點各行各業,再列出戰略綱領的優先順序,初期以資訊、通訊產業為主;因為資通訊產業是我們的競爭強項,相關專利可應用在傳統產業、生技與服務業,是未來國家智財戰略綱領的關鍵內容。
此外,日本與韓國的國家智財戰略綱領,多是以首相或總理位階宣示推動決心,因此經濟部希望,十一月推出的「國家智財戰略綱領」位階能提升至行政院層級,以彰顯政府重視程度與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