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台灣失業勞工聯合總會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社會團體【台灣失業勞工聯合總會】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工商要聞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聯合筆記/蘋果的滋味
 瀏覽924|回應5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張佑生】 2011.07.15 02:33 am 
 
蘋果的威力有多大?台股股王易主,居然都能和蘋果扯上邊。面臨蘋果電腦二度發動專利戰,宏達電江山易手,股王寶座拱手讓給「蘋果概念股」大立光。

蘋果雙i產品席捲全球,有人因此獲益,有人因而受害,箇中滋味刻骨銘心。但最近四個月來,蘋果已有三位重臣出走,前途也未必一片燦爛。三月,督導麥金塔電腦操作系統軟體的工程師謝立特離職;他從蘋果執行長賈伯斯一九八○年代被掃地出門,自立門戶開始,就跟在身邊。

六月中旬,蘋果公司零售店部門掌門人強森被美國潘尼百貨延攬,出任下任執行長。市場分析師,說強森被挖角雖不是蘋果的災難,但當然也絕非佳音。強森是零售天才,蘋果門市在全球攻城掠地,他是主要推手。

本周,首席專利官拉頓也要換跑道。適逢蘋果的智慧手機專利相關糾紛規模逐日增長之際,首席專利官走人,絕非好時點。

賈伯斯能吸引一票絕頂聰明的人才為他效力,打造出傲視群雄的領導團隊,是蘋果反敗為勝、開創黃金十年的主因。這群人不但優秀,對賈伯斯也很忠心。

今年元月,賈伯斯再度請病假,迄今出席過兩次蘋果的活動,都獲得如雷掌聲;他也很享受,但難掩憔悴。業界認為,重臣陸續出走,反映出眾人認定賈伯斯不會再「復行視事」,代理賈伯斯的營運長庫克接班態勢已定。

庫克是很優秀的營運長,但是缺乏賈伯斯的領袖魅力。重臣在蘋果荷包滿滿之後,或許會想轉換跑道,迎接新的挑戰。

比爾蓋茲不當微軟的執行長後,一票重臣決定到別的地方「找樂子」。有朝一日,如果賈伯斯確定不玩了,微軟人才出走潮的歷史在蘋果重演,也別太意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5272&aid=4672109
 回應文章
王文華:賈伯斯的「生態系統」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王文華】 2011.08.27 03:15 am 
 
賈伯斯辭職了,留下iPod、iPhone、iPad等改變世界的產品。但他對蘋果、以及科技界最大的啟示,倒還不是這些產品,而是他創造出一個完美的「生態系統」。這也是,最值得台灣企業家學習的地方。

所謂「生態系統」,是整合硬體、軟體、服務,於是能下訂單給其他公司,如製造廠商或軟體開發商,最終服務全世界消費者。

廿年來,誰能創造「生態系統」,誰就握有科技界的權力和財富。一九九○年代起,微軟和英特爾掌握硬體(英特爾的微處理器)、軟體(微軟的Windows、Office),於是能控制製造廠商(PC生產者),並服務了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二的PC使用者。

一九九六年,在被炒魷魚十一年後,賈伯斯回到蘋果。當時蘋果在Wintel的生態系統下,已經奄奄一息,賈伯斯開始建構自己的「生態系統」。

當時蘋果唯一的優勢,是本身兼具硬體和軟體實力。很少公司能軟硬兼施,微軟吃軟,英特爾吃硬,兩者必須結合。一九九○年,硬體公司IBM與微軟分道揚鑣,自行開發OS/2作業系統軟體,結果慘敗。

但蘋果從一九七七年推出Apple II以來,就兼具硬體(電腦本身)和軟體(作業系統、應用程式)。賈伯斯就在這小、但紮實的基礎上,絕地反攻。

一九九六到二○○一年,蘋果陸續推出iMac、iPod,將整合軟、硬的能耐推上巔峰。但這些產品雖好,畢竟只是單一產品。蘋果真正發威,是在二○○三年。那年,「iTunesStore」上線,賈伯斯「生態系統」也誕生了。

這個生態系統有:硬體(iPod)、軟體(裝在電腦上的iTunes程式)、服務(「iTunesStore」中賣歌曲,後來還賣電視、電影、書等等)。它下單給內容供應商(唱片、電視、電影公司),最終服務了全世界的消費者。

這系統不但完整,而且百分之百由蘋果控制。

摸出這模式後,蘋果扶搖直上。三方進攻,擴大生態系統。不斷改善硬體(iPhone、iPad)、軟體(手機、iPad的iOS作業系統)、服務(APP應用程式商店、iBookstore電子書城、iCloud雲端儲存服務)。除了唱片、電視、電影,它進一步下單給報紙、雜誌、出版社。並動員十萬家小軟體公司寫了大約四十三萬個APP程式,服務了無數的蘋果迷。

看到「生態系統」的威力,其他公司正迎頭趕上。Google砸下一二五億美金買摩托羅拉行動公司,就是希望整合自家的軟體(Android作業系統)、摩托羅拉的硬體(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上盒)、摩托羅拉的軟體(一萬七千個行動通訊專利!),聯合其他使用Android 作業系統的手機製造商(宏達電等),對抗蘋果的生態系統。

宏達電也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今年的併購都是在加強硬體(買下繪圖晶片公司S3 Graphics)、軟體(買下軟體開發商Abaxia)、內容服務(投資美國線上遊戲公司OnLive,王雪紅入股TVB電視台)。

台灣企業強在製造,近年來逐漸往設計、甚至品牌邁進。在賈伯斯走下舞台之際,也許正是台灣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的時機。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5272&aid=4700556
蘋果有iOS 不怕沒賈伯斯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陸士傑/APP設計師(新北市)】 2011.08.27 03:15 am 
 
蘋果執行長賈伯斯閃辭,震撼全球,所有人都在想:蘋果的未來如何?從一個iPhone App設計者的角度來看,競爭者短期內很難超越蘋果的核心競爭力iOS,用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用過iPhone/iPad的人都知道,App經常會有一個表格,當用手往上一刷,表格就向上,往下一刷,表格就向下,這沒什麼稀奇,厲害的是,不論表格向上到頂或向下到底後,都會「十分自然地彈回來一下」,用的力大,彈回來多一些,用的力小,彈回來少一點,彈回來的多少完全和你的感受一致,這個控制是iOS的傑作,App設計者一點都不用管。

一個軟體要做某一個功能不難,但是要做到「和人的感受一致」,這就是賈伯斯領導的蘋果團隊獨到之處。所有這些「和人的感受一致」的總和,就是「順」這個字,所有的順手、順心都源自於iOS。

iOS提供的功能,真是強大到難以置信,各位常看到3D的旋轉,到iOS4只需一行程式,而且執行速度奇快,這都歸功於iOS的原始設計就已將「人性化」列為重點,根本上將螢幕當成一張「畫布」,你可隨意發揮,它則以小菜型的。

所以,iOS有啥特別?它是個藝術!相信賈伯斯和他的團隊,會很高興有人注意到這一點!(說不定大家都已知道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5272&aid=4700543
賈伯斯時代十大代表性產品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台北25日電】 2011.08.25 08:52 pm 
 
賈伯斯(Steve Jobs)沒有受過正規的工程教育,但卻擁有美國超過200項專利的發明家或共同發明家頭銜。以下是在他指導下,所創造出具劃時代意義的產品:

Apple I(1976年)-蘋果的第1項產品是專為工程師和愛好者設計的電腦,產量稀少,由佛尼亞克(Steve Wozniak)負責設計,賈伯斯則負責籌資和行銷。

Apple II(1977年)-為第1台大放異彩的個人電腦,Apple II設計成適合大眾市場,而非工程師或愛好者專屬的產品。設計仍大多出自佛尼亞克之手。後來推出數個升級版機型,1993年停產。

Lisa(1983年)-賈伯斯參訪全錄公司(XeroxCorp.)位在加州巴羅艾托(Palo Alto)的研究中心時,得到研發首台擁有圖形使用者介面(GUI)商業電腦的靈感。其中有圖示、視窗和由滑鼠控制的游標,為現今所有的電腦介面奠基,但由於Lisa售價過高,未在市場上獲得青睞。

麥金塔電腦(1984年)-就像Lisa,麥金塔也有GUI。麥金塔價格不僅親民,處理速度也較快,背後還有大量的廣告行銷撐腰。民眾很快就了解到,以GUI來作設計相當有用。麥金塔與雷射印表機結合後,「桌上出版」蔚為流行風潮,帶動麥金塔銷售驟升。

NeXT電腦(1988年)-賈伯斯被迫離開蘋果後,他創辦一家建造強大工作站級個人電腦的公司。這家公司銷量始終未有起色,但電腦卻極具影響力:全世界第1個網路瀏覽器就是在此誕生。此一電腦的軟體仍是現在麥金塔和iPhone作業系統的基礎。

iMac(1998年)-賈伯斯1996年重返蘋果時,這間公司已奄奄一息,在個人電腦(PC)市占率大幅縮水。這台不同凡響的iMac是扭轉劣勢的首樣利器。iMac的外型設計成藍色塑膠泡沫狀,包覆著螢幕和電腦。

iPod(2001年)-這不是第1台內建硬碟的數位音樂播放器,但卻是首台擄獲全球消費者芳心的數位音樂播放器。蘋果將事業觸角伸向可攜式電子產品後,帶來深遠廣泛的影響。iPod的成功,為iTunes音樂商店和iPhone的推出鋪路。

iTunes音樂商店(2003年)-在有iTunes之前,要購買數位音樂相當麻煩,盜版也隨之猖獗。iTunes簡化了購買過程,且匯集各大唱片公司的專輯歌曲。iTunes在2008年躋身為美國最大的音樂零售店。

iPhone(2007年)-iPhone為使用者帶來的手機體驗,就如同麥金塔所產生的PC體驗,iPhone讓智慧型手機更容易駕馭。蘋果現在是全球獲利最多的手機製造商,而iPhone對所有智慧型手機的影響力顯而易見。

iPad(2010年)-包括蘋果等數十家企業,在iPad現身前也有生產平板電腦,但卻沒有一家公司能成功。iPad突破此一窘境,為平板電腦開創新局面。(譯者:中央社陳昱婷)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5272&aid=4700254
賈伯斯閃辭 蘋果還會紅?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報╱趙坤茂/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2011.08.26 02:58 am 
 
兩周前,蘋果公司的市值曾躍居世界第一,超越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成為產業界的龍頭老大。

然而,如日中天的蘋果公司,其執行長賈伯斯卻痼疾纏身,猶如風中殘燭,必須長期請假療養。如今,賈伯斯終於辭去執行長職務,並推薦三度代理的營運長庫克接任,蘋果還會長紅嗎?

在這波「電腦手機化,手機電腦化」的融合革命浪潮中,蘋果無疑地取得了不少先機。近年來所推出的智慧型隨身聽iPod、智慧型手機iPhone和平板電腦iPad,都旋風式地席捲全球,不僅改造了數位版圖,也影響了數以億計的用戶。

讓蘋果產品造成風潮的最重要推手,當然就是賈伯斯,他獨特的藝術美感、前瞻的設計概念,以及極具個人魅力的行銷策略,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使得蘋果產品的市占率節節攀升。這樣的個人風采,在蘋果公司,一時之間是無人能出其右的。

賈伯斯的去職,對蘋果公司的產品設計與推銷,當然是一大重擊。然而,就技術開發的層面而言,賈伯斯的去職影響應該不大。從蘋果公司卅幾年的歷史看來,草創時期的蘋果一號由共同創辦人沃茲尼亞克獨立開發,而今天的隨身電腦的技術開發乃由堅實的團隊所主打,賈伯斯並非蘋果技術方面的主要開發者。

因此,賈伯斯的去職,不會讓蘋果的技術開發大亂陣腳。當然,這方面的競爭非常激烈,國內不少大廠如宏達電、華碩和宏碁等,都具備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基礎開發技術,也有一舉超越蘋果產品技術的潛力。

比較值得觀望的是,蘋果未來的設計與包裝,是否仍能引領時尚,若少了這個優勢,蘋果的領先局勢將大受影響。

智慧型手機iPhone的暢銷,讓手機大廠Nokia陷入前所未有的經營危機,而平板電腦iPad取代筆記型電腦的趨勢,又讓PC銷售量第一的HP準備賣掉PC產業,也讓宏碁庫存壓力增加,虧損連連。弔詭的是,就在蘋果一聲聲的勝利號角下,元帥恐怕再也無法親自出征了。

想當年,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天下,但管仲死後,接任的豎刁、易牙、開方卻讓齊桓公死於大亂;漢朝時,曹參繼蕭何為相國,蕭規曹隨,讓漢代江山得以流傳下去。

如今,賈伯斯選擇在iPhone 5推出前夕引燃這顆未爆彈,正式卸任執行長一職,爾後蘋果王朝的走向如何呢?歷史注定不斷重複,賈伯斯的去職,會重複哪條路呢?少了賈伯斯這位超級推銷天才,蘋果新產品所受到的注目必然不若往年,但以庫克幾次代理的績效看來,蘋果短期內應該可以穩住一片江山,只是能否成就百年基業,則仍是未定之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5272&aid=4699703
富士康能沒有蘋果嗎?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新聞網╱台北訊】 2011.07.29 03:55 pm 
 
過於重視蘋果,富士康是否忽視了更有價值的機會?

   6月8日,郭台銘連開了7個小時的股東會,全程下來滔滔不絕,一路神采奕奕,展現鐵人般的體力。但是在談到蘋果的賈伯斯時,他仍有點自慚形穢,“我常問自己,若與賈伯斯一樣的病情,我會怎樣面對工作?我的回答是,我的妻子很可能不會讓我繼續工作,而是留在家裡。我並不是賈伯斯。

郭台銘用了“偉人”一詞來形容這個他所熟悉的賈伯斯。這或許就是整個富士康的蘋果情結。蘋果給富士康帶來的代工收入只占3成,但在外人看來,沒有蘋果似乎就沒有富士康。

2010年,郭台銘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富士康國際報虧達2.183億美元(約合14.2978億元人民幣)。不過,幸好富士康二級子公司的IDPBG事業群,因承攬全球大賣的iPad、iPhone製造業務賺得盆滿缽滿。鴻海精密(富士康在臺灣的上市公司名稱)2010年財報顯示,受惠於IDPBG等事業群的良好表現,僅2010年第三季度的淨利潤就高達6.85億美元,全年營收同比增長超過50%。這是蘋果給富士康帶來的好消息。

今年為了降低進入“金磚四國”巴西的關稅額度,富士康決定在巴西設廠,其聯合蘋果共投資120億美元用於新工廠的建設、發展。蘋果希望iPad2於7月下旬在巴西投產,但是由於富士康新生產線建造工程的延期,以及熟練工人的短缺,使得iPad/iPad2在巴西的投產日期延後到9月份。

這是一個代工廠的職業素養。就像郭台銘所說,“我們幫蘋果賺了很多錢。”“客戶能賺到錢,我們才能賺到錢。我最害怕的就是客戶們賺不到錢。”但是,兩者賺的錢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拉大,這又怎麼能讓人釋懷?

蘋果的淨利潤在上一財年增長了70%,而鴻海集團的增長卻少於2%。再看看蘋果產品整條價值鏈的利益分配,iPod在美國零售價為299美元,其中美國本土企業獲得163美元的附加值,中國只獲得了4美元工人工資;iPhone利潤率高達60%,而其在中國代工廠的組裝成本只占7%。

本文節錄自udn數位閱讀網、龍源期刊網合作的《當代華文知識庫》系列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5272&aid=4682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