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情雙周刊 2009/08/27
生活在高度開發工業國家中的消費者,早已習慣個頭大又美觀的蔬果及各種美味可口的加工食品;就如同你我一般,絕大多數都是以「貌」取物,「醜」代表的就是沒有消費者願意選購,也就是所謂的無商業價值。
【撰文╱楊璧慧】
陳列架上的各種鮮美蔬果頻頻向你招手,彷彿個個都喊著「買我、買我」,這時你正巧看到「我很醜,可是我很甜」的標語時,或許會心一笑,心想這家水果攤的老闆還挺有創意的,但是最後你會購買這些外表不甚美觀的農產品嗎?
生活在高度開發工業國家中的消費者,早已習慣個頭大又美觀的蔬果及各種美味可口的加工食品;就如同你我一般,絕大多數都是以「貌」取物,「醜」代表的就是沒有消費者願意選購,也就是所謂的無商業價值。
消費導向 耕作多用農藥
在消費導向的長期惡性循環下,看天吃飯的大部分農民為了謀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只好大量以農藥消弭蟲害,使用合成肥料以求快速收成;然而,隨著農藥與合成肥料等所衍生的後果,就是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極大的損害。
若消費者不能體會有機的價值,加上從事有機耕作的風險很大,播種不代表收成,雙方若陷在經濟考量的惡性循環之下,便無以支撐辛苦投入有機栽種的農場經營者。
「1包30元的菜與一包5元的菜,背後的含意是不一樣的。」台灣有機生活協會理事長翁詩彬表示,從事有機最困難的地方,在於消費者的觀念而非種植者。他語重心長地說:「人吃健康的食物才會健康,但是又有多少消費者捨得花更多的錢去購買有機食品?」
實際參與 體會有機生活
為深入瞭解台灣消費者對有機的接觸,記者特地報名參加台灣有機生活協會於今(2009)年6月下旬所舉辦的「有機栽培暨認證研討會」,透過兩天一夜的活動,隨著團員們聆聽相關有機課程、吃有機餐,並參觀小瓢蟲有機生態農場及百壽芽菜農場等多處有機農場。
經實地瞭解,每位團員平日對有機的接觸與涉入程度不一,譬如特別遠從日本返台參加有機研討會黃小姐表示,參加此次兩天一夜的活動,就是想多瞭解一下台灣有機農產品;而平日喜愛騎單車的李小姐,經常參加海內外的有機課程與活動,期望透過學習更多的有機專業知識,帶給自己及家人健康;另外,還有一位曾坐領高薪的王先生,自從前幾年身體出狀況之後,便毅然決然地捨去原來的工作,改行教書,並透過有機課程與有機飲食,讓自己重獲健康。
來到泉明生態教育蠶業農場,館主劉勝源忙著向遊客解釋養蠶過程,他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蠶寶寶為何吃了一口桑葉之後,就開始搖頭擺尾?」認真聽簡報的大朋友與小朋友便紛紛搶答:「因為牠吃了快克!」、「因為牠在跳舞!」……此時,他收起笑容且嚴肅地回答:「其實會搖頭擺尾的蠶寶寶並非吃了快克,而是吃了含有農藥的桑葉。」
敏感的蠶寶寶如此,那麼體積大過蠶寶寶數千倍的人們,經年累月吃進殘存在農產品中的農藥後又會如何呢?大量的毒素累積後,不但會讓孕婦產出藍嬰症的新生兒,也造成人們罹患癌症的機率與慢性病大幅增高,而這就是所謂的「自殺型農業」,也導致生產者、經銷商與消費者的三輸局面。有鑑於此,近數十年來,全球各地的部分農地便開始回復自然農法(nature farming),不再使用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
有機耕種 深獲顧客信賴
所謂眼見為憑,讓消費者實地瞭解有機農產的栽種過程,就是最好的有機行銷模式。20年前即投入有機耕種的小瓢蟲有機生態農場園主巫建旺表示,目前該農場的有機蔬果足可供應台灣200多個家庭日常所需。
「人愛吃的,蟲更愛吃。」因為消費導向,許多農家只好不斷噴灑農藥來防止蟲害,好讓蔬果的外觀討人喜愛;但是,在除蟲害的同時,蔬果也把毒素吸收進去。因此,巫建旺堅持以100%的天然有機栽培,讓消費者擁有無農藥的蔬果。
團員中有兩位身材窈窕的小姐表示,10多年來都訂購小瓢蟲的有機蔬果,她們笑著說:「要成為他們的訂戶之前,還得先上課才行。」不過,賣菜賣到能夠影響消費者,相信許多人大概都是頭一回聽說吧。
【完整內容請見《國際商情雙周刊》第2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