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水庫屬於天然變化部份都不是人力所能控管得了。因為人工的水庫是人類用違反自然的方法造成的。又因為所有水庫都位處深山野嶺之中,就避免不了天然現象的循環。所以很多自然形成的水庫若不除淤,多少年之後慢慢的就會消失不見或成為淺灘地和沼澤之類。水除非儲於地底(澎湖好象有一座),否則多少都會面臨微生物的呼吸和水生動植物生命作用引起的優氧化。因此水庫在設計之初才會有使用年限,很多水庫使用多少年之後便淪為農業灌溉或工業用,因為它的水不再適合人體飲用了。
綠島的水庫面積不知有多大,按台灣本島現有的供水水庫,動不動就要以億或N+1億的預算去改善,綠島以幾百萬元算拿來改善供水情況,或許足夠在短期見效,可是效果可能會隨時間拉長而淡化。
環境的維護總抵不過經濟作為的需要,綠島在多年前不管淡水或海水都是一級好。但開放沒幾年,海水己不再是吸引遊客的標的,因為它不再清澈美麗。淡水更得花錢改善才能免於傷人身,真是應了政府領導人前些說的,環境因素不能拿來影響經濟的發展,很好聽的選舉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