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當辨明五惑』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往生極樂當辨明五惑』?依《淨土指歸集》開示:眾生往生極樂當辨明五惑。何等為五?所謂
(一﹚ 初心入道。忍力未淳。須託淨緣。以為增上。何則娑婆國土。釋迦已滅。彌勒未生。極樂世界彌陀世尊。現在說法。娑婆國土觀音勢至。徒仰嘉名。極樂世界彼二上人親為勝友。娑婆國土諸魔競作。惱亂行人。極樂世界大光明中。決無魔事。娑婆國土邪聲雜亂。六色妖婬。極樂世界水鳥樹林咸宣妙法。正報清淨。實無女人。然則修行緣具。無若西方。淺信之人橫生疑謗。竊竊論之。此方之人無不厭俗舍之喧煩。慕蘭若之寂靜。故有捨家出家。則殷勤讚歎。而娑婆眾苦。何止俗舍之喧煩。極樂優游。豈直蘭若之寂靜。知出家為美。而不願往生。其惑一也。
(二﹚ 萬里辛勤。遠求知識。發明大事。決擇死生。而彌陀世尊色心業勝。願力洪深。一演圓音。無不明契。願參知識。而不欲見佛。其惑二也。
(三﹚ 叢林廣眾。皆樂棲遲。少眾道場。不欲依附。而極樂世界一生補處。其數甚多。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既欲親近叢林。而不慕清淨海眾。其惑三也。
(四﹚ 此土之人。上壽不過百歲。而童癡老耄。疾病相仍。昏沉睡眠。常居大半。菩薩猶昏隔陰。聲聞尚昧出胎。則尺璧寸陰。十喪其九。而未登不退。可謂寒心。西方之人壽命無量。一託蓮苞。更無死苦。相續無間。直至菩提。可謂便獲阿惟越致佛階。決定可期。而流轉娑婆促景。迷於淨土長年。其惑四也。
(五﹚ 若乃位居不退。果證無生。在欲無欲。居塵不塵。方能興無緣慈。運同體悲。迴入塵勞。和光五濁。其有淺聞單慧。或與少善相應。便謂永出四流。高超十地。詆訶淨土。耽戀娑婆。掩目空歸。宛然流浪。並肩牛馬。接武泥犁。不知自是何人擬比大權菩薩。其惑五也。
由此觀之,如是『五者』,即所謂眾生往生極樂當辨明五惑,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極樂世界』者,是阿彌陀佛的國土名,因其國只有快樂而無痛苦,故名。又稱西方淨土,就念佛之言,雖通於諸佛,然諸大乘中念佛之言,獨限於西方之阿彌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國之誓願者,法界諸佛中獨阿彌陀一佛也。又『往生』者,去娑婆世界往彌陀如來之極樂淨土,謂之往,化生於彼土蓮華中,謂之生。往生之言雖通於諸受生,而諸教所勸之行,偏在極樂,故常以為對於極樂之別名,是淨土門之至要骨目也。又『辨明五惑』者,謂一切眾生,所以不入正道者,蓋為邪見之所覆故。是邪見者,緣一切相之所惑故,若夫摧邪顯正,殆無過就諸相義,辨如是五種惑也。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2年8月2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妙音書院 林水鎮居士合十 歡迎至[ http://mychannel.pchome.com.tw/channels/s/c/sclfam/ ]訂免費『妙音』電子報;
【座右銘】:只要悲智雙運,即能福慧圓滿,『佛果』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