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意念」與「媒材」?!
意念是作者呼應生命所欲傳達的感發、主旨,媒材是作者意念欲發生的基礎,兩者密不可分,簡單說明之。
若就散文與詩來看待,因為需要建立在呼應真實生命之上,故儘管作者刻意討好讀者而選擇具潮流性的媒材、題材,但這也是需建立在作者真有經歷過、體驗過的前提下。失去感發,缺少真實的前提將嚴重引響讀者閱讀的動力,此在上述幾點曾提過。
但就小說而言,撇去以真實生命的為基調的寫實小說,單就符合市場需求的暢銷小說來看,其媒材的選擇是具有娛樂性的。娛樂性題材與生命性的題材有別,一者具短暫過渡性的共鳴,一者具長久永恆的共鳴;前者建立在當下,後者建立在生命。
生命特質伴隨著個體性,這是截然不同於當下性群體的。重要的關鍵便是前者建立在以精神為本質,後者建立在物質為本質。人可以沒有物質來引響情緒而有愛惡欲,但卻不能沒有精神來決定生命象度。這是一種根本與延伸問題,將會探討至形上學的領域。簡而言之,物質受限於時空,精神相較之下較不受限制;因為記憶將可封存,但特定時空下的感招只能留存特定狀態下,也就是所謂潮流價值與生命價值的差異點。
潮流價值是可共同與這時代的所有生命經歷,但生命價值卻是各自特異有所不同的。若一篇散文或詩的生命性感動了讀者,其便是此生命在某程度上觸發了讀者的相似記憶,但作者與讀者仍各具獨特性,並未改變本質,但有本質延伸的可能。
散文與詩的寫作初衷建立在自我獨特的生命感發,若要牽強附庸群眾,此將喪失了書寫生命的意義。既不能使作者的生命特質彰顯,也無法使讀者生命產生共鳴。
可以造假嗎?當然可以!或許這對讀者不會如何改變,但對作者的自我生命上已產生瑕疵。這不是書寫生命,卻已經是虛構生命的層級了。
本文於 修改第 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