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青年朋友談學佛〉 陳兵
近幾年來,常有佛教青年或登門、或來信向筆者請教佛法,要筆者談談自己學修的經驗,從而得以了解到青年學佛中的一些問題及其苦惱、困惑。筆者自愧修學無成,無資格教人,在此僅作為一個早起步十來年的大朋友,就所見青年學佛中的問題,提供自己的一孔之見,以與青年朋友們作一次筆談。
佛教與青年
在近代佛教革命的風潮中,佛教,曾被人從自我反省的角度,謔稱為老年的宗教、學死的宗教。教徒年齡的老化,與整個佛教老氣橫秋的景象正相一致。直到前八、九年,不管到哪個寺院裡走走,都不難發現﹕佛教徒中,無論僧俗,老年人都佔了絕大多數;尤其是老婆婆,往往是各地在家居士的主體。而且其文化程度一般都偏低,容易給人一種愚夫愚婦的印象。這種現象,自有其歷史的、社會的及佛教弘揚等方面的複雜成因,對佛教的傳續也未必是不好的事。但難免使未深知佛法的人們產生誤解,以為佛教只講求個死得好、來世好,是老年人的事,與中青年無關,無補於現實生活的建設。早歲排佛,晚年崇佛,是過去不少名流士子所走過的路徑。聽說有位青年時信佛出家、後來還俗當了學者的老先生曾說過﹕「青年人不適宜學佛、研究佛教。」此話當非無其根據。
然而,從佛教的本來旨趣和流傳歷史來看,學佛,絕非僅僅是老年之事,而應是貫徹全部人生旅程、一統世間與出世間的大事。老年人固然應亟亟學佛,青年、中年人更應學佛,而且實踐菩薩道、弘揚正法、見道證果,主要是中青年的事;尤其青年,朝氣蓬勃,浪漫純潔,正是追求真理、形成人生觀的時期,最需要佛法正見的指導。青年精力旺盛,意氣風發,思想敏銳,上進心強,正是學習、成長時期,對學習佛法、修學定慧,具多優越條件。釋尊及佛門多數高僧大德,都是青年求道,釋尊成正覺時,才剛過而立之年。歷來證聖果、弘法利生的法門龍象,多出青壯年。《華嚴經》特別描述了一位精勤求道,於初發心時即成正覺的善財童子的事跡,樹為佛教青年的楷模。佛經中專對青年而說者,多達數十種。
筆者業深障重,發心學佛之時,已近而立之年,十幾年來最為愧悔的一件事,便是未能及早學佛,以致在煩惱妄想中虛擲了寶貴的青春,枉受了諸多苦惱。如今到了該成熟結果的時候,卻依然一事無成,力不從心,不能不常懷緊迫感,心想要是能早起步十年就好了,無奈逝者不返,青春難再啊!
這幾年來,佛教的面貌發生了今人欣慰的變化,教徒的年齡在迅速年輕化,文化水平也大大提高。不少年輕人,特別是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懷著追求真理的熱忱,研求佛學,其中不少已皈依三寶,精勤修學,還有現僧寶之相的。現在隨便到哪個寺院走走,都不難發現,佛教徒的陣容已大大改觀﹕禮佛、聽經、請購經書的人群中,衣著入時、現代氣味十足的青年男女越來越多;僧尼隊伍中,近幾年出家的青年僧尼,在各地寺院裡都佔到半數以上。筆者熟識的一些佛教青年,多數都有學士、碩士乃至博士學位,善根深厚,信心大,有理想抱負,很能下功夫修學,有的修行已上了路。筆者在竊羨之餘,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中國佛教在不久的將來必然煥發青春、欣欣向榮的希望。正確引導這一代青年佛子如法修學,健康成長,是關係到中國佛教前途與命運的大事,也是為國家樹才育人的大事。
佛法淵深浩瀚,法門萬千,須得善學、善入。善學之要,首先在當機擇法。青年學佛,須根據青年的特點,及各自的根器和修學條件,製定正確的修學方案,選擇合宜的修學法門。這對初入佛門,在世法和佛法兩方面都不成熟,甚而往往在心理上有毛病的青年人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佛法的修學,是需要一定的慧根的,若不善學,難得實益,易受損害。《華嚴經》中說,對於佛法,「智學成涅槃,愚學增生死;喻如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在台灣文化界弘法數十年的南懷瑾教授曾說過﹕「佛法唯絕頂聰明的上士和一聽就信的下士好學,中等人最不好學。一些人不學佛還起碼是個正常人,一學佛便弄得神經兮兮的,連個正常人也做不成了。」我相信這絕對是經驗之談。
據我這幾年的見聞,一些佛教青年很順當地摸對了修學的正確門徑;也有一些弄出這樣、那樣的毛病,在本來煩惱的身心,更加上學佛的煩惱。使本來就不大健康的心靈更加不健康,甚至被送進精神病院,還有送了命的,實在令人痛惜。責其咎,並不在佛法,而在於他們不善學法,缺了善知識的正確引導,或不聽善知識的教誡。
了生為主旨,菩提心、智慧、方便為首要
全部佛法,無疑是圍繞「了生死」這一核心問題而展開。古人對青少年,雖然有「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的警策;但死,對來日方長的青年人來說,畢竟非迫切之事。要青年人成天把死字貼在額顱上,念念為求死後的究竟歸宿而精勤修行,顯然不易生起堅固道心;即使能由此生起道心,也容易使人喪失生活的熱情,不利於青年的健康成長。聽說有個高中才畢業的姑娘,學了淨土法門後,便不準備考試、升學、工作,整天關門禮佛、念佛,計劃過一、兩年及早往生,弄得她的父母好不傷心。如此學佛,當然不是經論中所示淨土法門的正道。
人,既然已降生到這世上,在父母和社會的撫養教育下長到一、二十歲,二、三十歲,便負有不容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應好好走完應該走的道路。青年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前程似錦,國家和人類的美好未來,有待青年去創造,弘揚佛法的重擔,全賴青年來擔承。如果說,老年人學佛,不妨以「了死」為要,以解決死得好和死後的歸宿問題為重心的話,青年學佛,則應以「了生」為主旨。這裡所說「了生」,意謂參透人生的意義,提高精神境界,珍惜此生,過好應有的合理生活,創造最高的人生價值。實際上,只要能真實了生,了死的問題也就自然解決;若不能了生,連現前人的生活都過不好,即使孜孜念佛求生,責任未盡,資糧不備,恐怕也難遂往生了死之願。
人,渾渾噩噩、隨波逐浪地過一輩子不難,但要說到明明了了、合情合理地過好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亦即了生,可非簡單之事。這須對人存在的根本問題和人心世態有深澈的觀察,對人生的意義有明睿的認識,有正確的人生觀和過好合理生活的智慧、技巧。自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等問題,大概是初上人生旅程的青少年都會認真思考,而不容易得到正確答案的。在這人欲橫流、價值觀念混亂的現代,唯有佛法,堪以提供究竟的人生司南,在青年時代便能認準佛法這個究竟歸依處,從而能避免許多上下求索的困惑、苦惱,避開誤區,少走不必要的彎路,是大善根福德因緣,應當慶幸,應當珍惜。但學通佛法,善於運用它來指導生活,來了生,還須通過認真的思擇、觀修。
根據經教所示和自他修學的經驗,筆者認為,青年,尤其是在家青年,學佛的重心:不應在嚴格吃素;不應在課誦唱念;不應在持咒念佛;不應在坐禪入定;不應貪便宜求即身成佛、神通自在;不應亟亟求往生淨土。而應把重心放在了生的大本上,通過學習、觀修,真實發菩提心,獲得正確生活的智慧,掌握過好生活的方便。這其實是立志、處世、立身三大問題。
一生多少歲月 使人無盡揮霍
一杯多少美酒 讓人無法嚐盡
揮衣袖 舞輕影 與月共度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