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書籍館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4920
誰永遠居住在詩歌的體內 (兩岸詩論) 作者:沈奇
老實說買下這本書己有一段時間,但一直都沒有時間看,沈奇是何人也,我也不清楚,只從介紹紹中知道是大陸的詩論家,只因為是這個書名很吸引我,後來也看了博客來書籍館的介紹,就直接買下來,最近從書架上看到了這本書,應該是可以來讀一讀,於是就把它從書架上拿下來開始閱讀,有些覺得有趣的文句可以與大家分享....雖然只看前面一些,但可以感覺他是從一個大中國的角度去思考新詩在台灣的發展,這也是一種角度....
本書由洛夫作序..提到沈奇的幾個觀點
"台灣這塊土地,這段雙重放逐的特殊經驗,造就了一批傑出的重要詩人,也造就了一段相當悲壯的詩歌歷程,有它與這塊土地和這個寺代血肉相連的體驗與記憶,因此而驕傲與自豪,也難免常有獨書史又何嘗不可的情結"
"這是一個奇蹟-一群渴望”回家”而不得的人,將詩的創作化為持之一生的”回家的路”,並由此濃重改寫了中國新詩的歷史,創造了這歷史進程中,最為觀而特殊的篇章
----------------------------------
本書共分為三部份
輯一.論詩
表達作者對現代新詩的一些看法
輯二.評詩
作者評論洛夫.張默.席慕容等詩人之詩之看法
輯三.讀詩
作者讀洛夫.瘂弦.卞之琳.林煥章等詩人的某一首詩之看法
在輯一.論詩的部份
作者認為”詩是語言的藝術,更是生命的藝術,語言的實現背後,是生命意識內在驅動,是自由呼吸中的生命體驗與語言的詩性邂逅,自然而灰生成了詩的各種形式,而非在現成的語言模式中填充進生命意識.
”就詩的理論與批評而言,似該告別日趨空轉的學術產業,回歸感性體驗,回歸生命詩學;就詩的創作而言,更須拒絕高蹈與傲慢,轉換話語,落於日常,回歸素樸與堅實,培養讀眾也新近讀眾.”
(待續)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