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鄰城詩風詞韻《與友論詩人、論詩歌、論詩讀者(1)》一文:
https://city.udn.com/61618/3141972?tpno=0&cate_no=0
說是淺談,依舊是淺談,有時往往一談,就好像定案成為了學說或論文,其實,寫這些淺談的本意並非如此的,只是希望能適度保持中立地分享。
曾經有友人說,民意是經過討論的。
我不知道有沒有誤用或斷章取義,但我還是分享一種經驗:看一篇文絕對避免百分百的全盤接收。
每篇文的每字每句,都有其適合的對象,並非整篇文都適合閱讀著的你。
而你必須敏感的即刻察覺,找出受用的部份。
十月才正式重新啟動城邦的城市,最近一直在淺談自己在寫作上的經驗,關於寫作,似乎就是一種人生習作,或許誠如引文所感慨:只是把它當成了記錄和宣洩的工具。
其實,我一直不覺得自己了解過什麼詩歌或是什麼小說呀、文學散文的。有時候,將文字當成朋友的感覺勝過外在一切。
勝過了給自己、給文稿、給文友這一切,只是想用心與文字作朋友,友誼便是那座橋樑。
或說寫作有內在面與外在面,我想我只是在充實內在面。外在面才會考量許多,甚至是突圍。
其實沒有人逼著誰,也沒人被逼著,考量到詩歌廣大受眾的,通常絕大部份不該是行文者,行文若到了彷若走在天際,便能自High成是一個天行者。當然,也是有這樣的人,不劃在市場的價值觀界限內。
或許真的聽到這樣的說法:詩歌走向大眾是一種悲哀。那樂在悲哀裡的人,或許還得面對接著的說法:天!比悲哀更悲哀!的確,還是有人沒救了,是吧!
幼稚園有什麼不妥?
記得小時候,這是成長必須過渡的驛站,如果不能體驗到,又如何面對歲月?梅花不也一樣?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精品,更是身外物了,什麼是精品?是GAS優良冷凍標誌嗎?
詩人這個頭銜也是。
市場與功利心的確使人腐朽。
誰能保證腐壞的程度不是那樣嚴重的呢?
引文所提,作者: 路過的人[20739465]:
他們要拋棄曾經養育了他們的大眾。
這是個似是而非,非中如是的某種說法。
如果,真的是關切著大眾的,究竟是關切著如何獲得大眾的內心的尊敬?還是實踐為大眾內心所尊敬?如果,真是關切,或許有少數人的對焦與你不同,又有誰能拋棄自我的堅持?曾經,有人如此信誓旦旦:啊,我是如此自High!
作為最廣大的詩歌的受眾,詩歌不過也是如此,當成日記寫,可以節約紙張。
這一句,看到節約紙張我不禁微笑,的確如此,還非常時尚的實踐環保概念。
一個十多歲的小孩從箱子裏翻出了一個破破爛爛的作業本,他虔誠地對我說:“幫我看看,我寫詩了”。我說我不看這些......
其實,真的好可惜,或許這小孩有如泰戈爾那般天才。
他絕對需要第一眼的讚美與鼓勵,這就像人們總渴望、欣喜於清晨第一道曙光一般,在面對大眾之前,或許該先面對的是自己的心,如果不能對自己再好一些,接下來所關注的,將也不再那樣的好了。
你把你認為是崇高的詩人們一個又一個地搬到我面前,讓他們排成軍團,象我宣戰。我早就投降了。白旗掛滿了城樓。
如果詩人這個詞的意義只是堆疊,那這樣的投降或許早已不論成敗,這該是自我枷鎖的設限與堆砌了吧!
現在我看看你的日記吧,如果你不認為那是你的隱私的話。
可以與小孩成為朋友的,就像與文字成為朋友一樣簡單,當一個人願意敞開心胸,這個機會如此難能可貴,如此值得珍惜,他願意與你分享,卻深受懷疑與確認,如果你真以為他需要的是這樣的話。
沒有人知道森林的痛苦。然後哀歎,環境惡化,已經不適合詩人們的生存。這世界多的是盜伐者。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森林或許痛苦,但你如何知道?或許整片森林抑鬱而灰藍,只要從一棵樹苗守住,便會有更多樹苗守住的可能,若真要宣戰,開口的不會是森林,離開的不會是森林,應該有人願意劃分出一個保護區,從此,便只能被動地將森林守護成為國家森林遊樂區,只能如此被動而遺憾。
沒有林木願意被盜伐。
回帖者: 路過的人[20739465]
我們要做的是關注人們的思想,關注人們的生活,傾聽人們的痛苦或者幸福,建立友誼,培養和諧這些基本面。還是只是關心什麼詩歌的語言和技巧?
同意關注人們的生活與傾聽,鼓勵建立友誼與培養和諧,這是內在精神層次的部份;但我也同樣期待詩歌語言與技巧的創意與純熟,這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成長,除非一個人不願持續進取。
詩風作為一個QQ使用者的詩歌論壇,它本身有著巨大的空間和使用時的便利性。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直接和幾乎是最廣泛的民眾進行對話。並且直接看到來自民間的新鮮元素。在今後,這個使用人群將覆蓋整個社會面。
同意詩歌論壇本身有巨大空間和使用的便利性,有時這樣的確意味著人們走進了社會的縮影與迷你社會,但這樣仍無法代表廣泛,就像抽樣會有落差,另外一點,你無法掌握緣份的奇妙。
這個使用人群仍不足以覆蓋整個社會面,每個論壇份子必須有『我們的力量並未如此強大』這樣的心理準備,因為社會上仍有更多朋友,從不曾亦無法預料自己踏入過的領域,不是每個行業都能經營自己的喜好,有些人甚至一輩子不曾想過自己的價值,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打算。
而我們的《突圍》無論怎樣都是過濾後的人群。是個小圈子。
就像是一個國家森林遊樂區,只供人們假日來來去去,或許再見某對夫妻,是三十年後的事了。
現在的論調十分可笑,仿佛詩歌只是語言和技巧下的產物。但實際上,詩歌應該具有更加廣泛的含義,它包含著社會學,哲學,美學,甚至行為藝術。這意味著我們要把眼光放到整個社會的各個基本層面上去。
我們不能期待除了自己以外的別人,即使自己多有抱負。詩歌無法以語言和技巧概括就是某種產物,它甚至不曾出現過,更不曾真實過,它只是被栽植在那兒,偶而會過去澆澆水,有時是雨水灌溉著,要施肥的時候便會出現,看自己喜歡如何充實,它便會深深茁壯,在以為灑下了社會學、哲學、美學,甚至行為藝術等的光末、微風或是水滴,它只是調和著,就像呼吸而生存一樣自然與簡單。
如果行文者是路人,樹苗是文稿,那麼文友便是光末、微風或是水滴了。
這個環境是座森林,你必須清楚了解並且堅信,或許,連行文者都不曾仰望過每棵樹的全貌,他們或許連種一棵樹都得如此謹慎,但他們仍是歡欣鼓舞。
究竟為什麼,要將詩歌想的這樣複雜?
或許該問,為何要釐清行文者、文稿與文友間的關係?
不就因為喜歡而自High嘛!
有人,依舊如此珍惜……
以上為個人單純的感受,與好友分享。另補充:若提到詩歌在寫的時候想到的語言或技巧,夏宇會笑話的話,我將混亂什麼是真正的笑話。每個人下筆同時都會有寫作時的邏輯與規則,就算沒有,也應該有其習慣與特色,這就是詩語言或技巧,或許不是普遍學習到的文字說明,甚至是所謂『修辭』,但卻還是可以勉強稱之技巧,這是我讀其詩所感受到的。
論壇的確是個讓人懷念的好地方,冷泉映月不錯,以前的六藝也很好。
如今又發展出許多不錯的論壇,這真的是福氣呀!
願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