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演】陳凱歌
【演 員】黎 明、陳 紅、章子怡、孫紅雷
【劇情簡介&心得】by 磊瑄
這部電影主要是描寫中國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傳奇的一生。
梅蘭芳原是娶了王明華為妻,生下一兒一女,不過兒女皆夭,王明華身子不好才在天津調養身體。之後他又娶了福芝芳(陳 紅 飾),生有九名兒女,但僅四名兒女存活下來。芝芳是梅蘭芳唱戲事業的好幫手,也是跟了他一輩子的女人,但卻不是他最愛的女人。在他的婚姻裡頭,先是遇上了京劇名旦劉喜奎,喜奎與梅蘭芳心靈相通、志趣相投,但為了成全京劇大業,也為了保全梅蘭芳的安全,喜奎黯然離去,兩人分手。之後他才又遇上孟小冬,二度愛上了別的女人。
這部電影的劇情刪去了王明華跟劉喜奎那兩段,讓整部戲的主軸更明顯也更加簡單。梅蘭芳(黎 明 飾)出生於北京京劇世家,承襲父輩,乃梅家第三代傳人。那時代的戲子,地位跟娼妓沒兩樣,是最讓人看不起的行業之一,即便梅家在當時是有名氣的,還是讓人看不起。他的大伯在他小時候給他寫了封信,告誡他人不要出名,平凡過一生才是真幸福。當時他年紀還小,不懂大伯給他寫的信真正的含義是什麼,他只是單純的熱愛京戲,純粹將生命的熱情投注其中。
有回梅蘭芳的戲在戲園子裡上演,當時一位從西方留學歸國但卻鄙視京戲的學人邱如白(孫紅雷 飾)看了他的戲,立刻迷上京戲;迷上扮相比女人還女人的梅蘭芳的戲,更發現了京戲的深度與涵養。邱如白原是個當官兒的,迷上梅蘭芳的戲他一回去,就給梅老板寫了封信。他信上道:
「我頭一次看您的戲,就迷上了。都不知該把您當成男人,還是當成女人,好像一鼓掌,就會洩露了心裡的一個什麼密秘一樣。可只有心裡最乾淨的人,才能把情慾演得這麼到家、這麼美。我在西洋考察過戲劇,如果有什麼事情我能幫忙,告訴我,一定盡力。」
邱如白以他在西方所學有關戲劇方面的知識,結合中國京劇的涵養,建議梅蘭芳在演繹上有所改變以求突破,然而卻遭當時京劇翹楚十三燕非常極力的反對。梅蘭芳為了想在演出上有所新意,毅然決然接受十三燕的挑戰,以新舊演繹之京戲一較高下。沒想到梅蘭芳扣人心弦的演出搏得滿堂彩,觀眾天天爆滿、座無虛席,至此便宣告梅蘭芳的時代已經來臨。沒多久後,梅蘭芳就與邱如白結為兄弟,梅蘭芳喚邱為「三哥」;邱喚梅為「畹華」。自此邱如白便成了梅蘭芳在中國京劇界達到顛峰的重要推手。
事業如日中天的梅蘭芳,在這時候認識了唱老生的孟小冬(章子怡 飾)。兩人在偶然的機會裡同台演出,排戲的過程中小冬與梅蘭芳惺惺相惜,排出了感情。邱如白發現兩人間的愛情,為了梅蘭芳的京戲事業,他決定要拆散他們。他來找小冬,想勸她離開畹華。他說:
「畹華跟了我們這麼多年,他心裡的孤單一直都還在,直到他碰見妳。可他的所有、一切,都是從這份孤單裡頭出來的,誰要是毀了他這份孤單,誰就毀了梅蘭芳。」
小冬說:「您說的我懂,可我就是沒法離開他。」
芝芳也對小冬說:
「求妳讓梅蘭芳清清淨淨的唱戲,成不成?梅蘭芳不是妳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兒的。」
這會兒,倒讓小冬下了決心離開梅蘭芳。
邱如白不放心,又設了個圈套讓小冬與梅蘭芳非分手不可。一場戲迷妒恨小冬的血案讓小冬鐵了心的離開,到頭來梅蘭芳才知一切都是邱如白的計謀。邱如白對生氣的梅蘭芳道:
「畹華,你只差一步你就出神入化了,我不允許任何人擋你的道,哪怕是這件事情我做錯了。」
梅蘭芳從中國紅到日本、紅到全亞洲,甚至紅到美國去,他的一生不論是事業還是感情皆多彩多姿而傳奇,但他的生命卻是孤獨的。沒錯!一個人要完全徹底沸沸揚揚的成功,不但需有貴人相助,還得有天份、肯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多多少少個孤單才能堆砌而成。邱如白明白這道理,唯有孤單,人才會將熱情全投注在一件事情上,心無旁鶩。所以就算明知自己做錯了,他也不後悔,因為他要成就一名偉大的京劇大師,更要讓中國的京戲發揚光大。
戲看到這,確實令人感歎。要成功的人,必需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單;但只有「孤單」,就真能成功嗎?有的人即便孤單了一輩子,他還是與成功無緣。人在很年輕的時候都會意氣風發的想,只要忍受一點孤單,多多努力就可以輕而易舉的達到成功。非得要等到成熟的年紀,歷經了一些世事,才發現要成功並不只有忍受孤單,埋頭努力拼命那麼簡單。要知道,「成功」對那些成功的人而言是一種宿命,是上天注定早已安排好了的,而所謂的宿命,說白了就是「機遇」與「天份」而已。機遇可遇不可求,可一個人的天份到哪,卻決定了他的成就能到哪。如果成功真這麼唾手可得的話,那成功的人便比比皆是,也就再也沒有什麼好讓人窮其一生來追求的了。
戲裡的梅蘭芳,多年後終於懂得大伯當年寫給他那封信的真正含義。他愈是成功,愈不能隨心所慾,愈不能隨心所慾也就愈無法得到自由。即便他想棄名利求去,當一名平凡的人也身不由己。他的成功造就太多人機會與甜頭,就算他肯淡出,那些因他而得到利益的人還是不肯就此罷休。張愛玲曾說過:「成名要趁早」。但真要像梅蘭芳成這等大名,卻得要賠上一輩子的快樂與自由才能真正得到呀。高處不勝寒不就是這樣嗎?
整部戲的色調我個人非常喜歡,很中國的、很和諧的。也如實考證了上個世紀的上海、北京,有某部份場景雖是搭建,但卻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