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音樂故事
市長: 傻傻  副市長: 小帥哥~女人可以這樣過日子 Nan◎v◎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人文藝術音樂【音樂故事】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浮生樂音說舊夢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懷念中小學歌曲探源:緣起
 瀏覽2,190|回應4推薦9

mushin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9)

傻傻
品涵
佛力
番番
◎v◎
小帥哥~女人可以這樣過日子
連小混你給我面壁立正站好, 別去惹熊貓
淇松仔
Nan

在台灣念小學和中學的時候,音樂課是我最喜歡的科目之一,許多以前唱過的歌曲至今都還在腦子?。小學?唱的大部分是兒歌,像“造飛機”、“農家好”、“小蜜蜂”等等。也有民謠歌曲像“採蓮謠”、“茉莉花”等。印象?頭倒是沒唱過台灣民謠,很是可惜。

到了中學,唱的歌曲就更加豐富了。我們唱了許多藝術歌曲,像黃自寫的“天倫歌”、“踏雪尋梅”、“玫瑰三願”,黃友棣寫的“問鶯燕”、“杜鵑花”、“中秋怨”,李中和寫的“白雲故鄉”,勞景賢的“五月?薔薇處處開”,劉雪厂的“紅豆詞”,趙元任的“叫我如何不想她”等等。真的是美不勝收。

念台中一中的六年期間,也參加了學校的合唱團,唱的歌曲就更多了,現在還記得的,像“旗正飄飄”、“西湖”、“滿江紅”、“再見吧我的故鄉”等。

我們唱過的歌曲當中,有一些明顯的是外國歌曲編了中文歌詞,像“羅莽湖畔”、“冬天不久留”、“夏日最後玫瑰”和“菩提樹”等。有一些歌曲,因爲在中學開始接觸西洋古典音樂的關係,知道是從古典音樂的旋律或是歌劇中的歌曲改變過來,像“夏天?過海洋”、“遊子吟”。

另外有一些很好聽歌曲,不知誰是作曲家,但是因爲中文歌詞極其古典,從前還以爲是中國的古曲。例如李叔同填詞的“送別”,“春遊”等。

最近的二十年,拜網際網路的方便,查資料容易得多,才驀然發現,中小學時代的許多歌曲原來來自西方,而且許多是經過了日本輾轉傳到台灣的。

為什麼要經過了日本輾轉傳到台灣呢,這可要從明治維新說起了。原來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勵精圖治,連在文化上也要吸收西方文化的長處。明治5年(1872)頒佈了現代教育制度,音樂教育也包括在内。1877年東京女子師範學校(今天御茶水女子大學的前身,御茶水是地名)的附屬幼稚園開始唱歌教育,是日本現代音樂教育的濫觴。日本的文部省(教育部)也開始向日本的作曲家徵求西式的音樂作品,在1910年發表了第一套“尋常小学読本唱歌”,其中除了日本傳統的兒歌和民謠之外,還有日本作曲家應徵文部省寫作的洋式歌曲,以及從西方歌曲中填上了日文歌詞的許多歌曲。這些歌曲很快得到正面的回應,在民間傳唱開來。

李叔同從1905年到1910年在日本留學,剛好接觸了許多傳到日本的西洋音樂,回到中國以後,他把他們填上了極富詩意的詞,造就了許多流傳至今的名歌。

但是根據賴美鈴和劉麟玉教授的研究,更多的西洋歌曲是因爲台灣受日本統治的關係而傳來的。台灣總督府在1905年 編了唱歌教授細目,1910年出版了公學校唱歌集。光復以後,這些音樂教材以及培養的音樂師資成了台灣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礎。當然,日文歌詞改成了中文歌詞是必然的事。可惜在由西洋歌變成東洋歌以及日文歌編成中文歌的過程當中,有些原來曲子的作曲家、歌名和歌詞喪失了,造成了一個斷層的現象,讓三、四年級生在懷念過去的歌曲之餘,卻找不到這些歌曲的源頭。

這個夏天,在心境潛沉的期間,因爲一位網路上的好友決定從城邦?抽身休息,而寫了一篇文章送她。這篇文章涉獵到一首中學時代喜愛的歌曲《秋曉》,而這首歌就是由愛爾蘭民謠改編過來的。有了這個起頭以後,引發了尋找其他歌曲源頭的好奇心,又陸陸續續找到了《依然在我心深處》,《秋聲》等等歌曲的資料,來和大家分享。

我的希望,是每篇文章中以從前唱的中文歌詞開始,追溯到原來歌曲的作曲家、作詞家。把原來的歌詞以及音樂錄音貼出來,如果能找到日文的版本,也一併貼出。

目前計劃的歌曲有以下的這些,如果你有什麼建議,請告訴我,有什麼資訊也請提供給我。如果你知道這些資訊已經存在,更務必告訴我,這樣我就不用費心再花時間了。

依然在我心深處
夏天?過海洋
憶兒時
秋聲
秋曉
送別
遊子吟
青青校樹
甜蜜的家庭
賣花女
羅莽湖畔
冬天不久留
夏日最後玫瑰
菩提樹

又及:附上的這個音樂是歌劇《瑪莎》(Martha)?的抒情曲,主要的旋律也被改編成中學的歌曲,不過我只知道開始的歌詞是“天初曉 起身早 餐餐麥飯…”,以後的就不記得了。如果你知道,請告訴我好嗎,先謝了。

以下的歌曲是網友們提出的,謝謝,請繼續提供,不知道歌名的,有片斷歌詞也沒關係。

歸來吧,蘇蘭多(Apple)
催眠曲(Apple)
遠足(∮sabrina∮)
野玫瑰(黑娃)
老漁翁(黑娃)
鱒魚(黑娃)
美麗的夢仙(黑娃)
念故鄉(黑娃)
山腰上的家(黑娃)
快樂頌(黑娃)
荒城之月(黑娃)
秋柳(霈青)
快樂地向前走(GigglyFish)
靜夜星空(∮sabrina∮)
阿頓河(耀星/Apple Blossom)
春野(曡曡青山含碧)(耀星)
離鄉(幽靜的園裡)(Eddie)

《瑪莎》(M'Appari (Ach So Fromm)


Living in the present. Living in the Spirit.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820&aid=3564098
 回應文章
真棒
    回應給: mushiner(mushiner) 推薦0


傻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出岫大哥

這些曲目,光看歌名,

就覺得一定有值得期待的歌詞和旋律

必是豐富而美麗的饗宴

很期待您的的分享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820&aid=3573154
民謠搖滾化的大哥大 ~~ 貓王大哥 ~~
    回應給: mushiner(mushiner) 推薦2


連小混你給我面壁立正站好, 別去惹熊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傻傻
mushiner

溫柔又搖滾的聲音... 難怪跟民謠這麼麻吉 ~~

It's Now or Never -- 哇咧太陽 ~~

Wooden Heart -- 怎麼跟棉花似的浮雲連在一起啊 ~~

Aloha Oe -- 珍重再見囉 ~~

No More -- 白鴿ㄍ溫這個也沾上邊哦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820&aid=3568987
最真誠的情感表達
    回應給: 連小混你給我面壁立正站好, 別去惹熊貓(ccplj) 推薦3


mushin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傻傻
連小混你給我面壁立正站好, 別去惹熊貓
番番

謝謝連兄這麼豐富的分享。民謠的確是感情真實的流露,別的都代替不了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820&aid=3566224
缺了台灣民謠&歌曲... 就像蘋果派缺了一塊 ~~
    回應給: mushiner(mushiner) 推薦5


連小混你給我面壁立正站好, 別去惹熊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傻傻
番番
◎v◎
Nan
mushiner

除了愛國歌曲之外, 歌曲應該是跨時空跨種族的.

好的歌曲, 不論其語言形式, 終將傳頌百年, 無法用人為的方式予以禁止. 因為美善是人心的基本要求. 在我們的音樂教育中, 缺少了台灣民謠&歌曲, 就像蘋果派缺了一塊一樣. 而這一塊對多數人來說, 正是他成長經驗中, 沒有被歌詠或無法用歌詠形式表達出來的情感. 怎麼說, 都是個缺憾.

以層次來看, 台語歌曲, 不論來源為何, 所涵蓋與關照的層面, 可以微細到礦工小民, 打拼奮鬥的心聲, 是最貼近內心跟生活經驗的, 這遠非虛無的三廳式電影插曲, 及愛國歌曲所能及於十一. 台語歌曲之所以一度被壓抑, 原因眾所周知, 不必細究. 但只要這個母語存在一天, 優雅, 純樸, 悲喜等情境, 都會隨著時代的變遷, 由繁衍的子孫傳唱下去.

台語歌曲確實有一部份屬於演歌性質. 但這並不限於台語歌, 許多華語歌曲也來自日本演歌. (http://blog.xuite.net/lynnman/music/19151122) 優美的歌曲, 配上不同語言的歌詞, 其實是來自人心共同的感應, 本不必賦予過度解釋. 只要是共同的感應, 更多的演譯, 只是更加豐富人心, 應該更加珍惜才是. 你如果曾被野台戲, 布袋戲之雜亂而豐富的配樂所感動, 就不會計較他是來自西洋的《出埃及記》(史艷文主題曲) 還是東洋的《霧夜的燈塔》(五爪金鷹配樂).

台語(河洛話)(跟客家話,粵語...)原是漢唐用來吟唱詩詞的優雅語言. 因為政治的原因被惡意扭曲為東洋殖民地皇民化的象徵之一, 而一度(??依然)被惡意鄙視, 以維持某些人政治上的利益. 但是, 只要優美的台語歌謠繼續傳唱, 人們終將牢記, 這樣優美的語言及音樂, 是表達內心情感所不可或缺的.

李泰祥大師在製作《中國交響世紀》的 12 張 CD 中, 除了我們從小在課本上聽到的優美中國邊疆民謠之外, 台灣民謠, 包括較近的校園民歌及流行歌曲, 竟佔了 7 張, 超過其他地區民歌的總和. 這也許說明了, 人的情感表達與自然感應, 還是以在地的方式, 媽媽的方式, 最為自然有共鳴吧 ... (喜歡就聽聽《 台灣幻想曲》10 首台灣經典樂曲之管弦樂版: http://blog.udn.com/ccplj/2721135)

根要紮在土壤裡, 只要離開土地就無法生存. 生活跟語言及音樂也有相同的道理 ~~

---

關於台語歌曲的一些研究, 包括日本殖民及國語政策的影響, 及台灣知名作曲家創作的能量, 與原創歌曲的背景故事, 請看...

《論台語歌曲反殖民的精神》 吳國楨 2005
台中: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http://ethesys.lib.pu.edu.tw/ETD-db/ETD-search/getfile?URN=etd-0726105-101203&filename=etd-0726105-101203-1.pdf or
http://ethesys.lib.pu.edu.tw/ETD-db/ETD-search-c/getfile?URN=etd-0726105-101203&filename=etd-0726105-101203-1.pdf

《台語歌曲與國家統治》 蕭曼茹 2008/07
高雄: 國立中山大學 ("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http://etd.lib.nsysu.edu.tw/ETD-db/ETD-search-c/view_etd?URN=etd-0707108-101059

《1950、60年代「日本曲台語歌」研究》 鶴田純 2008/08
台南: 成功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http://etdncku.lib.ncku.edu.tw/ETD-db/ETD-search-c/getfile?URN=etd-0830108-123623&filename=etd-0830108-123623.pdf


作詞家葉俊麟與台灣歌謠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 Google 圖書
作者: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3h5c35Kvi5MC&pg=PA72&lpg=PA72&dq=%22%E8%AB%96%E5%8F%B0%E8%AA%9E%E6%AD%8C%E6%9B%B2%E5%8F%8D%E6%AE%96%E6%B0%91%E7%9A%84%E7%B2%BE%E7%A5%9E%22&source=bl&ots=XGDesV77g7&sig=gMCUgk4Z70w8JerF3BxaStmndvo&hl=zh-TW&ei=NmiASuaJDpvs6APsl8xP&sa=X&oi=book_result&ct=result&resnum=8#v=onepage&q=%22%E8%AB%96%E5%8F%B0%E8%AA%9E%E6%AD%8C%E6%9B%B2%E5%8F%8D%E6%AE%96%E6%B0%91%E7%9A%84%E7%B2%BE%E7%A5%9E%22&f=false

or

http://books.google.com.tw/books?id=3h5c35Kvi5MC&lpg=PP2&pg=PP2#v=onepage&q=&f=true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820&aid=356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