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38年開始,百萬大軍隨著國民黨來台,住在大大小小不同的眷村。
有的村子講南京話、有的四川話、有的村子講山東話,有的湖南話;但通常是五湖四海,種族的大熔爐。
這些媽媽幾乎都二十出頭,離鄉背井,無親無故,如果不是大家同病相憐,相濡以沫,何以為生?所以像孫媽媽這種熱心雞婆的媽媽不算少。
戰後出生的小毛頭都差不多大,從小一起爬樹、打架、上學、玩耍,培養了一輩子的革命情感。記得那時玩官兵捉強盜之類的遊戲,全村總動員,起碼二十幾個小孩,瘋的不得了。像光陰的故事中的陶復邦這樣的皮蛋多的很,經常看到媽媽拿著棍子追也追不到,氣喘吁吁的嘴裡仍然罵個不停。這可是竹籬笆外的小孩無法體驗的,我有同學告訴我,她頂多樓頂騎腳踏車而已,孤單沒伴。
只是隨著時光流逝,年輕人(如今也是中年人了)出了竹籬笆發展,留下年邁的雙親,老人家們拿把籐椅話話家常,等著太陽下山,伴著電視睡覺。如今寸土寸金,眷村紛紛拆建,竹籬笆倒了,老人家搬到見不到鄰居的大樓。濃濃的人情味也沒了,如今鄰居只是偶爾在電梯裡相見,誰也不知對方姓啥名啥,好個比鄰若天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