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咩布屋
話說天下大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演義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中國人共同的語言。可以說; 人,事,地,物,只要沾到邊就會充滿無限的吸引力。這部書融合推理,玄祕,幽默,機智,風格。以人為本,加油添醋,極盡想像之能事,每則故事簡明俐落,讀來毫不費勁,作者舉例三國中小故事願與讀者分享。1, 關羽缺關刀而亡; 關羽有位部屬名叫周倉,替關羽扛提大刀供應關羽作戰,關羽守荊州。吳國有位智囊名叫呂蒙,約周倉喝酒,因呂蒙跑步極快就對周說; 如果把腿毛刮掉速度不但快,侍候關刀給主子用不會供應不上。周倉中計,毛刮光排汗不易,速度更慢,力大無窮的關老爺因缺刀被呂蒙抓住砍掉腦袋。2,五歲神童周瑜; 有次周瑜外公第一天買回八條魚,第二天買回九斤肉,第三天買回七罈酒,外公問周瑜是否記下?他回答全記在帳簿上,外公一看是一條長槓,另一條短槓,在長短槓上是個大圓圈。外公要周瑜解釋他說長槓代表魚在旁寫8短槓代表肉寫9圓圈代表罈酒寫7外公問如何唸,周瑜回答; 外公買回八條魚,九斤肉,七罈酒。外公笑說; 乖孫全對。3,奇才蔡邕; 漢朝末年,有個才學之士名叫蔡邕能詩善文,因皇上昏庸,在朝中實在待不去到江南一遊。江南竹蘆葦多,他信手拿來就做起笛子,某天正遇中午家家戶戶燒柴煮飯,他聽到劈劈叭叭聲,趕緊幫煮飯滅火,別人當他是書呆子。有天他終於看見有位婦人正用一塊梧桐木燒飯,他急忙慌張把木塊拖出爐灶來又是手打又是腳踹直到火熄,對婦人說; 要做笛子請讓給我好嗎?蔡邕看梧桐木只剩下細枝,但他把剩下細焦木塊製成樂器,經過他一敲打製成清脆的銅音。某天; 蔡邕到涼亭歇息,他抬頭一看亭子上樑子是竹子編成的,他琢磨半天,一會兒從東往西數,數到第16根竹子把它抽下來當場製成竹笛,拿起一吹清脆悅耳。也在涼亭納涼觀眾紛紛誇讚蔡邕真是人間奇才。敬愛的讀者們; 三國故事太多,從故事中學會機智,風向,邁向健康的生涯,願與讀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