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心天心地
市長:游老老  副市長: 國際日報/時代論壇古 月 恩沛老大不~小王子安安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情感交流心靈【心天心地】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你怎麼辦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徐敏雄: 從慈濟的社會服務看台灣基督教會的宣教
2007/04/09 06:18 瀏覽3,389|回應5推薦8

麥芽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8)

孫立人的粉絲
掬馥 (外出,遲覆,祈諒)
人微延卿
咩咩布屋
老大不~小王子安安
國際日報/時代論壇
紫鴉
游老老

老丐很尊敬: 向別人學習的人. 與市民共享好文:

從慈濟的社會服務看台灣基督教會的宣教

作者/徐敏雄 


 


「慈
濟功德會」,這個由佛教團體所組成的民間慈善團體,在台灣這幾十年來的興起已經引起國內外各界的注意,目前該會的會員已經超過兩百萬,反觀台灣的基督教
會,信徒的比例一直維持在百分之二,雖然贊助或參與慈濟功德會社會服務的會員不一定都是佛教徒,基督教會的宣教也不必依循其他宗教團體,但是為何上百萬的
台灣民眾會對慈濟如此信任,對慈濟志業產生極大的認同,慈濟對台灣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卻都值得我們思考與反省的。
 



濟的信仰主要以大乘佛教思想為主,但是信徒們的言行並非都採自佛教原典,而是以證嚴法師的一些「智慧短言」為圭臬。從宗教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大乘佛教雖然
是主張入世度眾生的宗教,但是其終極關懷還是在「涅盤」,他們對於社會結構的不公義並不十分強調,以慈濟而言,甚至主張信徒或會員不應該參與政治活動。就
當前台灣社會普遍存在許多不公義的情況來看,民眾應該十分渴望正義的來到,為何強調社會公義的基督教沒有受到台灣民眾的認同,反倒是慈濟功德會得到大眾的
支持呢?要探討這個問題必須從各方面作深入的分析與了解,就本文而言,筆者以下僅從慈濟與台灣教會在社會關懷方面的差異性表達個人的看法。
 



當台灣有急難事件發生時,我們從媒體上看到的不是基督徒團體,更不是政府相關單位的關懷,而是一些穿著平常素衣制服的慈濟功德會會員;平時最常走入社區關
懷孤苦老弱的人,也是這群慈濟的會員。人是有情感的動物,特別是當自己處於患難困苦的時候,即時的雪中送炭是最令人窩心的,重點並不在於這類的關懷金額有
多少,而是那份發自內心的關懷。
 



我實際參觀慈濟功德會的一些行動後的了解,許多慈濟功德會的會員過去都是社會的弱勢,在受到慈濟的關懷與幫助後,之後常常都會懷著感恩的心自動自發地加入
慈濟的行列,成為慈濟的會員之一。這些慈濟會員的「見證」之後都被口耳相傳著,甚至編輯成書,這些文字又成了慈濟宣傳他們行動理念的最佳紀錄。許多人聽了
慈濟感人的故事浪子回頭,更有企業家不但捐款贊助慈濟,甚至親自躬身參與慈濟的社區服務工作。就這樣,有人起頭開始關懷弱勢群體,有人傳講他們的事蹟,有
人因為這些見證加入他們的行列,慈濟就好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形成今日的規模。
 



觀台灣教會的宣教行動,從一百三十幾年前基督教正式傳入台灣起,西方的宣教師便以醫療改善台灣的衛生和健康環境,又以教育事工提昇台灣民眾的教育水準,之
後又增加了慈善救濟和宗教輔導等社會服務,這些對於教會的宣教而言都發生了極大的功效。隨著工業化和都市化的發展,台灣民眾的需要已經從醫療、教育以及經
濟等方面擴及心理與社會等其他領域的需求。在此同時,基督徒的經濟環境也普遍改善,不但大多數的教會都集中在大都市中,各教會的禮拜堂也蓋得美輪美奐,進
出教會的基督徒穿著打扮也常常是中上階級的模樣。但是,我們是否延續過去教會對台灣民眾的關懷,社會關懷的品質是否也相對提昇。
 



督教是愛的宗教,但是如果這份愛僅僅是停留在口頭的傳講,是否真的能讓還沒認識上帝的民眾感受到呢?目前許多學校的團契,特別是福音派的一些學校團契和地
方教會,在聚會中常常會查考聖經中有關愛的教訓,我們也都知道信仰不是嘴裡說說而已,而是要照上帝的教導行出來,但是,不知道有多少團契和教會真的願意付
出代價去行出來。
 



前在一個社會福利機構工作,機構在推動一項社區關懷工作急需要義工的參與,我的同事知道我是基督徒,便要我到基督徒的團契中去問問團契的弟兄姊妹是否願意
參與義工工作?說來慚愧,以我過去對基督徒團契的認識我很沒信心,後來硬著頭皮網路上貼了一篇招募義工的消息,果然沒有人過問。之後我也建議那個團契的輔
導是否可以讓團契的基督徒在參與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實際去體驗愛的意義,輔導告訴我:「我覺得基督徒在沒有對聖經有充分了解時不適合參與社會服務」。
 



不是一個團契的現象,相信台灣許許多多學校或地方教會的團契的輔導或基督徒都有這種想法。但是,這種觀點真的令我很疑惑,如果信仰是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
如果聖經不只是一本書籍,那麼愛的教訓是否應該從生活中去實踐、去體會、去學習呢?沒有感受到愛,沒有真的對那些弱勢者付出愛的人,真的能夠了解聖經中
「愛鄰人」的真意嗎?所謂的對聖經有充分的了解是不是熟背聖經經文就好了呢?之後,我和我的同學只好去找慈濟的社團,他們雖然不是一口答應,但是卻表現出
很慎重考慮的態度,也和我們討論多次,最後雖然也沒有參與我們的服務,但是,在我的同學看來,哪個宗教團體才是愛的宗教呢?
 


記得慈濟常常有這類的服務報導:「某位慈濟的會員去探訪獨居老人,那老人因為很久沒有人照顧,不但環境髒亂,身體也發出很難聞的惡臭。
濟的會員親手為他打掃環境,洗刷身體,之後還以感恩的心向這位老人道謝,謝謝這位老人給他造福田的機會」。對於這類困苦中的人,對於慈濟產生感謝的心情是
很能了解的,一般大眾聽到這樣的故事之所以會感動也是人之常情。此外,正如前面提到的,這些服務的會員中很多都是台灣大企業主或貴夫人,這更增加了慈濟淨
化人心,改善台灣社會風氣的好風評。隨著教會信徒的中產階級化,不知道有多少基督徒能夠體會社區中那些急待關懷者的心情,不知道有多少基督徒願意像慈濟會
員一樣,走入最需要的人群中,放下身段為他們做一些很基本的服務?有人批評佛教或慈濟功德會是基於累積功德的功利主義性心態在做社會服務,缺乏利他的思想
或社會公義的教義,這對於框正台灣社會風氣助益不大。
 



是,當我們抱持這種思想再看待佛教的社會服務時,我們是否也捫心自問,自己對所處土地上的人民付出多少。台灣不少教會和學校團契,特別是福音派教會,對於
社會問題或弱勢群體的需要最常見的回應就是「交給神」,他們可以在教會禮拜中盡情讚美神,感謝神的恩典,但是,這對於禮拜堂外急待關懷的人而言如何去感受
這份屬神的愛呢?基督徒從上帝領受的恩典要如何傳遞給尚未信主的人呢?尤有甚者,當社會中仍然存在許多經濟困苦的人,所得差距日益擴大的同時,美麗的教堂
是否會獲得上帝的喜悅?衣衫體面、開著名牌轎車來禮拜的信徒是否就能吸引失業或偏差行為者因為這些「好見證」而奮發向上,悔改信主呢?還是這些日益華麗的
教堂和基督徒只是把信徒和社區民眾的距離拉大呢?基督徒對於社會弱勢者的旁觀是否會落入以「凡事交給神」為藉口而推卸上帝囑咐我們愛鄰人的戒命呢?
 



穌在人世間的福音工作除了教訓、傳講還有醫治,他親自走近人群,和那些被社會遺棄或歧視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並且要這些受幫助的人去作見證。基督徒理所當
然地要以耶穌為榜樣,效法耶穌的行儀,但是就我們台灣的現況而言,不少基督徒對福音工作的態度還是停留在傳講福音的階段,無可諱言地說,從社會服務這個層
面上來看,慈濟人比多數基督徒的行為更像耶穌(雖然善行是不能換來救贖)。另外,我們雖然知道上帝重視社會公義,知道基督信仰強調關懷弱勢,但是如果這些
都僅止於嘴裡說說而無法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話,那麼,對一般民眾而言,基督徒只是一群會說感恩的人,那些公義與關懷的理念也只是知識,聖經與其他智慧
書籍也沒什麼差別了,這是值得我們基督徒深切反省的。(作者是一位基督徒)







本文於 2007/04/21 22:54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733&aid=2158487
引用者清單(1)
2007/04/09 14:50 【有愛就有家_處處關心就是愛】 傳福音與基督徒的社會則任
 回應文章
這就是基督教的問題
2007/04/23 11:18 推薦2


陳鳳翔(陳小小)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老大不~小王子安安
游老老

耶穌要我們行善時,右手做的,不要讓左手知道。
台灣其實也很多基督徒或團體做了不講。為了要遵行這個命令。
但是這個時代,講究包裝、講究行銷,所以開始有基督徒與團體反省,為了主的緣故,我們是否還要這樣「行善時,右手做的,不要讓左手知道」?

有些人順應時代做些修改,有些人則是繼續這樣做。不管是前者或後者,只要動機為了回應主的愛,我都覺得好。因為默默做好事,終究會被眾人知道。功利做好事,有目的做好事,包裝、行銷再怎樣漂亮,終究會有被揭發的一天。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733&aid=2179125
行善
2007/04/23 00:54 推薦3


brayemmanuell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老大不~小王子安安
國際日報/時代論壇
麥芽糖

行善不是作比賽喔

基督徒當然有社會責任

但我還是覺得行善要低調的好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733&aid=2178689
引用者清單(1)
2007/04/23 01:29 【心天心地】 力出於身 不必為己
早有所感
2007/04/22 00:10 推薦0


孫立人的粉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您

將我內心的感受寫成好文!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733&aid=2177164
愛鄰舍如同自己
2007/04/09 17:30 推薦2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老大不~小王子安安
游老老

讓我們看看馬可福音 第十二章 28~34節:

有一個經學家進前來,聽見他們辯論,曉得耶穌回答得好,就問祂說,誡命中那一條是第一?

耶穌回答說,第一是,“以色列阿,你要聽,主我們的神,是獨一的主。你要全心、全魂、全心思並全力,愛主你的神。”

其次,“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再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

那經學家對祂說,夫子,不錯,你說的是真實的,神只有一位,除了祂以外,再沒有別神;並且全心、全悟性並全力愛祂,又愛鄰舍如同自己,就比一切的燔祭,和各樣的祭物好得多。耶穌見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於是再沒有人敢問祂甚麼。

真的啊,愛鄰舍如同自己,比獻上一切的燔祭,和各樣的祭物好得太多,因為神的榮耀就在這顯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733&aid=2159293
基督徒的社會責任
2007/04/09 14:48 推薦1


游老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老大不~小王子安安

這一篇文字很長,也很中肯.

先要謝謝麥兄的貼文與提醒,

華人(包括兩岸三地)基督徒對於社會責任的了解與投入是太少了.

老老在美國,雖說現在美國基督文化的成分已經漸漸衰退(這也是美國國勢衰退的原因,人人越來越顧自己不顧他人),但是整個國家中基督徒對於社會責任的分攤還是極為可觀的.

美國擁有最多的社會公益與慈善機構,慈善捐款總額是沒有其他國家能比的,參與社會公益的義工志工也是最多的;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救世軍基本上是以志願的義工為骨幹運作的.

為什麼到了華人基督徒的心中就變了,不太願意參與社會活動,甚至有意避開.個人的觀察倒不是捨不得奉獻與捐助,問題是出在聖經真義"道成肉身"教導上的偏差.

神愛世人,神子耶穌降世"道"成了"肉"身,進入人世,作為罪的贖價,為人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給基督徒一個命令要將救恩的福音傳遍世界.這是任何人沒有疑義的.

然而當華人中基督信仰的教導中過於偏重形而上,所謂"屬靈"的追求,就是與世界有分別,不要沾染世上的罪時,扭曲了傳遞福音是要透過每個基督徒個人"道"成"肉"身的途徑.

所謂"道"成"肉"身就是要基督徒讓真理與神的愛透過自己的生命與生活來彰顯;而非刻意避開世上的活動,或是有個錯誤認知,認為人人都有一死,參與和傳福音"活動"沒有"直接"關係的任何活動都是浪費資源,或是沒有意義.

這種心態在中國基督徒中間由來已久,好現象是已經有許多真正認識真理的基督徒開始覺醒與反思.因為在聖經中也記載了耶穌在非信徒中間參與了許多活動與用身教讓人看見神的存在與神的大愛.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有沒傳道的、怎能聽見呢。」 新約聖經羅馬書 10:14

不進入社會群眾中,不參與社會大眾的需要,就不可能讓社會鄰里真正認識我們,接觸到我們所信仰的神.

因此如何自己在家中,工作場所,社會需要上"道"成"肉"身,才是現今基督徒們應該深思的問題,在沒有採取行動,顯露效果之前,所謂的傳福音可能是心理上的"意願",距離主耶穌的心意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有需要的話,我們還可以另闢主題來談基督徒的社會責任與傳福音的真義.



↙↙↙快快快...按我按我!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733&aid=2159104